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宜
1968年4月,世界上第一个鼠标诞生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它的发明者是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的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博士。
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20世纪60年代初,恩格尔巴特博士就设计出了一种在底部使用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来跟踪动作的装置。1964年,恩格尔巴特博士再次对这一构思进行完善,并动手制作了第一个样品。他制作的装置是一只小木盒子,里面有两个滚轮,但只有一个按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并带动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是移位的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就可以移动了。
由于这一装置像老鼠一样拖着长长的尾巴,恩格尔巴特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都把它戏称为Mouse(老鼠)。这个称呼形象生动,一直沿用到现在。当时,个人电脑(PC)还没有出现,主流的计算机种为大型机、中型机和小型机,它们大多用在与国防有关的关键场合,操作者都是那些水平高超的计算机科学家。因此,恩格尔巴特博士的这项发明没能走出实验室。
直到1979年12月的某天,鼠标才迎来了“第一次”表演的机会,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演示。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拉瑞•泰斯勒从容不迫地开启了实验室的一台电脑,为参观者展示了令人吃惊的一幕:电脑屏幕上呈现出尚不为世人所知的图形——方方正正的窗口、形象的小图标和可以拉出的菜单,只见泰斯勒把一个长方形的东西用一根细电缆连接在电脑的背后,然后他握住这个东西,在桌上轻轻滑动,屏幕上的光标也随之朝相同的方向移动,而后停在一个具有打印机图样的小图标上。泰斯勒轻轻一点,身旁的打印机立即接通,“吱吱”地打印起来——他居然没有在键盘上敲入任何命令!
一名参观者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发明的商业价值——他就是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乔布斯。1983年苹果公司发布了Lisa电脑,而鼠标作为它的输入设备之一粉墨登场。
与主流PC部件相比,鼠标的技术革新显得非常保守。从恩格尔巴特博士发明的原始鼠标,到后来的纯机械鼠标、光机鼠标、光电鼠标以及现在方兴未艾的光学鼠标,鼠标只经过寥寥几次变革。
最初的机械鼠标使用9针串行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它采用一个小滑球和桌面接触,滑球移动时推动压力滚轴滚动,滚轴的另一边连着编码器,每个编码器上都有呈圆形排列的触点。经过传导,触点会依次碰到接触条,从而产生计算机容易辨认的“接通”和“断开”信号。通常鼠标内部有一个芯片会根据这些数据转成“X”轴和“Y”轴的位移,从而使光标移动。
为了克服纯机械鼠标精度不高、机械结构容易磨损的弊端,罗技公司在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款光学机械式鼠标,一般简称为“光机鼠标”。这种鼠标与机械鼠标的结构基本相同,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光学机械式鼠标采用光电管、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编码器侦测鼠标的动作。由于核心定位机构采用光电式部件进行处理,所以光学机械式鼠标具有使用寿命长、定位精度高等特点。但是,由于它的定位机制仍是采用物理式的滚球方式,因此与传统的机械鼠标一样,长时间使用后,内部的转轴上附有灰尘,就会出现光标移动缓慢、定位不准等现象。
在光机鼠标发展的同一时期,已经出现一种完全没有机械结构的数字化光电鼠标。由于没有物理结构的定位系统,所以无论是在定位精度、使用寿命,还是在操作手感等方面,光电鼠标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过,这种光电鼠标必须在特制的反射板上移动。由于对环境的要求过高,第一代光电鼠标在市场中惨遭失败,但全数字的工作方式、无机械结构以及精度高等优点仍让业界为之瞩目。微软与安捷伦公司就在此基础上合作开发出Intelli Eye光学引擎,从而生产出第二代光电鼠标,由于它更多借助光学技术,故也被外界称为“光学鼠标”。
翻过任何一只光学鼠标,你都可以看到一个小凹坑,里面有一个小棱镜和一个透镜。工作时,从棱镜中会发出一束很强的红色光线,照射到桌面上,电脑通过桌面不同颜色或凹凸点的运动和反射,来判断鼠标的运动。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特殊创意或具有专门用途的鼠标相继问世,如带氧气装置的鼠标、无菌无线激光鼠标、能打电话的鼠标等。
科技的发展总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再过几十年鼠标会是什么样呢?这个问题就只有让时间来回答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路子与你聊】
“光机鼠标”与“光学鼠标”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