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宁 邵 媛
艺术体操是一种以身体和器械为工具,动作为手段的时间和空间的产物,并伴有优美的音乐给人美的享受。我国艺术体操处于世界中流水平,长期以来突破不了与基础阶段的训练密切相关。本文将试图通过对艺术体操强国前苏联和我国在基础训练阶段身体素质、专项技术、舞蹈、表观力这几方面的比较分析,揭示出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我国艺术体操基础阶段的训练模式以及早日培养高水平选手提供一点帮助。
1. 两国艺术体操基础阶段训练模式的异同(见表1)
2. 比较分析
2.1 身体素质的差异
显而易见,对于身体素质我国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训练内容及训练手段也很单一。中国的儿童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而不是运动上。使得中国的儿童在接受训练前的身体素质起始水平就低于前苏联的儿童。加上我国身体素质训练目标不明确,教练员又总不把身体素质训练安排在“黄金时间”,运动员在身心皆疲劳的状态下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2 重视专项身体训练
在前苏联有一个专项身体训练对技术训练的“超前原则”,其涵义是掌握一个超难动作或学习一项先进技术时必须首先具备这些动作技术的身体素质,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这种现象也称之为“素质先于技术”。前苏联艺术体操无论是什么水平运动员都把素质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长年坚持。不仅有一整套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而且还有一系列的测定方法和评定指标。当然这些都与前苏联良好的艺术体操群体基础分不开。
而我国由于开展较晚,普及面小,造成了从选材到运动员出成绩都由专业队教练员一手包办;而且基础阶段训练时间短,为了早出成绩只有狠抓难度,忽略训练基本技术,专项身体素质更是安排在技术训练之后。而这种把素质安排在技术课后的做法不但达不到训练效果,往往还会加重肌肉的疲劳程度引起伤害事故。
2.3专项器械训练
前苏联的专家教授经过研究发现:早期技术训练阶段中专项器械技术训练不够,会导致平衡机能水平、控制器械能力、高频率完成动作的指标都低,从而影响技术的稳定性。因此他们采用了多器械练习法、非标准器械练习法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分化能力。目的是强化肌肉感觉,体会不同用力时肌肉的分化能力。由此也可看出我国的训练还不够科学化,不能利用一些科学指标和数据来指导训练。
2.4 重视舞蹈训练
芭蕾具有一套很好的训练体系,运用这一体系为艺术体操的基本训练内容,主要为了培养运动员具备艺术体操必需的技术和技能。在这一基础上前苏联又将现代舞融入训练中。现代舞强调对眼、头和四肢等各部位上各种相对、相反的自然运动的体会,去掌握人体平衡和统一的美感,弥补了芭蕾训练的不足,更好地掌握各种人体动作,同时也发展了身体动作的表现力。而我国由于启蒙训练年龄偏大,过早参赛,忽略舞蹈对提高技术水平的间接作用以及不注意区别艺术体操舞蹈基本功与舞蹈基本功在动作速度、动作规格和选择内容上的不同之处。造成了我国运动员完成动作缺乏艺术性。
2.5 表现力
前苏联早期就非常重视表现力的培养,用音乐知识和舞蹈练习为手段,并以多参加比赛和表演为运动员提供表现的机会。而我国更多的时间用于技术方面,较忽略表现力的专门训练。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多数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包含了后天获得的作为一个社会或民族所特有的一切行为、观念和态度”,体育是文化的再造物,它能反映出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和价值。尤其是女子竞技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受普遍接受的关于社会和人类的价值和规范的影响。前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属于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竞争精神和个人主义得到鼓励,而竞技体育正好体现了这些特点。因而运动员在竞技场上充分地表现自己。而我国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使服从成了独特的心理品质。这种服从性虽利于管理,易取得好成绩,但不利于运动员潜质的全面实现和发展。从表现力来讲中国运动员含蓄、内敛、服从的品质造成了表现力上的缺陷,不敢于表现自己、不注重情绪交流和体现动作的艺术性,只求完成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