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峰
【摘要】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契机是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首要条件之一,巧妙的导入,合理的钩连,余味无穷的收尾是营造和谐对话氛围的重要环节。以课内为渠,课外为源才能使语文教学生发奇异之美,焕发勃勃生机。
【关键词】对话;导入;钩连;收尾
有人说数理化是固体,语文是气体,我觉得很妙。文学本是人类灵魂的守护神,能帮助学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生成信念,健康发展,因此让学生喜爱语文非常重要。我们要让学生爱语文,首先得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契机。那么如何营造对话契机?
1.妙导入。一段好的导语如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往往能不自觉地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例如我在讲《胡同文化》时设置了这样的导语:有一种文章,它如林间的小溪,又如山谷的野花,案头的香茗,幽幽地潜入你心,悄悄地润你肺腑,它就是散文中的奇葩——小品文。这样的导语配以舒缓抒情的语调,必将把学生带入一种恬淡雅静的小品文天地,从而领悟小品文的精神魅力。再如我讲《我与地坛》时的导语是:在我们的生命长河里,常有些东西积淀在我们的灵魂中,散发着恒久而迷人的魅力。一座废弃的古园就沉淀在一个伟大作家的生命里,一个被命运抛弃的作家,一个在20岁展示梦想的年龄里忽然失去了双腿的作家,他就是史铁生。
2.巧钩连。课堂中要使学生能平等的参与对话,首先必须搭建对话的平台,这个平台可借助于联想和想像。教学中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往往是由于师生所掌握的知识不对等造成的。运用联想和想像可以以旧知新,以有推无,从而钩连起对话的桥梁。如学习文言文时遇到不太理解的词语可以提醒学生回忆以往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类推。解读文学作品出现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情景,或设置生活情景让学生进入想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3.留余香。俗话说:编箩编筐,贵在收口。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也应重视收尾,获余香绕梁之效。《我与地坛》一课结束时,我为学生补读了史铁生的忆母散文《秋天的思念》。文章感情浓烈,我饱含情感的诵读触动了许多学生多感的心灵。课堂上若自始至终都充满着与文相应的情感之气,就能使学生情感的潮水高涨,在美丽的文字海洋畅游,吮吸到充盈的精神之露。这样必然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
4.引活水。生活是语文的外延。没有生活的语文学习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课外的广泛阅读、生活的历练都是培养情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应提倡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作家余华说:“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他们带走。我就像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里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课外的阅读生活正是可以将学生带走又带回的情感旅程,它必然是课内活水的源头,是培养师生平等对话的重要基石。
语文课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艺术课。苏大教授刘锋杰说:“物质的阳光照在人身,只能暖和他们的肌肤于一时,只有精神的太阳才能照临他们心灵的隐秘之处,才能暖透他们的一生一世。”让我们的语文课在情感之气的摇曳中生发奇异之美,共享对话的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