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换 翟 威 李会敏
随着近年来中国武术的快速发展,武术套路动作的技术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量高、难、新及腾空转体动作的出现,一方面使竞赛更加紧张激烈,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运动员损伤的增多。其中,尤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最为显著,且危险性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轻者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水平的发挥,给正常的训练工作带来不便,重者则可能缩短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为此,笔者试图通过对目前武术运动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找出其发生规律,为今后的科学训练以及对它的有效预防提供参考。
一、武术运动员损伤的多发部位
我们先后对100名参加过省级以上比赛,并有各种不同运动损伤的武术运动员进行了损伤情况调查,其中半月板损伤者占总人数的11%。这些运动员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又具有右膝多于左膝,外侧多于内侧的特点:右膝半月板损伤占75%,左膝半月板损伤占25%,左、右膝内侧半月板损伤占12.5%,左、右膝外侧半月板损伤占87.5%,其中仅右膝外侧半月板损伤就占75%。
武术动作多以右腿支撑、发力为主,特别是腾空跳跃动作多为右腿起跳,右腿落地,这些是右膝半月板多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而膝关节自身内外侧结构的不同,则是外侧半月板损伤率高于内侧的重要原因。
二、半月板损伤的多发动作
据调查,造成半月板损伤的动作以跳跃动作居多。其中旋风脚接叉占25%,旋子转体接叉占25%,外摆连接叉占12.5%,旋风脚占12.5%,侧空翻接叉占12.5%,其它动作占12.5%。
三、半月板损伤动作分析
武术动作跳跃动作很多,要求起得高、落得稳,且起跳和落地的技术多变。起跳时需要膝部迅猛发力,落地时则以屈膝或盘膝定势,与马步、仆步、坐盘等技术动作相连接。这些均加大了对膝部的挤压力,极易引起半月板损伤。特别是旋风脚、腾空转身摆莲、旋子等跳跃动作的起跳,均要求膝关节在半蹲状态迅猛发力并伴有扭转。如果技术不熟练、不协调或准备不充分,就会形成小腿内收、内旋或外展、外旋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或外展、外旋,同时伴有快速的伸膝动作,导致股骨与胫骨关节面的正常关系发生改变,两块半月板滑动不协调、夹制在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之间,受到急剧研磨、碾转而撕裂。另外,落地所连接的动作,如劈叉、坐盘、马步、仆步等,也是旋转力与重力作用于膝关节半月板处。落地后动作需迅速稳定,无缓冲余地,致使膝关节半月板要承受更大的冲击力。若技术不稳定,落地时重心偏移,也极易使半月板受伤。
武术运动员半月板的急性损伤占87.5%,而半月板的慢性损伤占12.5%。为提高武术套路中腾空跳跃动作完成的质量,人们常常会进行专项技术动作的重复训练。这时,右膝半月板不但要承受身体落地时的重力,还要承受地面的反作用力。因此,经常的反复练习便易造成膝关节半月板处的病变。
另外,武术套路中的弓、马、仆、虚、歇等主要步型,在基本功和套路训练中都属于重要内容。各步型均要求身体处于半蹲姿势。我们知道:膝关节处于半蹲位时,膝两侧韧带和十字韧带都处于松弛状况,关节稳定性相对于下降。各步型的变换主要是膝关节由半蹲位开始发力扭转,故半月板势必会反复受到挤压、摩擦、牵扯。这就会造成该部位的过度疲劳或细微损伤积累,引起半月板慢性病变。
预防措施:
1. 科学编排套路动作内容,尤其是腾空旋转性动作接叉、马步、坐盘等动作组合,应注意动作与运动的衔接要顺随。
2. 要努力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以防止因动作技术错误而造成损伤。
3. 加强全面身体训练,使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能与技术水平同步发展。并且,还要特别加强膝部力量练习,尤其是膝部外侧肌群的力量,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固性。
4. 准备活动要充分、适宜,使演练者的机体、兴奋性提高,心理和运动器官达到最佳状态。
5. 选择好训练场地,避免在坑凹和坚硬的水泥地上练习。
6. 以预防为主。提高运动员对防止损伤的重视程度,并教会他们一些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加强医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