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根
汪洋(1916~1998),原名汪蓬龙,浙江萧山人。1935年经李公朴介绍到上海《申报》图书馆从事绘图工作,1936年秋参加左翼上海剧人协会和业余实验剧团,1938年初到延安,在文协工作,1938年11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任晋察冀抗大二分校文工团副团长,导演了数十个反映敌后军民抗战斗争的剧目。1946年,组建了华北军区政治部电影队并任队长,创建了史无前例的一辆大车上的电影制片厂,成功制作出《自卫战争新闻第一号》等有声纪录片,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49年4月,汪洋担任了北平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开始参与创建北京电影制片厂。1956年从苏联学习回国后任北影厂厂长。在他担任厂长的35年中,共领导组织北影职工拍摄了200多部故事片,为北影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创作人员及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多个第一。在他领导下拍摄的《祝福》、《林家铺子》、《小兵张嘎》、《青春之歌》等优秀影片曾享誉国内外,为新中国的电影谱写了新篇章。十年浩劫中,汪洋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但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文革”后,他又全身心投入到电影事业中,组织拍摄了《小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一大批深受人民喜爱的影片,创造了北影厂的第二次辉煌。
汪洋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期间,因为工作关系,他也与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毛泽东派他去晋察冀考察
汪洋与毛泽东的交往是在他来到延安以后。
1937年12月,美国朋友埃文思·福·卡尔逊来到延安。卡尔逊原是美国罗斯福总统在佐治亚州温泉公寓的侍卫官,与罗斯福总统私交甚密。1927年,他第一次踏上中国大地,初步了解中国,就对中国人民产生了同情心,并学习了中文。这一次,他是作为美国海军的情报官第三次来到中国。不久,他由作家周立波作陪同翻译,辗转武汉、西安、潼关、临汾到达山西南部洪洞县境内的高公村八路军总部,见到了朱德总司令和八路军其他著名将领。次年2月28日,他回到武汉。
1938年5月5日,他第二次到敌后根据地访问。首先到了延安,会见了毛泽东和张闻天等人,提出要求,希望到游击队活动地区去访问。毛泽东为了能让他考察好,让警卫员把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的刘白羽叫来,吩咐他再物色几位同志陪同卡尔逊到敌后考察。听了毛泽东的指示,刘白羽的脑海里立即闪现出四个人的形象:戏剧家欧阳山尊,会英文,可当翻译;文协会员汪洋,从上海来,会照相;还有记者金肇野和诗人林彬。很快,他找到文协的负责人艾思奇,确定了连他在内的5个人后,又兴冲冲地赶去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看了看这5个人的名单,感到很满意。
当5位同志来到毛泽东的身边后,毛泽东对汪洋说:“你叫汪洋?听说你是从上海来的,还会照相?”汪洋不习惯地正了正军帽:“我喜欢照相,主席,我给你照一张相行吗?”毛泽东笑了笑:“不要照我了,到敌后去照吧。一定要把敌占区你们考察过的地方,如实拍下来。”汪洋憨笑着,不住地点着头。汪洋刚到延安的时候,听过几次毛泽东的演讲,感到非常振奋。现在和毛泽东面对面地在一起,他怎么能不兴奋呢!
考虑到这5位同志沿途通行的方便,毛泽东给他们命名为“抗日文艺工作团”。接着,又给各根据地写了信。后勤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给他们发了一些零用钱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汪洋还领到了几个胶卷。就这样,汪洋和他的4位战友拿着毛泽东主席的信,陪同美国朋友卡尔逊取道绥远,沿黄河河套而下,进入大西北,而后又穿过同蒲路,登上五台山,在定县通过平汉线,到达冀中、冀南,然后回到汉口,历时三个多月。
这次考察拍摄的大量敌后军民抗日斗争的照片,以后选出了200余幅在延安展出,毛泽东亲笔为展览题词:“华北还是我们的”。
陪同周恩来审看电影
汪洋和周恩来总理的交往:一是陪同周恩来审看电影;二是参加周恩来主持的会议;三是参加周恩来在场的一些重要活动。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非常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凡是一部电影公开上映前,总要经过许多领导的严格审查。周恩来虽然工作极其繁忙,还经常亲自审看电影。其中有不少是汪洋陪同的。
1950年,周恩来在北影厂召开审查《内蒙春光》的座谈会。这是东影拍摄的一部故事片,毛泽东在中南海看了此片后提出严厉批评,指出这部电影严重违反了党的民族政策。周恩来知道后,马上召集文艺工作者及民族干部和电影界许多同志重新审看了这部影片。接着在北影开会。会开得很晚,散会时已是半夜。当时北影正在拍摄《吕梁英雄》,摄影棚里乒乒乓乓地打着枪。周恩来问:“这是干什么?”
汪洋回答:“是拍电影。”周恩来又问:“拍什么?谁导演?”“《吕梁英雄》,吕班导演。”周恩来很有兴趣地说:“走,去看看。”
当时现场正拍地雷爆炸的戏,四周打着灯光。汪洋和大家担心地阻拦,让总理不要过去了。周恩来却说:“拍电影是假的嘛,还能伤人?”
