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耐力训练方法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

2008-05-16 09:4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4期

李 力

摘要:为了探讨三种不同耐力训练方法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选取36名没有专门训练史的普通女大学生,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持续耐力训练(A)、消极间歇耐力训练(B)和积极间歇耐力训练(C),并对三组受试者训练前后五次连续肺活量、运动负荷试验指数、无氧阈(AT)拐点速度进行测试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耐力训练方法均能提高受试者的运动机能水平。积极间歇耐力训练法在提高受试者心肺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耐力训练方法。并提出了用FOX平板无氧阈拐点速度的方法作为指导心肺功能科学化训练的有益建议。

关键词:耐力训练;心肺功能;无氧阈拐点;间歇训练;递增负荷

中图分类号:G80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4-0553-03

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人体所需要的氧气摄入与代谢产物CO2的排出都要通过肺脏。心脏是全身血液循环的中心,它直接影响到全身各组织器官氧和养料的供应,因此心肺功能的好坏是决定人体健康与否的关键因素。现代女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将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如果在学校期间不能奠定良好的以心肺功能为标志的健康基础,将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耐力训练是提高女大学生心肺功能最有效的方法。在校大学生功课繁重,练习时间较少,如何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尽可能使其心肺功能提高到更好的水平是每一位教师和教练必须面对的问题。迄今为止,有关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大多是零散的,而且由于实验条件与评价指标的差异,不少研究的结论相互矛盾。本研究以没有特殊训练经历的普通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三种主要耐力训练方法集中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普通人群及专业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训练提供明确的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分组

北京外国语大学二年级女生36名,经全面医学检查无任何疾病,身体健康。此前均未接受过专门的运动训练。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2人。其基本情况见表1。

1.2运动训练安排采用美国HPU公司所提供的Good Health运动平板进行跑台耐力训练,所有受试者被要求每次训练要在9 min的时间内完成1 500 m跑,隔天训练一次,共持续5周。具体训练方案见表2。

1.3检测指标及方法仪器设备

1) 采用上海华东医疗器材公司生产的LU-2型微机控制肺功能检测系统,测量受试者训练前后五次连续肺活量,每次间隔15 s。

2) 采用美国HPU公司提供的带遥测心电仪的Good Health的运动平板进行贾金鼎法运动实验(坡度5°,12 km/h速度跑,5 min),测试运动后即刻、第1及第3 min心率,计算运动指数。

3) 采用美国HPU公司提供的Good Health运动平板进行递增负荷实验,测试受试者训练前后无氧阈拐点所对应的速度。负荷递增实验安排见表3。

1.4数据统计所有参数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数据利用spss 12.0 for windows软件,应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训练前后五次连续肺活量(表4)

2.2训练前后运动指数

结果见表5。

2.3无氧阈拐点速度

结果见表6。

3讨论

A、B、C三组训练安排分别代表了耐力训练中的持续跑训练法、消极间歇训练法和积极间歇训练法。A组以相对较低速度不间歇地完成1 500 m的运动,而B、C两组将1 500 m分成几个段落来完成,在每个段落间有一定的间歇恢复时间,但B、C两组的间歇方式不一样。三组受试者在经过5周每次以同样9 min的速度跑完同样1 500 m距离的训练后,心肺功能获得了不同的变化结果(表4、表5、表6)。这说明:同样是耐力训练方法,同样的负荷量,采用不同的负荷组合方式将对受训者心肺功能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连续五次肺活量测量既可以反映肺部最大通气量,又可以反映出肺功能状态。当呼吸机能良好时,各次肺活量的数值不变或略有上升。过度疲劳或肺部呼吸机能较弱时,各次肺活量数值不仅不会出现持续上升趋势,甚至后面几次还有可能下降。C组训练后,肺活量由3 291 mL增长至3 408 mL(P<0.05)。5次连续肺活量测量也是一次比一次高。而A、B两组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A组练习强度太低,单位时间氧需要量不大,对肺部肺泡的刺激较小,使得肺功能提高不明显。B组虽然练习强度较A组明显增大,但每500 m跑后就有一段完全安静的消极间歇时间,肺功能会从运动中较高水平降下来。当再次开始下一个500 m时,肺功能处于一个重新动员的状态。因此B组练习难以使肺功能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C组虽然在两段跑距的中间也有一段间歇,但它不是完全停止运动。而是以较低的速度一边促进肌肉的恢复一边继续维持肺功能在较高水平的活动,所以间歇过后肌肉又可以重新承担较大强度的运动,而肺部始终得到较大的刺激。所以C组训练方法在提高肺功能方面明显优于A、B两组。

