王世泰
只有天真到以为圣诞老人真的从烟囱里给自己送礼物的人,才会把到美国买房子解读为应对全球危机、甚至是激活中国地产冲动的一种智慧。
这个话题现在很时髦。
起先,这只是小圈子里面的问答。那些有了大把银钱的人士,在某家客厅开party,举着红酒、唇边致意的时候,或者某个沙龙聚会,私下寒暄的时候,一种眉飞色舞而又心有灵犀的沟通。说实话,去美国买房子,小众话题罢了。
现在不同,大有普及的势头。央视二套就有报道,京城里面的中介公司,声势煊赫地组团,到美国买房,居然成了热点新聞。这在今天中国地产一派低迷,“救市说”、“崩盘说”、“寒冬说”争论得甚嚣尘上的当口,就显得很不一般了。
一种感觉是,中国人真的钱多了。而且有了大国之范儿,可以去救人家的房市了,牛了。
第二种感觉是,中国人不傻。美国佬被华尔街危机整得失魂落魄,房价一路下跌,抄它一把底,是多么成功的资本运作!
第三个感觉是,中国人有组织智慧。专门机构策划、职业中介服务、公共媒介传播,把去美国买房子的事儿,炒作得很有主流意味,将全球经济危机之下的普遍忧虑,化成了新的快意机缘,实在另有一份不同凡响。
所以,比较起此前坊间曾经盛传的段子“钱多,人傻,快来”,去美国买房子的创意和实践,其眼界之辽阔,境界之高远,大大地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且慢。据说当年日本人也是钱多,精明,买走了纽约的洛克菲勒大厦,甚至风传日本人可以买下整个美国,那种富敌天下的倨傲,不可一世,牛气冲天。但是后来日本的房市泡沫破裂,一直萎靡了下来,熊得不行。洛克菲勒大厦还是归了山姆大叔的名下,这叫风水轮转。猜想下来,日本人到美国买房的情结,比我们恐怕要深了不止一层两层。2008冬来早,华尔街海啸了,美国老太太关于房子消费的神话,也随同次贷风暴一起破灭,从总统、议员到投行总裁、汽车巨头,统统苦着面孔喊“救市”,曾经刺激过美国人财富快感的房价,一溜儿下滑。这个时候,日本人会再打起“到美国买房”的旗号,来一雪当年的得而复失之耻么?好像没有听说,至少,没有大张旗鼓的喧哗。因为,到美国买房子,在日本是一个梦幻和破灭的痛苦经历。中国人这回要来了,而且是组团过来了,因为,中国人还缺少这种经历,或者,就像经济学家们说的,感谢这场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机会。
这样的理论,和开头的问话一样,现在也是一种时髦。大概想来,持有这样理论的人物,多半已经在美国买了房子,或者,这回准备加入到美国买房子的行列。
写到这里,特别说明,绝无非议所有到美国买房子人士的意思。稍微细分,可以想见,一类人士的子女在美国念书,学校近侧买座宅子,雇个保姆,照料公子千金,也属于解决有关教育的民生范畴,可以理解;再一类是正经赚钱,热心于资本运作的朋友,因为中国楼市信心尚需待行收拾,而美国的房价指数,无论按汇率、按性价比,都极为合算,买他几处,作不动产之投入,回报可望高企。对之只能佩服,或是羡慕;还有一类,或许是灰黑的银两,不便明说的生意,官员太太的私囊,买下美国的房子,将钞票漂亮地洗过。这样的例子前有不少,后者不绝来兹,既然天网不能恢恢,疏而有漏,只好听任其将到美国买房子的故事,演绎成中国房地产营销走出国门的样板,其善其恶,天知人知,不说也罢。但是,笼而统之地为美国买房子造势,其智其愚,也就不言自明了。
说白了,中介看重的是那份佣金,媒体看重的是话题噱头。到美国去花美金买房子,和力保增长、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中国的GDP,都没有什么关系。只有天真到以为圣诞老人真的从烟囱里给自己送礼物的人,才会把到美国买房子解读为应对全球危机、甚至是激活中国地产冲动的一种智慧。
中国房地产的兴衰起落,百务待举,要紧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作者为资深地产评论人,深圳星彦地产品牌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