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法拍屋”,简单地说就是指法院拍卖的房子。想知道法院拍卖屋究竟是怎么回事,不妨从电线水管看起。
曾经拍不掉
在美国“法拍”风暴的风眼(即密歇根、俄亥俄、印第安纳等州,所谓的“生锈地带”)买房子,要是积欠几期房屋贷款,房子便给银行没收拍卖。这房子3年前价格也许是5万美元,银行希望收回的不过是这金额的半数。即便如此,恐怕还是乏人问津。
空置了几个月,一栋本来造工精致的三房住宅便显得萧条,引来附近小偷登门。小偷想要的是铜,废铜价格高达3美元一磅。要取得铜,就得剥开电线,拆下水管。如果他们携带大铁锤和钢锯,还会把墙壁开膛破肚。这样的房子便不能住了。要想修复,装修费高达一两万美元,到此为止,房子已近乎一文不值。这时,克林特(Clint Medford)便派上用场。
银行遇到难以脱手的法拍屋,就找他收拾烂摊子。房子沦为法拍屋,对原屋主是伤心事,对提供贷款的银行是一笔坏账,但是对克林特来说,却是有利可图的好生意。每隔几天,克林特就从五家有合作关系的银行收到一批法拍屋名单。他对每栋法拍屋的情况所知不多,因为银行顶多寄给他一张照片,有时只收到一个地址。但如果那房子够便宜,这一点消息对克林特便尽足够。
交易都靠电话敲定,家住得克萨斯州的克林特几乎不用出门。每买下一栋房子,他就找个当地熟人前去检查屋况。对于市内贫民区的房子(这类房子里的铜通常已被搜刮一空),他愿意出价大约1000美元,转手叫价9900美元求售。从事这门生意的5年多来,他已买卖过上千栋法拍屋,生意好的话,他一个月可以卖出40栋。
若在郊区,或是“生锈地带”各州的小镇,如印第安纳州的埃尔克哈特(Elkhart)或密歇根州的本顿港(Benton Harbor),克林特愿意付较高价钱,因为屋况一般较佳,有时几乎不用整修就可以直接转手卖掉。至于佐治亚州、密苏里州(宾夕法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一度也如此),他会出6000~1万美元,买下可以叫价三四万美元的房子。
快收快卖
克林特现年48岁,人行之初并无成为“法拍屋先生”的蓝图大计。当年房市正热,贷款生意一片兴旺,正从事贷款经纪的克林特却有预感:好景只怕不常。
他曾为一家公司工作,专门给求贷无门的人提供汽车贷款(这公司后来垮掉,证明把钱借给信用差的人风险甚高)。克林特转而观察房屋贷款业,发现情况出奇类似:银行竟然愿意把钱借给恐怕无力偿还的人。“有一家银行打电话给我,说是推出一种新贷款,不要求借款人的收入证明,什么证明都不用,只要有信用点数就可以。任谁都知道这种生意一定完蛋。”
得州达拉斯是最早出现法拍屋暴增的地方之一,也是克林特买卖法拍屋的起点。当时,有个房地产经纪问他,想不想生意做大一点,直接向银行购买法拍屋。这个问题容易回答,克林特一口答应。他专挑房价落到谷底的地方做买卖。由于房子售价极低,找房地产经纪中介(须支付2000美元佣金)就不划算了。因此,他把手上的房子贴上网站(主要是放在onlinehomebid.com,也有一些放在eBay),有时甚至在待售房子前院竖起出售标志,引起那些不知自己其实有能力买房子的人注意。
他喜欢把房子尽快脱手;在财政拮据的城市,卖力的税务官说不定就盯上空屋,以建筑物违规名目开出1500美元罚单。
VIP客户
克林特逐步建立起一份投资客户名单。这些人熟悉他卖的房子所在区域,负担得起整修费用,整修后即可出租。史考兹就是其中一个。他现年33岁,家住底特律郊区,原本打算迁离底特律,直到发生法拍风暴才觉得有留下来的理由。
史考兹投资房产纯属偶然。他有一次为别人装潢房子,那业主问他:“给你两栋房子代替装潢费用,如何?”史考兹觉得划算,欣然同意。如今,他是克林特电邮联络名单上的六七百人之一。只要有法拍屋位于史考兹想找的区域,克林特就通知他。
