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结合高校奥运志愿服务工作的特点,从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和志愿服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着眼,在分析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与高校奥运志愿服务工作关系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其对对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和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有所推动。
【关键词】志愿服务;奥运会;大学生;服务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8)02-0081-02
一、青年志愿服务与高校奥运志愿服务工作的关系
志愿者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元素,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说: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对于高校来说,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宗旨和核心。在此前提下,高等学校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必须以学校的育人工作和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并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对志愿者而言,志愿行动一方面可以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锻炼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人格的塑造和对自我的超越,从认知与行为层面上促成了青年自我发展与服务社会的统一,因此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志愿服务行动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正逐渐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学校全面育人工作的有力手段,成为引导青年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工具。如何保证志愿者服务行为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并以奥运志愿服务为抓手,抓住奥运机遇,进一步传播志愿者精神,推动高校育人工作体系建设和完善,是要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此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奥运志愿服务,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动青年志愿者运动的蓬勃发展,并将奥林匹克文化和志愿服务精神打造成校园持续的品牌活动,从而全面推进学校的育人工作。
二、大学生奥运志愿服务的机制建设研究
(一)完善和落实奥运会志愿者的准入和认证制度
我国志愿服务要实现制度化、体系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办好奥运志愿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后奥运时代志愿服务的研究和规划,实现奥运结束后志愿服务向日常化、制度化、经常化的方向转变,特别是要为奥运后的社会发展留下一些宝贵成果。
今后必须从志愿者的准入制度入手,严把入口关,以志愿服务时间和质量认证为核心,完善奥运会志愿者个人管理机制,真正选拔出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种子选手加入志愿者队伍。为此,对于奥运会志愿者个体,应坚持以人为本,统一管理。奥运志愿服务具有参与主体众多、活动领域广泛、时间灵活性大的特点,准入机制十分松弛,无法对志愿者个体进行全程管理。因此,要在奥运会志愿者报名系统的基础上,着力建立针对奥运会志愿者个人服务时间和质量的认证制度,从而全面掌握奥运会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和全校志愿服务的动态信息,实现优胜劣汰,动态管理。
(二)以志愿服务认证为基础,建立健全志愿者考核和评价制度
今后应该从志愿者的培训选拔阶段入手,将培训工作与志愿者日常考核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志愿者评优考核工作,完善激励机制。对于奥运会志愿者,要采取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措施,以保护其参与奥运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为此,要以奥运会志愿者服务认证为基础,建立健全考核和评优机制,合理激励志愿者个人并保障其权利。在此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志愿者为中心、重视志愿者个人需要和促进志愿者全面发展的三原则。对于不能参加奥运会赛会服务的报名志愿者,要依据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采取转移到城市志愿者队伍、推荐到其他志愿服务岗位等措施,为志愿者继续开展服务和健康成长提供有效途径。
(三)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志愿者培训制度
志愿者培训是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作为赛会志愿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赛事知识、岗位知识、礼仪常识等,同时作为中国青年的形象代表,还需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北京风土人情等多种知识。在奥运志愿服务工作中,应该按照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要求,分别开展志愿者骨干培训、通用培训和专项培训。对于不同种类的培训,由校内外不同的组织和机构分别负责实施。要通过志愿者培训,着力提高志愿者素质,通过多种方式让志愿者正确理解志愿服务,以成为志愿者为荣。另外,必须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活动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奥运志愿服务归根到底是实践服务,志愿者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志愿者的服务实践能力。因此,除课堂的知识培训外,要把培训内容具体化,突出实用性和可行性,通过采取服务实践、场景模拟、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志愿者提供实践课堂,让他们接受“体验式教学”,通过模拟志愿者的真实工作场景,将理论培训和实战演练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动手能力。
(四)建立奥运志愿服务品牌制度,建设志愿服务基地
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涉及招募宣传、培训选拔、项目开发、激励保护、遗产保留等多方面工作,必须立足长远,统一规划,把握节奏,协调配合,共同搭台,按步骤、有计划的推进。因此,必须必须加强高校奥运志愿服务的运作机制建设和品牌制度建设,充分利用高校组织动员能力强、学科资源丰富和青年学生文化素质较高等优势,大造一批特色项目,并努力推动其长期化和品牌化,最终实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的项目格局。在恰当时机,应积极推进高校志愿服务的阵地化建设,尝试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定期选派专项服务队在服务基地举办巡回活动,真正将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推向社会。
(五)建立奥运志愿服务成果转化与遗产转化机制
志愿者作为一种社会状态应该是长期存在的,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志愿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精神家园。因此,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必须打开眼界,不仅仅为奥运服务,还要努力在社会效果上取得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的效应,为后奥运时代留下丰硕的精神成果。2007年12月5日,《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使得奥运志愿服务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将奥林匹克文化和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奥林匹克遗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城市乡村志愿服务工作加快发展,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贡献力量。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借奥运这一契机把志愿者工作推向全社会全世界。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志愿者真诚关爱,尽可能先感动志愿者,再让志愿者去感动全社会。努力体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主题和奥运梦想,广泛动员,积极吸纳,团结境内境外、京内京外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志愿者和所有能团结的华人华侨、外国朋友,共同组织起来,把志愿服务工作向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推进。
三、结语
志愿服务是人类高尚精神的体现,奥运会志愿者工作要不断挖掘宣传志愿服务的内涵,弘扬志愿精神;志愿者奥运会志愿者工作要坚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在志愿者中加强人文教育,提升人文水平;大力传播现代理念;让志愿者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强化人文关怀。通过努力,让志愿者内心充满善意,不懈追求完美,努力维护公正,完成内心超越。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个志愿者群体的合作共赢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汉丽.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激励问题与管理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05).
[2]殷小川,田桂芬.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动机分析与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管理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3]周启迪.奥运会志愿者服务行为和待遇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6).
[4]陈东.浅论美国志愿服务经验及其借鉴价值[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64).
[5]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6]黄瑞苑.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06).
[7]陆士桢,吴鲁平,石国亮.社会转型中的青年发展与社会整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宫阿都(1976-),男,山东威海人,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