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改革开放160年

2008-04-30 08:21陈志武
资本市场 2008年3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世界

陈志武

为什么说是改革开放160年?如果从《南京条约》算的话,差不多是166年;如果考虑实际效果,《南京条约》以后,差不多过了10年才开放通商口岸,这样严格说来可能是155年。想了一下还是取个中间数,就说改革开放160年吧。怎样理解过去30年改革开放,以及过去160多年,自从鸦片战争以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为什么过去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效果最为显著?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改革开放有没有什么共性?本文将一一解答。

不管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还是1911年成立中华民国,从最初的三权分立到最近的改革开放,本质上来说,基本上就是两个主题:改革、开放。如果按照模式来看的话,洋务运动时应该是渐进式改革;清政府垮台,中华民国成立,首先是从政治改革开始,然后才是经济改革,所以民国时期的改革开放更像“休克疗法”;最近30年又是渐进式改革,跟晚清类似。所以,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理解这三个不同时期的改革开放,但本质核心内容却非常雷同。怎样理解过去30年改革开放,以及过去160多年,自从鸦片战争以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财富创造能力的变迁

要了解财富创造能力,可以把无锡尚德公司一年的收入与乾隆盛世时朝廷的国家财政收入做一个比较,看到底谁多。拿民营企业家跟朝廷比较,并不是说现在民营企业家的权力超过了原来皇帝的权力,而是为了分析财富创造能力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按照银子的价格来算,乾隆中期1766年时,朝廷一年的税率是4937万两银子,按照今天银子的价格,相当于11.4亿美元,可以看出当时乾隆皇帝一年可开发的钱实际上还没有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可以控制的那么大。1848年道光朝廷收入更少,有3794万两,相当于8.7亿美元;1900年时,朝廷一年的收入差不多是9千万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21亿美元。

尽管施正荣不是当官的,家庭背景也非常普通,但是即使这么一个普通的企业家,他所能够控制的资源、财富和能够享受到的生活方式和选择空间,从相当程度上来说,都比道光皇帝和乾隆皇帝超出很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确确实实,鸦片战争后的一系列改革开放至少是在财富创造能力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下面拿更普通的人做一个比较。根据伦敦经济学院的马德宾教授及其他学者所搜集的数据,可以算出:1769年一个普通的北京工人,大概每天可以赚77个铜钱,根据当时的米价来算,工作一天可以赚5斤米;1973年,也就是文革高潮时期,一个普通的北京工人一天的工资收入可能是1块钱,按照当时的米价估算,相当于一天可以赚3斤到4斤左右的大米;今天,按照工作一天可以拿50块钱,根据现在的米价,差不多相当于32斤大米。今天比乾隆中期翻了差不多6倍。如果根据肉价来算,增长率没那么高,1769年一天差不多可以赚3斤肉,现在一天差不多是9斤到10斤肉。

不管是用货币收入、银钱收入还是实物收入来计算,都可以看出,过去160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为什么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改革开放中,30年前的这次改革会尤其成功呢?

财富增长模式的变迁

19世纪后半期后,全球范围内的几大趋势给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大机遇:

一是工业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商品化,谁都可以做。以纺织业为例,世界机械化以后的纺织业中心,最初在英国,后来到北美,再到日本,然后又到东南亚,最后到中国,从这个纺织业在世界大范围的转移可以看出,整个工业化技术越来越成熟。

二是世界秩序的演变。以前的世界秩序是以武力炮舰来维系的,当年每一个英国跨国公司差不多都要有自己的军队;而今天美国和中国的跨国公司不需要自己的军队,但是都要有自己的律师。这就是为什么在今天以规则为主导的世界秩序之下,在1978年邓小平一经决定开放,马上就有大量外资流入,同时中国企业可以把大批商品运往国外。在18、19世纪,特别是19世纪后半期,晚清搞改革开放的时候,就没有这么幸运,因为那时候晚清要做外贸、要让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首先有一个前提,就是清政府必须建立非常强大的海军,这样才能保护中国在海外的贸易利益和投资利益,而今天的中国不需要付出这些成本。

三是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例如,姚明一年的收入大概是1千万美元,打一个小时的球可能要得到十几万、二十几万或者更多美元。如果说200年前中国人也有打篮球打得很好的,今天姚明赚的钱远远比200年前可能打球比他打得更好的人要多很多。为什么一个小时能够创造这么多价值?并不是因为姚明自己做了什么,更多的是因为通过市场化发展。现在看NBA球赛的人不只是在美国,也不只是在中国,而是在全球可能会有10亿的人。10亿人都在看姚明打球,跟50人在场地周围看姚明打球相比,这一个小时劳动所带来的价值,差别是非常大的。

