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老的情操历历在目

2008-04-29 00:44徐彦波
红岩春秋 2008年1期
关键词:屏山清华大学烈士

徐彦波

【作者简介】1949年12月参加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19日第一批参加抗美援朝,1950年11月,加入共青团,195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从机关退休,现任重庆聚焦影视摄制宣传中心主任、法人代表,重庆电视台《重庆名片》栏目、中央电视台《重庆制造》节目总策划、制片人。

2008年2月6日,是共和国开国元勋薄一波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不禁回忆起与薄老生前接触的一件往事。

那是距今25年前的1983年的夏天,时年49岁的我,在四川省宜宾地区屏山县党史办工作。由于撰写党史人物传的需要,在我所撰写的党史人物中,有一位名叫凌则之的烈士。凌则之同志是四川省屏山县人,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民先”,是“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后来他离开清华大学到了山西太原,加入了“牺盟会”,在“青抗先”中工作。1937年投笔从戎,参加了薄一波同志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先当指导员,后任团政治部主任、决死一纵队三总队政委、三十五团政委。1940年12月参加百团大战,在山西省武乡县关家垴战斗中牺牲,年仅29岁。当时,薄一波同志是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而我只是一个县级党史办的小人物。但是,为了对历史负责,完善凌则之的相关情况,于是,我还是不揣冒眛,以屏山县委党史办的名义给薄老写了一封信(详见附件)。希望从薄老那里得到凌则之烈士事迹的一些线索。

因为当时刚组建党史机构,一切均未完善,也无打印设备。我只好用屏山县委的公文笺用手书写了这封信,连公章都是用县委办公室的公章代用。信寄出后二十多天,一封从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来信便寄到了屏山县委办公室。当时,我感到很意外,没想到会这么快就收到回信。我打开一看,喜出望外,原来薄老我写的信上作了亲笔批复。他老人家写到:“来信所述凌则之同志情况完全属实(除他入党时期我未查证外)。他是四川人。我记得对凌则之同志生平,我已提供过(即写过一个材料了)一个材料。现在我没有时间再回忆他的情况了。请谅!薄一波七月二十日我可以介绍一个人,即供销合作总社或人大常委牛荫冠同志。他知道的更多些,你们可写信问问他。又及”

我手捧薄老的批复,不仅感慨万千。75岁高龄的薄老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国事繁忙,日理万机,还及时为我们这么一个小地方、我这么一个小人物的一件平凡小事亲笔回复、指点,对烈士的生平业绩亲自查证,足见薄老对老部下的缅怀,对工作严谨的作风和对基层干部的体谅,让人敬佩。

按照薄老的批示,我于1984年6月去北京,先后走访了薄老、李昌、牛荫冠和清华大学。到了北京后,我就给薄老打电话。他立即安排秘书与我联系,告诉我李昌、牛荫冠和清华大学的电话、地址,并帮助我找到了他们,薄老还时时关照我的走访情况和生活。牛荫冠同志当时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曾经是凌则之所在部队的领导之一,李昌同志当时是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是凌则之的入党介绍人。在薄老的帮助下,短短几天,我顺利的完成了凌则之事迹的收集。回到屏山后,将《凌则之烈士传》翔实、鲜活的完成,很快便选入中央、省、地、县《党史人物传》中,为后人所铭记。

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往事还历历在目。薄老平易近人的作风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他身居高位,却不摆架子,不打官腔,对人和善。对我这样的小人物的去信、走访,还亲笔回复和热情接待。此事虽小,但薄老的此举,却给我们后人树立了典范,折射出做人的根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在薄老的心中,百姓的事就不是小事。他的这种精神正一代一代的传承。他这种亲民、为民的精神,在我们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然闪烁着光芒!

谨以此,献给薄老诞辰100周年,感佩缅怀!

猜你喜欢
屏山清华大学烈士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屏山银企共解融资难题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林泉山庄
罗博作品
向烈士致敬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