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制下田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表现特点的研究

2008-05-16 09:44章碧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4期
关键词:田径

史 敏 章碧玉

摘要:以世界和中国田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年度比赛技术统计资料为信息源,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运动员在年度比赛中的参赛次数、参赛时间、运动成绩变化及重大比赛中的竞技实力、及格赛和决赛发挥的研究,揭示了在新赛制下田赛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特点,从而加深对世界运动员的了解及对中国运动员在大赛中竞技表现不佳这一现实问题的认识,并为中国田径协会推行的赛制改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田径;田赛;竞技表现;新赛制

中图分类号:G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4-0561-04

本文以世界和我国田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现场技术统计数据为信息源,对他们在年度比赛及大赛中竞技表现特点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加深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有最佳竞技表现这一现实问题的认识,并为我国田径协会推行赛制改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借鉴。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收集了田赛各项目2003年世界排名前20及2004年我国排名前20名运动员年度比赛资料,及有关2004年奥运会比赛的信息资料。

1.2调查访问法在全国田径大奖赛及田径高级教练员培训期间,对我国田赛项目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走访调查,听取他们对目前比赛、训练安排的意见。

1.3数理统计法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相应结果。

2结果与分析

本文拟从他们年度多次比赛中和大赛中这两个维度来分析其竞技表现的特点(图1)。

2.1田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年度竞技表现特点

2.1.1世界运动员参赛次数本文收集了2003年世界排名前20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并进行了常规数理统计(表1)。从表中可见:他们年度参赛次数多,项目间差异大,项目类群内参赛次数表现出亲缘性,如:跳高与撑杆跳高、三级跳远与跳远之间相差不大,并且跳跃的高度项目>远度项目的,投掷短距离项目的>长距离项目的。运动员个体参赛次数差异较大,他们往往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来安排适宜比赛次数。

前20运动员的资料,并与世界的进行对比绘制成均值对比图(图2)。

图2显示世界运动员年度参赛远远大于我国的,几乎是我国的2~3倍;对于我国田赛项目运动员来说(表2),女参赛次数高于男子的,次数较多的是我国目前优势项目和发展速度较快项目,如:女子铅球、撑杆跳高和女子链球;项目间并没显现出类群间的亲缘性。

2.1.3世界运动员参赛时间分布本文统计了世界运动员每月参赛次数(图3),图3显示,他们参赛集中在两个高峰期,室内赛和室外赛:冬季有长达3个月的准备期,接下来参加一定数量的室内赛,对前期的训练进行检验;再进行1~2月调整后,进入室外赛,运动员在此赛季持续时间(5-9月)长,赛事频繁,能连续多次参加比赛(一月内可多达7~8次)。总体而言,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年度参赛时间分布类型主要有3种(图4)。

2.1.4我国运动员参赛时间分布本文统计了我国运动员2004年参赛时间分布(图5),从图中我们能直观地看到我国运动员主要集中在2、4、5月及7、8、9月参赛,其中4月份参赛达到高峰。与过去相比,近几年田径赛事已尽量集中安排,运动员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参赛热情,大奖赛参赛人数都在1 200人左右。但是与世界相比,我国运动员对室内比赛作用认识还不够,室内参赛次数较少,且持续时间短;并且我们参赛仍有较明显的季节性规律,赛事间隔时间较长,不利于运动员连续参赛能力培养。

2.1.5世界和我国运动员运动成绩波动特点本文对2003年世界及2004年我国运动员年度各比赛运动成绩资料进行了统计处理,通过归纳总结以下共同点:

第一竞技高峰在年度重要赛事中出现:如我国跳高运动员胡桐成绩(图8)高峰出现在当年重要的赛事上(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全国大奖赛总决赛分别在5月、9月举行)。第二部分比赛是训练的内容:运动员年度运动成绩是波动变化的,他们每年参加比赛多,不再对每次比赛都进行专门准备,竞赛成为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比赛为大赛服务。

与世界相比,他们的不同点在于:世界运动员成绩波动类型呈现多样性,他们在年度赛事中,其竞技表现高峰有单峰(图7)、双峰(图8)和多峰(图9);并且他们的成绩高峰能多次出现,在连续赛事中表现好的状态。而我国运动员其成绩波动类型相对单一,以单峰和双峰为主(图6),成绩高峰少。运动员在运动成绩出现高峰时,后继无比赛,那么最佳竞技状态的体验少,其竞技实力也未得到砺练,这正是我国与世界的重要差别之一。

2.1.6世界和我国运动员年度成绩的稳定性本文通过计算世界和我国排名前20的运动员年度各比赛中运动成绩的变异系数,分析并比较了他们年度成绩的稳定性。表3显示,世界和我国田赛各项目运动员年度运动成绩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在0.02~0.3之间变化,世界运动员变异系数平均值大于我国。

与世界田径强国相比,我们的整体竞技水平和参赛次数都低于世界(图2),因此,我国运动员年度成绩所表现出的“稳定”是由年度参赛次数少及竞技水平低引起的,他们年度成绩变化是处在低水平的稳态。

2.2田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重大比赛中竞技表现特点

2.2.1雅典奥运会田赛项目运动员竞技实力运动员历史最好、赛季最好成绩通常是作为衡量他们已有实力的标准,本文统计了田赛各项目比赛前八名运动员赛季最好、历史最好成绩,并与上届奥运会的成绩进行对比(表4),来分析他们所具备的实力。

