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提出,高职院校要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思想认识、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手段、工作方式方法、工作内容,以创新精神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从根本上满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有效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8)02-0171-02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不少学生认为上高职“低人一等”,“前途不如人”, 从而自甘人下,精神不振,学习不好,甚至持“破罐破摔”思想,混沌度日。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更大,所以必须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创新就业指导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要求。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指导思想落后
目前,尚有不少高职院校把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仅看作行政管理人员,甚至实行轮岗,致使就业指导的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甚至部分就业指导教师还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时间过短,集中于高年级学生,没有将就业指导纳入学生四年的学习规划当中来。
(二)就业指导形式单一
主要是讲座和就业指导课,没有结合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开展形式活泼多样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比,就业指导显得微不足道,这使得就业指导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三)就业指导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就业指导的内容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职业信息、组织招聘活动等短期性指导,忽视对学生的就业技巧方面的培训和学生的择业观教育。
二、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动因
(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步入发展新阶段的推动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劳动力要素市场的过程中产生的。可以说,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与市场经济新阶段相适应,与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相适应,就需要发展创新。这是基本制度变革性的推动动因。
(二)适应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够盲目发展,要科学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的科学发展,就是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指导,让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也就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这是和谐发展的推动,是发展性的动因。
(三)建设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是我国应对人均GDP从1000到3000美元发展时期所面对机遇和挑战的一种战略安排。创新包括三个层面:原创性的创新、技术层面的创新和在他人创新的基础上的再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需要在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社会等各个方面和岗位都进行创新发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亦不例外,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机遇性的推动动因。
(四)适应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需要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完成了由数量扩张到质的飞跃,就要求就业职位多样化和大众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必然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变化的要求,以满足不同大学毕业生的差异性指导需要,实现大学毕业生资源在社会上能够得到最佳配置。这是就业指导工作发展阶段的质变性的推动动因。
三、创新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指导的内容
(一)创新工作思想认识
创新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思想认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主要有三个的要点:一是要抓住它的实质,即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协调发展;二是要抓住它的要义,其第一要义是发展,并且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抓住它的核心,即以人为本,作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思想认识创新来说,最核心的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毕业生与职业、毕业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了这种和谐发展,就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协调发展提供基础。
(二)创新工作机制
由于历史沿革的原因,行政管理工作管理机制的惯性,依然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显现。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把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作为一种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对待,而是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来对待,从而在轮岗中将其轮掉了。所以,需要贯彻以人为本,创建新的工作机制,集指导、教学、研究、咨询、服务、管理等职能为一体,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集体指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专家化。
(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显然,现阶段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与精英就业阶段是不同的,应该特别认清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处的阶段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适应毕业生就业社会化的要求,并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会进一步社会化。创新就业工作方式方法,主要应该表现在多样性和开放性,可开有关就业指导的必修课、选修课、各种讲座;可请校友回校做报告,请社会人士讲企业文化、对毕业生的要求等;可设专门的教研室;可开设咨询室,咨询日进行个体咨询辅导,组织各种活动,群体咨询,模拟招聘等。就开放性来说,不仅要以占领用人单位市场为目标走出去,请进来,而且要是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如聘请一些社会人士为学校就业指导兼职辅导员等,共同进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要调动动员学生的力量,如成立学生就业社团,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展活动,自我教育。
(四)创新工作手段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地方、高等学校三级就业网站基本都建立起来了,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发改委和国资委共同组建了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就业工作的管理工作平台和服务平台。它既可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管理更为及时有效,同时使得毕业生信息发布、交流、意向反馈更为方便。抓好市场建设,推进就业信息化,形成有形市场与信息网络市场相互促进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五)创新工作内容
这主要是细化就业指导的内容,分层次、分专业、分对象指导,最核心的是,由单纯就业指导过程性的就业指导,变为对指导大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负责,全程、终身性咨询指导。
四、提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人员创新能力
为适应就业指导工作新的发展阶段——职业咨询指导的需要,就需通过强化培训教育和实行职业资格认证等方式,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主要来源于就业指导人员应具备的四种基本能力:一是开展咨询辅导的能力,包括熟悉职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具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的能力,熟悉职业规划和助人的基本技能,具备与各种各样来询者互动运用的能力。能够把握服务对象的需求,具备设计和培训的能力;二是把握职场动态信息的能力,包括熟悉劳动力市场职业需求,具备信息收集的能力,对劳动力市场和职业需求信息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具备利用相关信息帮助服务对象的能力;三是把握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的能力,包括熟悉国家有关就业相关政策法规,具备运用和指导能力。遵守职业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具备把握自己工作职责范围的能力;四是管理与实施服务的能力,包括具备一般事物的管理能力,具备项目管理和实施的能力,能够宣传与推广咨询服务项目,具备宣传和公关的能力。
提高就业指导人员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途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职业咨询辅导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中的学科,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学习,这个学科本身是实践性的学科,需要我们学习理论,更要向实践学习,在学习、实践中创新。提高业务素质有几种方式:一是正规的研究生教育;二是进行技能水平培训、职业咨询师的系统培训;三是自我学习提高,包括学理论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实践、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够简单地把国外职业指导的研究结果照搬到我们国家来。西方职业指导理论的核心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宣扬个人自由至上,这与我们的国情、文化传统不符,我们要贯彻的是天地人和、和谐发展,个人的发展与国情、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要互相协调。这是一种文化的冲突,实质上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
【参考文献】
[1]张金华,艾修俊.试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7,(4).
[2]朱艳华.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创新[J]. 理论界,2006,(8).
[3]刘秀琴.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12).
[4] 吴学兵,吴海云.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的思考[J]. 教育与现代化,2006,(1).
【作者简介】山绍芬(1957-),女,云南楚雄人,昆明大学电机系政工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