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赟
案例:
笔者日前阅读了一篇蕴含哲理的管理故事,深受启发,故事内容如下:
有一对年老的夫妇,先生担心他的太太正慢慢地丧失听力,就带太太去看医生,他对医生说:“我们夫妻俩本来听力都挺好,可最近我太太的听力好像正在慢慢地丧失,这样我们就没法正常交流了,我要怎样才能知道她是不是真正丧失听力了呢?”医生想了一个点子,对这位先生说:“你回家到屋子的后边去叫你太太的名字,如果在很远的距离她听不到,你就移近一点再叫 ,如果她还听不见,你就再近一点,看她什么时候能回答你,你就能知道她的听力是什么程度了。”老先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回家后就到屋子后面大声叫他太太的名字,可是没有回答,他就到近一点的房间又叫,还是没有人回答,他只好跑到厨房他太太的身边去喊,结果他太太转过身看看他说:“你要什么?我已经回答你三次了。”
分析:
故事中的老先生一直觉得他太太有问题,需要医治,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竟然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是自己丧失了听力。当然,如果老先生在怀疑太太的听力的同时也怀疑一下自己的听力,并及早地与太太进行沟通,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笑话了。细细想来,这又何尝不是当下的校园中大多数校长所要面对的问题呢?他们耳朵里听不进正确的意见,在他们的眼里,总以为自己是高瞻远瞩,常常认为教师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迫切要求其“改正”,但实际上呢,问题恰恰出在校长自己身上,校长没有能够真正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去理解教师,去设身处地地从教师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试问,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对方的问题,你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改变呢?教师们又怎么可能执行你那无理的要求呢?再者,校长一叶障目,那么,广大教师心里会怎么想呢?长此以往,校长与教师之间就会产生隔阂,关系僵化,学校的工作自然就难以开展了。由此可见,校长丧失了“听力”,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笔者很喜欢阅读《三国演义》,因为从中能得到的一个启示:“听力”至关重要。诸侯争霸初期,唯袁绍势最大,文武百官,各有本事;地广粮足,足可成就帝王之业。但管渡之战,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曹操的三四万人,竟被曹操杀得片甲不留,狼狈而逃。原因何在?就是因为袁绍丧失了“听力”,骄傲自大,不听取谋士许攸的计策,最终被火烧粮草,丢盔弃甲;“风雏先生”庞统一向足智多谋,竟被乱箭射死在“落凤坡”。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他丧失了“听力”,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听诸葛亮的劝告,认为是诸葛亮嫉妒他,最后殒命于“落凤坡”。相反,曹操因有好的“听力”,善于听取诸位谋士的意见而得以称霸北方,成为三国鼎立最为强大的国家;孙策因有好的“听力”,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由一支小小的军队,发展成一个地广粮足,人民安定的国家。由此可见,“听力”,对于一个领导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要想教师有所改变,首先校长就要改变自己,恢复自己的“听力”,主动倾听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伏尔泰曾经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无庸质疑,多倾听,校长便能广开言路,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多倾听,校长就可以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信息,就能够清楚地知道学校的真实情况,也只有在了解这些真实情况的基础之上,校长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从而为学校的正确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格拉底曾说过:“上帝让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让你多听少说。认真、细致、专注地倾听完别人的话,在这个过程中,你失去的是着急、浮躁的心,收获的却是信任和爱戴,还有成功。”笔者呼吁:校长不能丧失了“听力”,而且应该有个好“听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编辑 朱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