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兴
师资力量薄弱是农村义务教育相对落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缩小师资城乡差距,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当前来看,亟待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全面落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和教育干部的统筹管理职能,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从2001年开始,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和校长的统筹管理职能在有些地方落实的并不好。例如,有的地方教师的选拔录用、调配交流和教育干部的培养、任免、考核仍受到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制约,教师的调配不够顺畅,教师县域内的有序流动和均衡配置得不到很好地落实,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科结构很难得到优化。解决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县域内各中小学的实际情况调配师资、均衡师资,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教师编制方面的要求,选聘合格教师,落实对教育干部的培养、培训、任免、交流职责,人权、事权统一,真正使县域内教育干部和教师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激发教师的工作積极性。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工资待遇较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有了较大提高,县域内统一了工资发放标准。但是不少地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房补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福利待遇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与县城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有的地方仅住房补贴一项,农村教师就比县城教师少收入了二三百元。有的地方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没有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有病不治或治不起病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把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一是按照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和住房补贴、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消除城乡差异;二应建立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长效机制,将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和生活待遇形成制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扎根农村;三应通过设立骨干教师奖励基金或“政府园丁奖”等形式,对德才兼备的农村优秀骨干教师予以奖励,在职称评聘、干部提拔等方面优先,通过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稳定农村骨干教师队伍,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积极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补充新机制,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近几年,一些地方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不及时的问题非常突出,出现了既超编,又缺乏任课教师的现象,部分农村中小学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任教师不足,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岗位的需求量有所增加;中小学编制标准不尽合理,如有的省只按教职工与学生比核定编制,没有考虑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和农村、边远地区布局调整的难度;由于“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到位,受财力限制,有的地方不愿增加新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及时核编定岗。其次,在核定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覆盖面广、生源分散、必须保留部分教学点以及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校增多等特点,改变单纯以在校学生为基数核编的办法,农村学校既要考虑学生数,又要兼顾班数,保证有足够的教学人员,确保能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应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学富余人员,在教师遇有产假、培训、病休等特殊情况时确保有人上课。再次,疏通教师出口,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考核,对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差的教师调离教育岗位。这样,不合格的教师逐步流动出去,优秀的教师及时补充进来,就能够大大缩小城乡教师队伍的差距。
四、加大投入,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农村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多,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这除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偏紧、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富余的教师进行顶岗的原因外,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资金严重不足、教师经济负担较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山东省提出,中小学校长、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应以5年为一个周期,分别按1200元、1200元、700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但是由于各级财政紧张,这些政策措施在很多地方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尽管明确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的开支范围,并规定了5%的比例,然而这个比例对于农村教师培训的实际需要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少学校因为培训经费紧张,一些很好的教师培训活动不得不“打折”、“缩水”,影响了教师专业的迅速成长。要改变这一状况,除了从公用经费中提取5%以外,应将教师培训实际所需经费纳入省、市、县的财政预算,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将教师培训经费预算单列,是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必要条件。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除了要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外,在培训的内容上还应侧重几点:
一是解决教育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观念决定行动,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应有计划地组织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二是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提高他们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解决对课改不适应的问题。
三是提高“问题式教学研究”的能力。从农村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重点,校校有课题,人人都参与,不断提高“问题式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是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和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和多媒体等应用技能培训,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填平城乡教师的“数字鸿沟”。在培训的形式上坚持多措并举,既“走出去”,也“请进来”;既举办各种各样的专题讲座,也进行灵活务实的研讨和观摩;既有“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又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培训的覆盖面和工作效率;学校还应多为教师订阅各种教育报刊,购买各种教学资料,为教师的自学充电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五、广泛开展“农村支教”活动,加大城乡对口支援力度。
充分发挥城镇教师观念先进、教法先进、整体素质较高的优势,广泛开展“农村支教”活动,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可建立城镇骨干教师到乡村服务期制度和城镇优秀教育干部到乡村中小学挂职制度,通过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现身说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传播给乡村中小学教师,帮助他们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在保留城镇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引导超编城镇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城镇优秀教育干部到乡村中小学挂职,帮助薄弱学校全面加强管理,提升管理层次。还可建立乡村教师和教育干部到城镇优秀学校学习锻炼制度。到城镇优秀学校学习的骨干教师和教育干部,可担任一定的工作量,边工作、边学习,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城乡教师的互动交流,带动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