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克晓
了解摔跤的供能、疲劳后的恢复,是摔跤训练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摔跤的供能特点、疲劳产生的机制、训练后疲劳的恢复、防止过度疲劳和自我监督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 摔跤的能量供应
了解摔跤项目训练、比赛中的能量供应,对于在训练中指导训练、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都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摔跤比赛属运动时间相对较短,而运动强度较大的重竞技体能类项目。摔跤比赛具有动作环节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没有一定的固定模式,有突然的爆发用力进行快速进攻,又有持续性静力支撑。大强度长时间肌肉收缩占较大比例,静力性肌肉大强度收缩导致肌肉缺血而氧供应不足,从而大大增加了代谢的缺氧成份,使乳酸能系统供能所占比例增大。根据以上特点,很难将摔跤比赛的全过程定义为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供能阶段或乳能系统供能阶段和有氧供能阶段。从总的运动强度和运动特点看,摔跤项目应是以无氧供能为主、有氧供能为辅的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它是随着动作环节变化、发力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能量供应。
二、 疲劳产生的机制
摔跤的训练、比赛既有无氧代谢供能,又有有氧代谢供能。摔跤训练、比赛需要较长时间保持相对高的能量输出功率,又以乳酸能系统为主要供能。肌肉收缩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分解释放能量,而ATP的快速合成要靠CP分解放出的能量,由ATP—CP一起构成人体内最快速的供能系统,这就是磷酸原供能系统。但这些供能只能维持运动开始时的较短时间,随着运动时间的延续,能量主要来源是糖酵解释放能量补充(ATP),从而使糖和脂肪有氧氧化供能占主要地位。大量糖酵解释放能量补充(ATP),大强度的缺氧运动使机体中葡萄糖或糖元在无氧的条件下酵解释放能量,这个能量又供二磷酸腺苷(ADP)吸收进而合成ATP,维持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但无氧状态下糖的分解不彻底产生一种半产物乳酸。乳酸的产生必然使乳酸在肌肉和血液中大量累种,结果造成PH值下降,又反过来使糖酵解速度减慢,ATP合成的速率也减慢。当乳酸在肌肉和血液中的累积达很高水平时,肌肉的工作能力会明显下降,大脑供能不足导致皮质兴奋中枢受抑制,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也是肌肉“早期”疲劳的主要原因。疲劳有运动疲劳和病理性疲劳。运动性疲劳与疾病、环境、营养等原因所致的病理性疲劳不同,运动性疲劳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的下降是暂时的,经过休息是可以恢复的,它又与过度疲劳相区别。运动性疲劳又分为代偿性疲劳和非代偿性疲劳,代偿性疲劳的运动能力靠增强中枢神经系统能量消耗多,动作的结构也发生变化。非代偿性疲劳的特点是运动能力下降,尽管运动员越来越用力,但是仍然克服不了这种状态。训练中产生疲劳的主要原因是,训练安排不当、持续大运动量、训练中未充分注意个人特点及区别对侍、大运动量训练后没有采取积极的恢复措施、出现某些不良症状时没有及时调整运动量和训练内容、长时间降体重等,过度训练是造成疲劳的主要原因。
三、 恢复的意义与作用
恢复与训练同等重要,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训练的目的就是要给机体以刺激,使机体产生疲劳,而疲劳不是训练的目的,机体疲劳后必须经过恢复,特别是超量恢复,机体机能水平才能提高。运动员训练后,能否使机体充分地恢复,将直接影响下一次训练取得的效果,也将直接影响运动水平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就越明显。但运动量过大,会使恢复过程延长。故在训练中运动量小,训练效果不明显,而运动量过大,又会导致不易恢复,甚至造成长期疲劳积累、过度疲劳。超量恢复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只有在训练中掌握它、运用它,才能使训练收到最佳效果。
在制订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机体的可接受性与个人特点,要遵循科学训练原则,加强身体全面训练,注意大中小运动量的合理安排。大运动量训练后要采取积极的恢复措施,保证充足睡眠,增加积极性休息,营养要充足,富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加强医务监督等。一但发现过度训练征象,就必须改变训练计划,积极调整运动量,控制运动训练强度和时间,减少速度和大力量练习。专项练习应多辅以全面训练和放松性练习,或转项练习等。过度疲劳要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消除病因,并及时对症治疗。其中自我监督是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自身反映最直接的资料,因此它对于调整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运动训练负荷量、预防过度疲劳和运动性伤害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