这类房子通常得大整修,所费不赀。即使史考特有固定的土木水电承包商班底,整修费仍然高得不下于屋价。然而,只要整修好,就可以把房子出租,收取650~1000美元月租。顶多两年,成本便可全部回收。史考兹一开始只有两栋法拍屋,如今已增至24栋。
对克林特来说,卖房子给史考兹这种投资者一直是好买卖,但接下来他才明白:把房子卖给付不起多少首期款的人是更大商机。
贷款卖房
在克林特买卖法拍屋的地方(10年的经济繁荣对这些地方有如过眼烟云),这样的人俯拾皆是。在房价天天看涨的年头,贷款公司几乎愿意贷款给任何会签自己名字的人。如今有些地方房价已经探底,然而,对法拍地带的许多人来说,要是申请不到贷款,房子哪怕是只卖两三万美元都贵如天价。
于是克林特心想,不能再犯银行过去的错误。贷款给有收入证明的人,他可以收取较低的首期款并提供贷款,加快房子脱手,并因提高利率而增加利润。说干就干,这个策略很快付诸行动,今天这一类交易占他全部生意60%,他希望未来增至90%。
克林特等于是踏进了一个银行望之却步的领域:以(当初把美国人拖入房贷风暴的那种)高利率提供购屋者贷款。凡此引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克林特是一个法拍屋买卖的贪心鬼吗?他——他大概觉得他是——有功于保持小区观瞻,让许多房子不致空置太久而凋敝?或者只是个精明的投机者,懂得掌握房地产荣景留下的最后一个机会?抑或两者兼是?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以他在克里夫兰东区买入的一栋房子为例。
那是一栋三卧室房子,位于哈佛大道上,克林特要价2.49万美元。买方如果付现,价钱可以再谈;如果要克林特提供贷款,就杀不了什么价了。他开出的贷款条件是:还款年期15年,利率11%。
他是奸商吗?
你一定会觉得11%利率高得吓人,的确,这种利率自然让人联想到“高利贷”三个字。如果知道得更多些,你更郁闷。
这栋哈佛大道的房子,克林特是以3200美元买下的。换言之,他的成本只有叫价的1/8。哪怕他强调他得补缴税款,又得担心违规罚款等等,买卖差价仍然高得可观。这也是他愿意承担贷款风险的部分原因。若是买家接受他的叫价,并付出10%首期款,克林特便已回收半数成本。情况如此,他竟然还要求11%的利率,岂不让人气结?
这话没错。但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吧。回到2002年,那栋哈佛大道的房子价格高达9.8万美元。如果你把克林特的叫价与他取得房子的价格比较,就觉得他是敲竹杠;如果你把他的叫价与两年前的售价比较,会觉得是便宜货。但如果你不去比较这些,只比较你实际住进去的成本,情形又是如何?毕竟,房子被人当成投资品买卖以前,就是用来住的。
如果你照克林特的叫价买下那房子,付出2490美元首期款,每月须缴本息255美元。这比租房子要便宜许多,只要有工作又无其他债务的人都负担得起。房子有了新主人,便不至于破败失修沦为小区毒瘤。由此观之,克林特的行径没那么让人指责了吧?
当然,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全看你的立足点而定。如果你买房子的观念和几年前的许多人相似(低买高卖,遇到利率下跌便重新贷款),大概就不会搬进那栋哈佛大道的房子;否则一想到高利率和低增值性,包准夜夜失眠。不过,如果你买房子的着眼点是住得舒适,也负担得起,那么,与克林特交易说不定挺划算。
(责任编辑/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