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na Chang
在美丽的济州岛,海女的坚忍与优雅,感动整个世界。现在,下海的海女已越来越少,对于海女业的式微,你会为之难过呢,还是一声轻叹?
海女式徼
73岁的老奶奶姜顺怡高声说:“闭住气,往下潜就行了!”海浪翻腾,天风呼啸,我一头钻进水里,双手猛划,两脚使劲地踢,但丝毫潜不下去;当时是11月,我穿着特厚潜水衣御寒,尽管系了一条8公斤重腰带,但不足以抵消潜水衣的浮力。我浮在水面上,无可奈何。
我刚要解释,不料海水涌进口里,呛得要命。姜顺怡笑起来,像海豹一样随波上下,一下子就潜到海底,我还没有缓过气来,她已捞到一只海胆回到海面。
我到朝鲜半岛以南约100公里的济州岛,是要看看著名的海女世界。这个韩国最大岛屿的妇女,凭着严格训练以及适应能力,可以潜到海面下20米,在摄氏10度的冷水中闭气4分钟之久,采集鲍鱼、海胆和其他海味。
但她们这行业正在迅速没落。由于污染和海水暖化,海洋生物逐渐减少;同时,年轻妇女选择比较安全、舒适的工作。过去40年,潜水采集海产的妇女从3万人锐减到5400人。今天,大部分海女都是50岁以上。假如人数继续递减,海女将来只会见于济州岛地方志的记载。
济州岛作家韩金华说:“我是研究本土文化的,对海女业式微,自然感到难过,因为海女的传统,正是济州与众不同的地方。可是,想到本地妇女不必再从事这样艰难危险的工作,我又感到欣慰。”韩金华曾撰文详细介绍海女。
海女之歌
47岁的海女齐江莎身穿黑色橡皮潜水衣,头戴面罩,脚穿蛙鞋,见我在喘气,喊一声“接着”,就把一条绳子抛过来,上面绑着白色圆形浮标和渔网,另一端则绑在她的腰上。“抓紧,我泅水带你出海。”
齐江莎游到离岸几百米的海上,双脚一蹬,轻易潜到10米以下的海底。我在水面上,看着她翻开石头,细看罅隙,轻轻松松地四处搜寻,似乎可以呼吸海水而不是空气。过了几分钟,齐江莎仰起脸来,双手贴着左右胁,两脚踢了几下,轻松回到海面上。我以为她会大口喘气,不料她一撅嘴,发出尖锐、有节奏的哨声。
她解释说:“我们一回到水面,自然会发出这声音。所有海女都是这样。”
这是海女之歌,代代相传。美国波士顿麻州综合医院麻醉科主任华伦·查波20世纪90年代研究过海女,认为这哨声不只是几百年的传统。他解释说:“潜水时,肺部的小气囊可能凹下去;撅嘴发出哨声,可给这些小气囊充气。”同时,发出哨声可把肺部空气排出,减少身体浮力,有助再次潜水。“这和鲸鱼、海豹潜水时呼气的方式很相似。”
根据查波的研究,海女和海洋哺乳动物类似之处不止于此。她们与威德尔氏海豹一样,用脾脏贮存氧气,潜水时,脾脏收缩,送出含氧量高的红血球,这样,海女在水中逗留的时间就可以长一点。
多年来,生理学家对海女潜水的本领深感兴趣。水牛城纽约州立大学的苏其宏和赫曼·朗恩于20世纪70年代着手研究,当时海女还没有穿潜水保暖衣的习惯。
他们发现,海女在冬季的耗氧量比一般韩国人高出一倍。查波说:“她们的甲状腺在冬季似乎会为身体添加燃料,所以她们的耗氧量提高,产生更多的热量好使身体能够保持温暖。这种适应能力很不寻常。”
海产大减
海女小小年纪就跟着母亲学艺,有些7岁就开始,先学习采集岸边海草,然后到母亲秘传的深水处学习撬开较为值钱的贝类。她们须懂得如何避免被岩石卡住,如何处变不惊。艺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多练习,有耐心。
海女都知道自己的工作很危险,死神随时可能降临。姜顺怡说:“有时,为了多捉一只海蜗牛,在海底多逗留片刻,结果肺部空气不足,浮到水面时,会神志不清。”因此,海女潜水一般不会超过90秒。
