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舒
全国政协委员反对“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背后
今年两会期间,一项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发言,两份反对建设的提案,在会场之内激起纷争。“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据称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但对于它的真伪文化之争、筹资来源之议、项目选址地方政府的决绝,成为会场之内未决的悬念。
这一悬念迅速在会场之外传开,数千网友在网络调查中表示反对建设。
而在正反双方的喧嚣之外还有一个声音,重大建设项目必须公议,纳税人的钱必须通过合法程序才能动用,这是最基本的行政法则。
造“城”始末
2008年3月1日,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方案征集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与此同时,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周边配套设施开始建设
沿着国道104山东济宁曲阜段出曲阜城区6公里,扑面而来的是九龙山的龙尾和春天的风。山脚下的一片麦地里,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小雪镇武家村的村民们正在春耕。山体的墙上、麦地里,到处都是“绿化九龙山,建设标志城”的標语。
一位李姓村民瞥了一眼地里的标语,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嚷嚷了很多年了。”
“这次可能真的要搬了。”这位李姓村民边埋头干活边说:“大队还没有正式通知,但前些日子植树节,市里面的领导都来了,听说要把村子拆了。”
旁边另一村民吆喝:“兴许还能搬进城里。”村民们哄然而笑。
这里是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核心地带。
远在北京的喧嚣新闻,仿佛与此地村民并无关系。最重要的影响是进城。为了成为城里人,自8年前建造文化项目的动议开始,村民们便被禁止开山采石。
根据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公室公布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初步规划汇总方案》,中华文化城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10平方公里,以九龙山为核心,辐射300平方公里,连接相隔20公里的邹城城区与曲阜城区。
武家村的耕地,正处于规划中的核心城区,也即九龙山区南麓约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此外,还有5处村庄在规划中将要搬迁。
纽带工程
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构思,始于8年前“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一份公告。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是一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负责实施的旨在弘扬华夏文化的工程。
2000年3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在《光明日报》上发布公告,名为:《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理论文稿与文化标志造型设计征评公告》,公告说,意欲建造华夏标志项目,向海内外征集总体设计及策划方案。
9月初,在北京开会的济宁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述群,见到了时任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组委会的秘书长李靖。据高述群介绍,在交流过程中,他提出在孔孟之乡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构思,得到李靖的赞同。
9月12日,高述群就把想法以方案形式递交华夏文化纽带工程。这份名为“龙文化园”的方案,是中华文化标志城最早的雏形。
此外,山东省、陕西省、河南省、山西省也递交了方案。
为了使项目落户山东,山东省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中华文化标志城官方网站在《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的发起》一文中披露,2000年12月,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韩寓群专程赴北京拜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许嘉璐和时任全国政协常委、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委员楚庄,代表山东省委、省政府争取“中华文化标志城”在山东省济宁市规划建设。
院士签名
2000年10月4日,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派由一些两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到济宁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之后专家组首次提出在济宁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意见。
参与过中华文化城筹备工作的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科研处主任刘振佳,曾接待过好几批院士。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大多数院士是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并不太了解儒学,但十分支持中华标志城的建设。”刘振佳还说,济宁市政府也邀请过一些院士或学者。
2001年11月,张宗祜、袁道先等6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发出《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倡议书》。
倡议书中说:“我们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愿为发起人,支持和参与在孔孟之乡建设中华民族的世纪性文化工程——中华文化标志城,以此来告慰我们的先祖和昭示我们的来者。”
但69名院士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在今年两会期间对记者说,“时间太长了,我记不太清了可能是口头答应的吧?”
对此,高述群说:“69个院士完全是自发的,三五个还请得动,69个院士,济宁市政府哪有这么大能力请动?”
69个院士的集体签名后,到2003年下半年,力推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官员和专家,决定将此事上报中央——中华文化标志城官方网站在《中华文化标志城诞生记》中描述:2004年1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嘉璐副委员长代表12位省部级领导和资深专家,向中央呈递了《关于在山东省济宁市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建议报告》。
这篇《中华文化标志城诞生记》说,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建设部协助山东省搞好科学论证。
显然,高层的批示并没有明确指示上马这个工程,反之,还明确要求:“量力而行”“搞好科学论证”。
新区
当时,济宁市政府正忙于建设曲阜新区——把济宁学院从济宁市区搬到曲阜新区,还规划将济宁市政府搬迁到新区。
山东省济宁市是鲁西南的一个城市。长期以来,鲁西南的发展都落后于山东其他地方。2000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把济宁市列入全省重点规划的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要求到2010年这座城市同淄博、烟台、潍坊一起跨入特大城市行列。
中华文化标志城,可以说与鲁西南的振兴如影随形。
2003年,济宁市着手开始建设曲阜新区,6月12日,曲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成立,为济宁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全面负责曲阜新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新区南部就是规划中的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区。处于中华文化标志城核心区的小雪镇、陵城镇、息陬乡等3个乡镇,也都成为曲阜新区的一部分。
曲阜新区建设工程在2006年突然停止,停建原因不明。
直到今天,曲阜新区六车道的济曲快速干道和迎宾大道依然算得上曲阜市最豪华的路段。但路上只有稀稀疏疏的自行车,道路两旁依然一片荒凉。已经征地用来建设的工程,多半途停工,未被征用的地方,依然是一片农田。
新区虽被叫停,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并未停止。
5个方案
2006年年初,济宁市政府邀请了5家规划单位为中华文化标志城进行总体规划。1月11日至13日,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团就在济宁市政府的邀请之下,到济宁市进行实地考察,对中华文化标志城进行创意规划。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带领的复旦团队,也在此期间两次去济宁及九龙山考察。
主要负责中华文化标志城空间规划的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处处长张学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济宁市政府找我们时,要的只是个思路,他们也没想好建什么样的文化城,希望我们能拿出个前期的创意参考一下,结果五个单位的规划没一个重样的。”
与葛剑雄此前对《新京报》记者所称“命题作文”不同,张学强称他们接到的是“特殊任务”,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处一直在为济宁市市区进行规划,而中华文化标志城,并不是能具体落实下去的细节方案,仅仅只是个参考意见。
最终,5家受托单位在2006年年底形成了五份规划方案:复旦大学《中华文化标志城战略规划方案》、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化标志城整体创意方案》、北京华建景观设计公司《中华文化标志城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华文化标志城概念规划方案》、山东省鲁南地质勘察设计院编制完成了《九龙山山体恢复和植被恢复方案》。
2006年10月,大部分规划完成,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介入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的科学论证,形成了80余万字的论证报告,即《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2007年 10月22日,山东省接到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有关意见的通知》。按照发改委的通知,标志城项目将分两步实施。第一步,主要是开展标志城范围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好古建筑、古遗址的文物本体维修、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步,在完成主建区创意征集和充分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落实好建设资金,待相关条件具备后,适时启动项目建设。
2008年3月1日,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方案征集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与此同时,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周边配套设施开始建设。
记者在曲阜城南看到,在曲阜城南大沂河岸边,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已于去年开建。路边广告牌林立,机器轰鸣,主体架构建成,这个工程的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为4亿元。
在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的不远处,横跨大沂河两岸的大成桥也于今年2月份开始动工,这座桥位于中华文化标志城中轴线,规划桥梁长度230米,桥梁宽度43米,总投资约6000万元,计划今年国际孔子文化节前竣工投入使用。
然而,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引起了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