周恩来在地上见到一个夜壶式的地雷说:“这是什么东西?”大家说:“是地雷。”周恩来便指着吕班:“这准是你的馊主意!”说着哈哈大笑,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1951年3月24日,汪洋参加了由周恩来召集的中宣部、文化部和电影界负责人对当前电影工作的研讨会。1957年4月,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成立,汪洋为主席团成员,并任秘书长。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会议代表。
为迎接建国十周年,1958年北影厂拍摄了电影《林家铺子》、《青春之歌》和《风暴》。中央对于这几部献礼片很重视,每部片子都要经过许多人审查。在对《青春之歌》审查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特别是陈伯达在看了此片后,认为是“小资产阶级情绪”。不久,上面通知汪洋等人,带着片子到中南海去,说周恩来和邓大姐要来观看《青春之歌》。
看片子安排在西花厅,汪洋等把那些意见,特别是陈伯达的意见说了一遍。还特意隐其名说:“有人说这部片子是小资产阶级意识。”
周恩来听后哈哈大笑:“林道静不是小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呀?开始她没有入党,是一个普通群众嘛!但她是愿意去追求真理的!”又说“我们这些人也是小资产阶级出身,然后到革命熔炉里才锻炼成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有什么可说的呢?”
汪洋又提到林道静怀念卢
嘉川那场戏。周恩来说“当然可以。怀念嘛,怀念引路人,这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崇高的感情。”他由些引申道,“有人总污蔑我们共产党人没有感情,实际上共产党人跟普通人一样的,也有感情,也有愿望。为什么要把共产党人写得干巴巴的呢?”
1961年7月1日,汪洋又陪同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观看《红旗谱》;1962年11月23日,陪同周恩来、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在北影审看《停战以后》和《野猪林》。
1962年11月23日晚8时左右,周恩来与陈毅、李先念两位副总理来到北影厂。汪洋等几个负责人迎接他们上楼,请总理一行观看全厂建筑模型。
周恩来说:“没想到这里还有一个规模这么宏大的电影制片厂,我怎么不知道啊?”
汪洋说:“这是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建项目,国务院的红本上有的。”
周恩来说:“啊!这是什么时候盖的?”
“1959年盖的。”汪洋汇报说。
“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啊!”周恩来微笑而幽默地对大家说。
周恩来等领导在参观建厂模型时,对一些关键情况问得很详尽,对布局和设计也极关心。最后,周恩来又询问,当时所在的楼房是模型中的哪一处?汪洋加以说明并同时向他汇报:“目前所建的厂房,仅占全部模型的三分之一,其它部分尚等待中国经济状况好转再行续建。”周恩来鼓励汪洋要把中国的电影事业搞上去。
汪洋与聂荣臻的交往
1938年5月,由汪洋等5人组成的文艺工作团拿着毛泽东的亲笔信,陪同美国朋友卡尔逊来到了五台山。聂荣臻盛情接待了卡尔逊和文艺工作团的同志。在这里,汪洋见到了聂荣臻司令员。一见面,聂就劝汪留下来和沙飞同志一起搞摄影,但汪洋还是想着到战场上去。
军区政治部鉴于冀东的文艺力量薄弱,下命令调汪洋前往冀东工作。汪洋只好怀着惜别之情前往赴任。等他刚走出驻地不远,正好碰上宣传部长潘自力。他一看汪洋背包出发的样子,准备前往冀东,赶快跑到司令部向聂荣臻汇报。“什么?谁下的命令?我早有过指示,调动像汪洋那样的骨干,必须经过我批准!”接着命令潘自力快给追回来。潘自力飞身上马,猛加几鞭,口里大声地叫着:“汪洋,快,快快回去!聂司令不同意你调走。”汪洋的眼睛湿润了,他紧紧握住潘自力的手,说道“我听从聂司令的命令……”
1942年7月12日,汪洋经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批准,与林韦结婚。
1946年2月,已在张家口建立了丰功的汪洋突然接到命令,聂荣臻司令员要召见他。汪洋一到聂司令面前,聂就微笑着问:“汪洋,怎么样?工作开展得顺利吗?”汪洋一一作了汇报。“好,你工作不错。现交给你一个新任务,派你到东北找一找彭真,将‘东影的电影设备和技术人员调拨一部分支援晋察冀解放区。”“聂司令员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毫无困意。他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去完成聂司令员交给的艰巨任务。
不久,汪洋从张家口出发奔赴东北解放区。抵哈尔滨后,又转赴佳木斯,到达“东影”的所在地兴山(现鹤岗市)。是年6月,汪洋带领“东影”支援的中日12名技术人员和摄影器材,从兴山出发,经哈尔滨、齐齐哈尔、白城子、通辽等地,长途跋涉两个月,8月到达张家口。一路上,汪洋和他的战友们穿越茫茫的草原,湍急的河流,荒芜的沙漠,历经火车相撞、翻车、与土匪战斗之艰险,终于把电影器材运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顺利完成了聂荣臻司令员交给的任务。聂荣臻见到汪洋以后,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深情地注视着这位文武兼备的勇士,点点头道:“汪洋同志,辛苦了!”简短的问候,汪洋从中体味到聂司令员的万般关切和信赖,一股暖流涌遍了他的全身。
除以上外,汪洋还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彭真、万里、杨成武等有着深厚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