查波说:“长时间闭气潜到深处,在水里还好,因为胸腔被海水压缩。但一旦回到海面,胸腔就会扩张,氧气瞬间从血液里注入肺部,可能会导致脸色发青并昏倒。”
所以,海女总是结伴潜水。75岁的布安沃说:“有朋友在身边,见你昏厥,可以把你拍醒,否则你会沉回海底。”
不过,海女今天即使愿意拼命,机会也越来越少,因为海产数量大减。济州岛附近海水污染,令贝类赖以为生的海床植物大量死亡。齐江莎说:“现在我们只有海胆可采。”
由于来自大海的收入少了,许多海女纷纷兼职,或种植蔬菜,或在海边的汽车旅馆和餐厅工作,包括我下榻的“滨海旅馆暨餐厅”。
为生活下海
这一天,我从海上回到旅馆,她们围着我问:“海上觉得怎样?冷不冷?”她们邀我到餐厅旁的一间私人房里。这是她们一起聊天、看韩剧的地方,大家挤在暖炕上,同盖一条毯子。
姜顺怡说:“我们年轻时,没有潜水衣可穿,一上岸冷得直打哆嗦。”那时候,她们除了蛙镜、蛙鞋,身上就只有自制的棉布泳衣。大家会一起划船出海,口中唱着歌,歌颂富饶的海洋,诉说辛苦赚来的钱怎样被丈夫拿去买酒。
第二天清晨,太阳在雾中升起,我沿着海岸散步,看见一位年长的海女正把衣服穿上,给她挡风的只有一堆火山岩;济州岛多火山岩,所以风景奇特。我感到奇怪。100米外,就有一栋房子供海女贮放配备以及沐浴、更衣,那位年长的海女为什么却在露天处穿衣服?她解释说:“房子里的空气对我们这些老奶奶来说太窒闷了,只适合年轻人。”
她身旁是另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一堆木头和废物。再过两星期,天气凉一点,海女上岸休息时,会烧木头等取暖。
崛起与没落
根据历史记载,17世纪以前,济州岛男女都会潜到海底觅食:男人到深水区采鲍鱼,女人则近岸采海草。后来,国王下令要男人终年采集鲍鱼,男人于是纷纷离开济州岛,逃避这极端寒冷、危险的工作。女人则取而代之,到深水处寻海产。
女人的收入增加了,金钱给她们带来了力量,带来了内陆妇女没有的自由。她们有权离婚再嫁。各村庄纷纷成立海女协会,从事兴建学校、修筑道路等福利事业。由于她们有组织,1932年还领导岛上居民抵抗日本侵略。
海女的崛起,可以说也是她们衰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许多海女赚的钱足以置产和供儿女上学,她们的儿女于是纷纷到内陆找寻出路。
49岁的高泰玉是她们村里最年轻的海女。她说:“我们的女儿不会到海里讨生活,如果要她们继承母亲的工作,她们可能淹死。小女连游泳都不会。”
那天,我看着一些海女回到岸上,一身潜水衣闪闪发光,各人的渔网都满载海胆。有人捉了些鱼,所用原始鱼矛以橡皮筋作动力。此外还有章鱼和海参。
虽然渔获量今非昔比,但海女对自己潜水、捕猎的本领显然深感自豪。
她们的丈夫来到岸边。帮妻子打开海胆,舀出黄色的肉。这些肉过秤后会卖给济州岛、内陆以及日本的商贩。
我走回旅馆,膝盖最初觉得有点发僵,渐渐肿痛,走起路来一跛一跛。我低头一看,发现皮肉给刺破了。
我叫海女看膝上的伤口。她们说:“你一定是被海胆螫到了。”伤势并不严重,可是我得过至少两个星期才能正常行走。一个海女说:“这样,你就会记得和我们一起的时光。”
她说得不错。我膝上的疼痛早已消失,但我现在还是常常想起济州岛的海女,她们是那么的坚忍卓绝,自豪之中带着对海女生涯日趋没落的惋惜。
临别时,我和海女们一起潜水,戴着水肺,以便坐在海底看她们工作。她们在水里似乎毫不费劲,或上或下,姿态像诗歌般优雅。太阳忽然照穿海水,水面下一片明亮,美不胜收。我不禁由衷赞叹大自然之美,赞叹海女求生的毅力。
齐江莎对我说:“我们的工作很危险,但我还是喜欢这工作。”
(责任编辑/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