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得俊 万丽娟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对于农村职业教育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职业学校应倾向为农业服务,同样也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坚持职业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并重等等。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8)02-0157-02
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现状
(一)办学规模发展迟缓,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
从2004年的数据来看,据统计,全国共有初中毕业生2000多万人,其中有822万人升入普通高中,566万人进入职业学校,两者之比接近6∶4;此外,尚有700万左右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近几年是我国学龄人口高峰期,高峰过后农村职业教育的形势将更为严峻。调查资料表明,只有山东和浙江等省的一些县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例基本上达到了1∶1,职业教育的学生数超过了普通高中的学生数。而全国普遍的情况是,初中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升入普通高中,升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较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差悬殊。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中等职业教育现有的办学规模与庞大的教育潜力和现实的人才需求很不协调,造成了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缺乏制度保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研究表明,职业教育培养成本是同级普通教育的2.6倍,主要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技能训练。但近几年我国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与普通高中大体持平,无法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社会影响和吸引力不大,自我发展能力弱,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不强,很难办出特色和水平。
同时,由于来自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办学的需要,学生的学杂费顺理成章地成为学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直接导致了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成本居高不下。有关资料表明:农村职业学校的学费一般在1500元/年左右,占全国农民年均收入的一半左右。如果加上食宿等其他费用,三年大约需要支出15000~20000元。如果按照2006年农村居民年均收入3587元计算,三年的机会成本超过10000元,直接支出与间接损失两项相加,三年之间投入高达25000~30000元。高昂的受教育成本极大地抑制了广大农村家庭子女的教育需求,庞大的教育潜力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有效推动力。
(三)实践课程的比重偏低,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一致
农村职业教育本应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着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调查的江西省7所农业职业学校统计到,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约为1.7∶3.2∶1,实践课仅占总课时的17.0%。显而易见,课程设置过分强调了理论的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践课成了理论课的补充,甚至许多学校将实践课当作理论课来上,学生的智能结构严重脱离了现实的需要,25.8%的学生对课程不太满意。
在专业设置上,为了招生及创收的需要,很多职业学校不顾市场需求和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建立新专业时缺乏市场调研与科学论证,办学定位不准,思路不明,贪大求全,功利化倾向严重,综合性职业学校越来越多,专业化学校越来越少。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电算会计、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可被称作“万精油”的专业,这种专业似乎哪里都用得着,其实哪里都几乎不需要,因为学生学的仅仅是“皮毛”,没学会什么实质性的能力。特别对农村而言,适应农业生产的专业是最迫切需要的,但是由于许多家长的“憎农”心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脱离农业,到城里就业,实际上只有部分孩子才能实现这个愿望,而农村的发展却切切实实需要大量拥有科学技术的农业人才,由于家长的盲从及学校的功利思想导致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一)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持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应当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级财政安排好农村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把握本地农村人口的流动趋势和就业趋势,重点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省级政府应当制订本省合理的农村职业院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注意整合教育资金,对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可适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此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为农村职业学校和本地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牵线搭桥,加大对本地职教实训基地建设的扶持与投入力度。
(二)农村职业学校倾向为农业服务
目前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毕业走向一般有三种:一是离土又离乡的进城;二是离土不离乡的进城;三是回生源地务农。目前第一种是主流,后两种选择相对较少,但是随着新农村和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发展得越来越好,做出后两种选择的职校学生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农村职业学校要看清形势,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适应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需要,结合本区域的产业结构改革,在学校原有基础上创造条件,增设制造、加工业与服务业相关专业,改变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与本地龙头、优势企业的合作,为本地农村向小城镇转化培养各行各业的后备军。另一方面,农村职业学校要根据新农村各项建设目标,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之路的发展方向,以及深化农业类产品加工程度的实际要求,重视农科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新型农民服务。
(三)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把握好教师的来源渠道,稳定农村职教师资队伍,加强农村职教师资培训。一方面,针对目前农村职业学校缺乏双师型教师的情况,在来源渠道上应该把好关,强调引进教师的质量,同时注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减少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引进教师的数量,更多地从与学校所设专业对口的企业及相关机构招聘教师;同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也要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待遇,解决其职称评定困难的问题,提升他们在教育系统内的地位,让他们对学校满意,减少优秀教师的流失。另一方面,学校要特别重视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定与本校发展定位相符的培训计划和培训鼓励政策,提供培训经费,挑选热爱职业教育事业、有培养前途的教师接受培训,向培训点提供受训教师的业务和学术情况,在培训前提出对受训教师的具体要求,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 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考试,采取“轮训制”,让有培训意愿的职业学校教师都有机会接受培训,并能在培训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职业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并重
随着人口出生率降低,在职业学校教育可能逐渐萎缩的情况下,面对社会科技、经济及教育自身发展要求,人们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要发展农村经济,培养千百万的技术型、创新型农民,这一任务只能由职业教育来完成,要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生存、发展技能,也必须对他们开展职业培训。从职业教育的内部发展需求来看,初中毕业生逐年递减,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如果不根据市场需求转变办学思路和方向,对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将会遭遇重重发展危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可以分为两大模块,模块之一是对农民的非农转移培训,其中又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已转移农民的培训,另一部分是对还未转移,但有转移意愿与条件农民的培训。对前者,可以利用他们返乡后、外出前的一段时间,结合他们务工的行业特征,让他们到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接受短期职业技能与素质培训,此外还加强对他们的维权与自我保护知识培训,培训费用由培训者和政府共同负担。对于后者,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组织他们到本地职业院校接受中期的职前准备培训和职业初级技能培训,费用主要由政府负担,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送往工作单位,并进行跟踪服务。模块之二是农民的农业技能和知识培训。根据农民并不需要长学制的正规学历,他们需要的是见效快的实用型知识技能的事实,这一模块的培训工作可以主要交由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有条件的职业学校负责,同时乡镇农校、农村职业学校也要注重与本省农业高等院校的沟通和联合,保证自己开展农民培训的基础和实力。
【参考文献】
[1]黄克孝,石伟平,郭扬,等.构建21世纪的职业教育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4,(1).
[2]李水山.我国农村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13).
[3]楼一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职教发展目标的定位及其实施[J].职教论坛,2003,(15).
【作者简介】付得俊(1973-),男,江西进贤人,南昌航空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万丽娟(1978-),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生物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