四是金融技术对生产力的作用。现在中国的首富榜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是因为其股票价值大大上涨而入围。正因为有了股票交易才延伸了财富创造的长度。百度的市盈率现在达到280倍,在原来没有股票市场的时候,为赚够280倍的市盈率,可能要等280年,才能把这么多年潜在的预期收益慢慢实现。而今天有了股票交易,有了这种加速实现财富的机器,就不需要等280年,通过把未来几百年、几千年的收入流,根据今天的现市值卖出去,创造财富的能力和创造财富的速度就有了一个根本性提升。

顺应全球社会变革的大趋势

今天谈到中国经济增长,都强调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国的人口很多;二是劳动力很便宜;三是中国人勤劳、聪明。实际上在过去,特别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比今天要高很多,当时的比重大概介于1/3到1/4之间,而今天的中国人口才占世界的1/5左右。所以,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中国经济过去30年迅速增长是因为中国人勤劳且人口多,那么,在一百年前、两百年前这些因素同样在中国存在,甚至优势更为明显的话,一百年前、两百年前的中国是不是应该发展得更快呢?

一个英国人说过:“对于西方人来说,今天最大的担忧或者最大的威胁,不是在枪后面的中国人,而是制造枪和很多其他物品的中国人。西方的报纸不管是专栏作家还是记者,只要他们在谈到中国的发展的时候,都会说中国对西方最大的威胁,从根本上来说在于中

国的工业化的发展。同时很多人评论说,中国有巨大的廉价劳动力,而且模仿的能力也是非常的强,这两方面的优势跟西方很昂贵的劳动力和运输成本比较,使得中国在竞争中肯定要把西方国家打败。”

这段话,稍不注意会以为是从昨天的《纽约时报》或《华尔街日报》上抄来的,其实,这段话写于1913年。如果说今天的中国以成为世界工厂的方式崛起后,让西方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感觉到威胁的话,这种威胁跟100年前西方学者、评论家和政府决策人感觉到的威胁完全是一样的。为什么当时大家担忧的威胁没有成为现实,而这一次真正成为现实?——当然,我不是说威胁本身成为现实,而是这个发展本身成为现实。

要解释这一问题,先看以下数据:1950年,也就是二战以后,世界人均GDP差不多2千美元,最近上升到差不多6千美元,翻了两倍;1978年,中国人均GDP相当于1000美元,今天是3100美元左右,也翻了差不多两倍。这个时期,中国30年的发展跟全世界20世纪后半期50年的发展在总增量、增长率上非常类似。如果把中国过去30年跟1950年以后的日本、1958年以后的台湾、1960年以后的韩国做一个比较,会发现这些国家增长的经历非常类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实现的成果,相当程度上是重复了东亚国家甚至是全球的经历。

可以说,中国巨大的廉价劳动力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的制造基地,由此产生的经济增长奇迹,与其说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东西,不如说是顺应了某一种更大的世界趋势,这种大趋势不是中国创造的,而是世界创造的,更确切地说,是西方创造的。东亚国家早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世界平均水平从50年开始也有过同样的经历,而中国从1978年开始顺应这种趋势,此后也重复了这一经历。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像大家要去天安门放风筝,天安门上空有一股很大的风,最后是不是把风筝放得很好,就看你是不是可以把你的风筝能够加入这个潮流,一旦你能把风筝放上去,你的风筝就能随着大风快速飞翔了。中国加入这个潮流的时间比较晚一些,但是最后也加入了这个潮流。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增长奇迹与其说是中国创造的,还不如说是世界给中国带来的,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效果让中国也上了这一世界便车。

中国在1978年选择改革开放,跟华盛顿共识没任何关系,因为当时没有谁知道什么叫做华盛顿共识。但是,这知道不知道没有关系,因为如果在大家都不知道华盛顿共识而又不约而同地去做同样的改革的话,那更说明华盛顿共识不是什么美国人、西方人特有的东西,而是反映了人的共性,是走到哪里都准的东西。

中国最后选择改革开放,确确实实是在文革带来危机的前提之下,大家都认识到必须要改革。另一方面,1982年在美国里根做总统时,英国正好是撒切尔夫人做首相,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在英国、美国推行大规模私有化。到80年代末、90年代左右,东欧、西欧、拉美国家也都大规模做市场化改革。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改革开放?仔细去查的话,可以发现很多在中国过去200年左右发生的事,跟世界同期那么多的国家发生的事几乎是一样的。比如说工业化革命,晚清时候,曾国藩、李鸿章做的洋务运动,跟19世纪后半期的德国、瑞士,拉美国家甚至于俄罗斯很类似;以股票交易开始的时间来说,中国的股票交易差不多是从1872年轮船招商局开始的,这个时间跟很多国家几乎是同时的。

实际上,中国在过去150年、200年做的很多事,跟其他国家几乎是同步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把中国改革开放说是华盛顿共识、还是其他任何共识的结果,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是人心所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私有产权是人类社会通向自由的必要基础,在西方如此,在东方的中国、日本、韩国等也都如此。

编辑:许倩xu.qian.1982@grmail.com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世界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