进行较大负荷的定量运动实验时,机体将动员各器官的潜力以保证内环境的衡定。此时,心博量、吸氧量、肺通气量等将成倍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运动负荷实验指数就很容易表现出身体器官功能水平和身体工作能力的强弱。从表5中可以看到:A、B、C三种训练后的运动指数均高于训练前(P<0.05)。这说明:本实验中的三种耐力训练方法对于提高受试者的身体机能水平都是有益的。但是,同样从表5中,我们还看到:C组训练后的运动指数比A、B两组要提高得更明显(P<0.05),也就是说在本研究的三种耐力训练方法中,采用积极间歇训练的C组能获得更高的机能水平。

无氧阈(AT)是指递增负荷中,运动强度从低到高,由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转变的过渡。它反映了长时间持续运动中血乳酸没有明显堆积之前能够达到的摄氧能力。,通常以血液中乳酸含量达到4mmol/L为AT的值。但在实际训练中,用现场频繁采血的方法来评价无氧阈是困难的。FOX(1998)的研究证实:采用递增负荷检测速度-心率曲线变化来描绘无氧阈拐点的方法与实际采血测量可获得较好的一致性。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FOX法描记三组耐力训练前后无氧阈拐点速度的变化得到表6中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本研究的三个受试组中仅有C组训练前后无氧阈拐点速度有明显提高(P<0.05)。这可能是由于C组积极间歇的方法不仅使心肺功能处于持续高水平的刺激状态,快速提高了心肺功能的水平,而且在高速运动后肌肉中乳酸有一定量的产生,但尚未堆积到4 mmol/L之前采用低速间歇的方法,使得在血液回流的过程中,分散了局部堆积的乳酸,并且加速了乳酸的氧化过程,促进了骨骼肌氧化代谢能力得到提高。而间歇后的较高速度的运动又使局部乳酸形成一定的堆积,乳酸的堆积对呼吸过程是一种强烈的刺激物。此时,耗氧量会大大增加,心输出量也明显提高,心肺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刺激和改善。

4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种耐力训练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受试女大学生的运动机能水平。但是采用较大强度的积极间歇训练法,在改善反映心肺功能水平的五次连续肺活量、运动负荷试验指数、无氧阈拐点速度等三个重要指标方面都明显优于持续训练法和消极间歇训练法。这一研究不仅为普通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训练提供了有益的指南,也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尤其是耐力项目选手的科学化训练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本研究中采用的FOX平板无氧阈测试方法中所获得的反映有氧耐力的数据变化趋势与五次连续肺活量及运动负荷试验指数取得了较好的一致。建议在今后的运动实践中推广应用FOX平板无氧阈测试法,这种测度方法的普及应用对科学、快速提高受训者心肺功能及有氧耐力水平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浦钧宗.优秀运动员技能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 田麦久,武福全.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 周士枋,丁伯坦.运动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 刘宏.大学生身心健康指标测试情况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1).

[5] 大内哲彦.体育测定评价法[M].东京:沙郅期书房.

[6] 杨锡让.应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7] Macdougall JD, Green HJ, Sutton JR, et al, Operation Everest Ⅱ: Structural adaptations in skeletal muscle in response to extreme simulated altitude[J]. Actal Physiol Scand,1991,142(3).

[8] Lash JM, Bohlen HG.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rat skeletal muscle arterioles to 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J]. J Appl Physiol,1992,72.

[9] Suzvki J. Gao M, Batra S, et al, Effects of treadmill training on the arteriolar and venular Portions of capillary in soleus muscle of young and middle-ageal rats[J]. Acta Physiol Scand. 1997, 15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