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阅读的质量

2008-04-14 09:43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12期
关键词:读书语文过程

赵 华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把阅读训练当做重点.高质量的阅读,一定会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坚冰打破,千帆竞发,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美国哲学家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他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

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例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等.教学中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阅读兴趣的激活,为提高阅读质量作好了铺垫.

二、掌握阅读方法

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当代学生要读的作品确实太多了,这就需要教会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建立好的阅读习惯.

1.制订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阅读计划,目的是使学生的阅读更具有计划性和操作性.阅读计划的内容包括准备阅读的书目、可利用的时间、自检方式三部分.在执行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制订的计划加以督促落实,收查读书笔记、召开读书交流会、撰写读书札记是常用的方法.

2.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质量的有力保证.(1)掌握快速阅读文章的技巧.①阅读时,必须明确阅读的目的和任务,以此来调节自己的阅读行为.②对阅读材料整体感知和把握阅读过程的策略:包括辨明文体;认识领会标题及注释对文章内容的提示或概括作用;学会抓主旨语句等.(2)学会积累式阅读.要求学生坚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的原则,通过教师推荐的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3)阅读时记好摘录笔记,写好随感.许多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少,但读完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眼不动手、不记摘录笔记有关.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时要记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评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控制自己阅读的注意力,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而且懂得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同时把精彩优美的语句和文章的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读物的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使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持之以恒地这样做,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大大提高.

三、升华阅读过程

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感悟语境,多角度地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说到底,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这种带有读者主观情感和意志的阅读,实际上就是阅读过程的升华.

在创造性阅读中,首先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思维,由一个形象创造另一个形象.我们的阅读训练,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在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联想、想象,海阔天空,甚至是异想天开.《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当代的中学生能欣赏其“沉鱼落雁”之美貌,但决不会认同其“小心眼”及病恹恹的娇态,他们会从现代明星中寻找载体,从而形成一个现代版的林黛玉.那是因为同样的作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意义,新的见解.阅读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融合,是一种整体感知.阅读后所产生的心理感触,是个性化的、人格化的,教师无法用任何标准统一,否则,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泯灭了学生的个性.

其次,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未确定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开放的图式结构,它存在的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而作品意义的实现是要靠读者通过阅读使之具体化,即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其作品中的空白填充起来,即“排除或填补未定点,空白或文本中的图式化的环节”,使作品的未定性得以确定,最终实现对作品的再创造.课内的阅读训练,就是在教师的带动、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共同实现阅读对象的开放性,并将文中的空白点加以具体化或明确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气氛.同时,尽可能多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天地.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给学生“鱼”,而是教会他们怎样“渔”.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尽可能多读书,拓宽阅读的视野,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掌握会读书的本领,为终身读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读书语文过程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读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我们一起读书吧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