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璟
【摘要】本文主要谈了作者十几年来尤其是近几年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熏沐下的语文教学体会,这就是导入广博化、过程主体化、结语余韵化、考试研究化、技术现代化。文中,作者引用了自己许多课堂教学的实例。
【关键词】导入广博化;过程主体化;结语余韵化;考试研究化;技术现代化
这些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上,通过不断吸纳、思考、探究、摸索,逐步踩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路。这就是——导入广博化、过程主体化、结语余韵化、考试研究化、技术现代化。
一、导入广博化
新课的前奏曲乃导入。好的导入,仿佛阿里巴巴口中神奇的咒语,将吹开学生挖掘里面埋藏本课奇珍的兴趣大门。它强力地体现语文教师的学识与睿智。三年来,在导入的设计上,我十分注意其广度、深度与新度。例如:上李白《将进酒》一课,我引用了林庚先生《中国文学简史》中的一段话来入题:
魏、晋人好酒,酒似乎专为人可以忘掉一切,而魏、晋人一般却不能把酒写成动人的诗句,因为酒对于魏、晋人是消极的,是中年人饮闷酒的方式。唐人的饮酒却是开朗的,酒喝下去是为了更兴奋更痛快的歌唱,所以杜甫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名句。唐人的饮酒就是真喝真唱。可是到了宋代便渐渐走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的消逝的梦幻中去,只有唐人是最现实的,所谓“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酒对于唐人乃是现实的、解放的向往。
青春浪漫的导语,使魏晋、唐、宋酒文化之特点在对比中精彩闪烁,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拓展了知识面,扬起了新课学习的风帆。
二、过程主体化
和着时代的节拍,教学在不断向前发展。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渐推广,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新课程标准特地强调指出: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我想,个性化的第一要义便是自主阅读,没有阅读的自主,个性化当然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该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章,感悟文章,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获得启示。也就是说,我们应由传统的“师问生答”的解构型课堂向“生疑生究”的建构型课堂挺进。
记得在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李甲、杜十娘两个人物进行鉴赏时,为了打破人物分析的俗套,更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苦思良久,终觅一方。即男生从男性的角度出发,代李甲对杜十娘的行为中不理解的地方向女生提问,由女生来解决;女生反之。这一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时,男女生你来我往,课堂气氛煞是活跃,效果相当不错。本期公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我也嵌入此点。该课文章标题也就是文章第一句话的人物排列与下文的人物出场顺序不同,明显地违背了对应的逻辑关系。这个问题教参未涉及,备课时我注意到了,查阅资料扫除困惑后,思忖也要学生自试牛刀。故课堂上我要学生独立揣摩文章标题和内容,教师不加任何干涉,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去发现问题,然后释放问题,最后全班同学一起畅所欲言。
三、结语余韵化
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开头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还需要收尾耐人寻味。如果说导入是引号,引导学生深山勘宝,那么结语就应是破折号,而绝不是句号。它不是一篇课文学习的终点,而应是发给学生一张签有老师激情性、诱导性、挑战性话语的牵着他们对本课感兴趣的风景继续领略、思索、探掘的门票,恰如古人所言“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请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课的结语: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曾深情地吟唱道:“我希望自己能像一个百万富翁似的爱您,但是我力不从心;您希望我能像一个穷光蛋似地爱您,我却又不是那么一无所有。那么让我们大家都忘记了吧,对您来说是忘却一个几乎是无关紧要的名字,对我来说是忘却一个无法实现的美梦。”李甲就是这话中的“您”,对于他来讲,空寂的心会有第二个美女来填补。杜十娘则是这话中的“我”,在当时情况下,她挣脱枷锁、得到真爱、获得自由的渴望只是一个梦幻。是啊,人生如镜中花,梦想和现实之间的一线悲凉永远的迷罩在尘寰中我们这些易脆易折的生命上。看,朦胧的月影,照见了江边丽人清扬婉兮的眸子。她在流泪。
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涛一样的情感,动人的结语在学生的耳旁萦绕,弥久不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曰:“乘之愈往,识之愈真。”这些结语,强烈地诱使着学生“愈往”——在课外去阅读《长恨歌》,去浏览《茶花女》,去深挖课文中自己迷恋的美景——向“愈真”迈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
四、考试研究化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具有相当的学术研究水平,尤其是针对高考。三年来,在这方面我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我的电脑里就存有不少我独自创作的古诗欣赏题。这些题目,都是我在阅读中国古典文学时根据体会设置的题目。
2006年上学期高三毕业复习在如火如荼地紧张进行着,面对语文要求背诵的几十篇古代诗文,许多学生心底浮现出了茫然、恐惧,甚至放弃。为了减轻学生压力,为他们披开荆棘,在普遍背诵的基础上,我通过对1998年以来历届高考题尤其是湖南省自主命题以来的默写题的研究,大胆圈定了三篇热点篇目:屈原《离骚》、苏轼《赤壁赋》、李贺《李凭箜篌引》。给学生讲述的理由是:屈原是我们楚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且《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05年又因韩国将端午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而引发了中、韩学者论战;《赤壁赋》为“贬官文学”之翘楚,深刻表现了苏轼的人生思索,写景优美,议论精辟。这两篇杰作湖南省自自主命题以来均未曾出过,所以06年考的概率很大。《李凭箜篌引》是06年湖南考纲新规定须背诵的篇章之一。该诗是写音乐的名诗,可与《琵琶行》相映照、相媲美,所以要格外关照。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准确把握了高考语文默写的脉搏,06年高考语文默写题不幸全出自于我点的前两篇,6分就这样飘落到我学生的囊中。
另外,高考前一个多月的时候,我还亲自“下水”,为学生撰写了三篇范文:《真,心灵的栖息地》(话题“生活中的真”)、《绝境中的惊叹号》(话题“退路与出路”)、《十年磨一剑今日寒光闪》(话题“屈与伸”)。这些范文对学生写作的语言表达力度的提高、材料组合能力的强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在考试时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高考完毕后,好几位学生都说他们的作文深受了《绝境中的惊叹号》的影响。
五、技术现代化
现代化教学技术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部分。“一张纸、一支笔、一口话”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现代化过程中已渐行渐远,将声音、图像、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媒体集成在一起制成的PowerPiont和Flash的课件在教学舞台上已凸显其主角位置。三年前,我已开始摸索现代化技术教学之路,曾在学校多媒体室多次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2006年下学期,学校顺应时代的步伐,在本届高一成立了两个现代技术装备班,我有幸执教两班语文并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一个学期以来,惟勤是务,惟实是求。第一册语文从第一课《毛泽东词二首》到最后一课《秋水》所有的新课包括作文指导全配有我精心制作的精美的课件。
乘着小舟行在教学的湖海上,沧海一声笑,弹琴复长啸:
我向往孔子,韦编三绝;
我向往庄子,逍遥一游;
我更向往楚留香,湖海之中,洗我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