本赛季的竞技实力=赛季最好成绩/上届奥运会最好成绩×100%

个人历史竞技实力=个人历史最好成绩/上届奥运会最好成绩×100%

表4显示,在本届奥运会中,田赛各项目第一名获得者的历史最好、赛季最好成绩都超过了上届奥运会,平均值分别是上届奥运会的100.20%和101.59%,说明目前世界田赛项目的整体水平是在提高的。本届奥运会前八名运动员历史最好成绩的均值已接近上届奥运会的,赛季最好成绩的平均值也达到了上届最高水平的98.69%,由此可见,运动员只有具有高水平的竞技实力,才能在奥运会这样重大比赛中获取名次,取得成功。

2.2.2雅典奥运会田赛项目运动员及格赛水平发挥本届奥运会上共有男子311人、女子314人参加了男女田赛共16个项目的角逐,平均有80%以上的运动员不能进入个项前八名,男运动员不足2.58%、女运动员2.55%能获得金牌。我们统计了运动员及格赛发挥率,并将决赛前六名与后六名运动员的发挥率进行对比,来分析运动员在及格赛时水平发挥状况(表5)。

及格赛发挥率(竞距)=奥运会及格赛成绩/赛季最好成绩×100%

表5显示,运动员在及格赛中需要发挥自己赛季最好成绩的97%才可能进入决赛;前六名运动员及格赛发挥率低于后六名的。前六名运动员自身实力强,运动员能轻松进入决赛而后六名运动员,由于自身实力相对低,他们必须在及格赛中全力以赴,如果没有充分发挥,就与决赛无缘。

2.2.3雅典奥运会田赛项目运动员决赛水平发挥我们计算了男、女和总体前八名运动员决赛发挥率均值(图10):

决赛发挥率(竞距)=奥运比赛决赛成绩/奥运会年度最好成绩×100%。

图10显示,运动员在决赛中要能取得名次至少需要发挥自己赛季最好成绩的97%以上;并且有助跑的项目发挥水平>无助跑的,跳跃项目的发挥率>投掷的;前八名部分运动员在比赛中还创造了本赛季或个人最好成绩,这些都表明了世界优秀运动员对自身竞技能力表现的高度可控性。

另外,女子成绩有较大突破:女子链球预赛中就出现了6破奥运纪录的情况,撑杆跳高前三名成绩也都超过了上届奥运纪录。因此,对于女子运动员来说,由于该项目发展速度快,运动员需要超水平发挥才有可能成功。

2.2.4雅典奥运会我国田赛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我国共有24人参加田赛项目的比赛,统计运动员的赛季最好成绩和历史最好成绩并与上届奥运会成绩进行百分比计算(表6),其平均值分别是:94.17%和95.29%,低于本届奥运会前八名运动员的平均值,由此可见,从运动员已有的竞技水平来看,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冲击奖牌的人数不多,整体实力仍有较大差距。

多数运动员历史最好成绩在及格赛标准处徘徊,他们要在及格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入决赛,我国运动员在此次奥运会及格赛上整体发挥率的均数为95.24%(表6),远远低于奥运会后六名运动员在及格赛上97.75%发挥率,仅有五名运动员进入决赛。进入奥运会的决赛,仅有张文秀和李梅菊决赛时的成绩高于了及格赛,其它运动员成绩低于及格赛成绩,表明我国目前田赛运动员连续比赛能力较低。

3结论

1) 在新赛制下世界优秀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多,项目间有亲缘性;我国运动员参赛次数较多的是目前的优势项目和发展速度较快的项目,但与世界的相比仅是他们的1/3~1/2。2) 世界优秀运动员年度参赛时间的季节性已有所冲淡,赛事频繁、时间间隔短;与之相比,我国运动员室内赛较少,赛事时间间隔长。3) 世界优秀运动员其成绩波动类型呈多样性,成绩峰值出现频率高;而我国运动员其波动类型单一,运动成绩峰值出现频率低,运动员好的竞技状态未能得到巩固、发展,虽然他们年度成绩所表现出的稳定性高于世界,但这是由于其年度参赛次数少及竞技水平低的原因。4) 我国运动员整体竞技实力不高,迫使其在重大比赛的及格赛中就要全力以赴,低水平的稳态使运动员很难适应激烈的大赛竞争,表现出了其发挥失常、连续比赛能力低的弱点。

参考文献:

[1] 范文杰,周爱国,刘建敏.对第28届奥运会田径运动成绩的灰色预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06):847-849

[2] 黄武平,杜少武,赖光金.面向2008年奥运会女子新兴田赛项目的成绩预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6:71-73

[3] 徐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持续发展观[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1):65-66,72.

[4] 杜少武,黄武平,刘燕.我国奥运女子新兴田赛项目的忧虑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0:46-49.

[5] 李春雷,李小芬. 从世界三大田径赛事和全运会田径比赛看我国田径实力及今后努力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688-691.

[6] 孙庆平,尹军.田径速度力量性项群运动员身体素质与技术训练结构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1146-1148.

猜你喜欢
田径
全国田径冠军赛
趣味田径在职高田径课中应用的优劣势分析
趣味田径在职高田径课中应用的优劣势分析
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科学性的对策思考
计数:田径小能手
小学田径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重要性研究
《田径—蹲距式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教案
动物田径大赛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