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的关系初探

2008-03-22 01:24宫阿都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8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大学生

【摘要】文章着眼于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生家庭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力图通过研究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揭示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机制,以便改进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8)02-0083-02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也引发了全社会对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治本之策的热烈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务上,家庭的作用都逐步为人们所认识、所重视。可以认为,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些培养环节中,家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家庭不仅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的环境因素,而且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的许多案例都证明,在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家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往往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大学生能获得足够的家庭支持,这对于他的身心健康会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一、研究背景

通常,大学生从外界社会所能获得的支撑包括文化、人际交往和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其来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层次,即学校、国家的制度化支持,社会各界的非制度化支持,大学生群体中同伴的支持,教师工作的支持,亲属家庭的支持等。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之一,一个人的心理与言行都与家庭的氛围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可以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由,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再延续。因此,家庭影响的特殊性决定了家庭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性格养成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而与其他外在环境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一般来说,从子女出生直至成年,大部分家庭都是父母为子女提供吃穿住行的经济抚育,与子女在情感上进行交流与沟通,在思想和行为上给予指引,因此父母才是子女最紧密联系的支持者是子女性格、品德的培养者和理想形成的启蒙者。所以文章所指的家庭主要是父母(抚养者)在一定的家庭教养环境中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方式对子女被抚养者所提供的经济、情感、信息、行为等各方面的帮助与指导,而不是广泛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姑姑叔叔、姨妈舅舅、表堂兄弟姐妹及其他远亲属的广义家庭。

二、家庭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征

(一)广泛性

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子女接触时间最长、接触范围最广的支持者。除了经济上的养育,还对子女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指引,与子女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对子女进行情绪上的抚慰等等,父母对子女的支持是多方面的。尽管大多数大学生外出求学,与父母的接触远不如前,但父母作为最亲密的支持源泉,对大学生的影响仍然是广泛的。

(二)无偿性

除部分特殊情况外,大部分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建立在亲血缘上,是最密不可分的。在对子女的养育过程中,大多数父母除了金钱的付出,更多地是精力、情感和心血的付出,其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子女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不要求子女有所回报,因此,具有无偿性的特征。

(三)无可替代性

家庭支持不同于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其他支持,它具有非选择性。作为社会性的个体,我们有选择生活方式、选择职业、选择爱人和朋友的权利,但是我们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在面临压力、需要支持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我们需要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社会支持具有选择性特征的原因。但是,家庭是每个人生而固有的,家庭支持本身是不可替代和不可选择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的关系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远比其他国家要强烈。美国学者Lang曾指出:家庭在中国比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更受重视并因而获得了更重要的地位。因为从古至今,家庭都是中国社会关系的基本构成,家庭支持在社会关系网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总体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 大学生成长初期心理特征与家庭的关系研究

研究表明,从儿童早期直到青少年时期,母亲都是教养和亲密支持行为的基本源泉,积极的母子关系常与较高的学业成就和个性适应相联系,能对母亲产生较大信任感的儿童具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和更多的内控倾向。同样,积极的父子关系也与儿童较高的自我价值感、更多的内控倾向、高水平的智力和良好的同伴关系相联系。邬佩霞等人在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的研究中发现,在父母采取严厉教育方式的家庭中,儿童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父母的指导与情绪上的支持,会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因此其学校适应性较差,被同伴拒绝的程度更高,攻击性更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多,心理健康水平相应地也较低。而那些采取以温情、引导、鼓励探索为特点的民主性教育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往往更加自信、同伴交往能力更强,并且容易形成高成就动机,因此往往学习成绩也较好,心理状态也更加健康。

国外的研究也表明,在对比单亲与完整家庭、完整与父母离异家庭、母亲就业与母亲未就业家庭之间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差异后发现,单亲家庭结构、令人不快的职业常导致父母对子女支持数量的减少和支持质量的降低,但如果父母之中至少一方与儿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则父母精神疾患或婚姻失调对儿童的消极影响会得到有力的缓解。同时,一些研究也表明,父母对儿童求助(寻求支持)行为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儿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二)大学生成长后期心理特征与家庭的关系研究

Rubinstein在1989年做一项关于青少年自杀的研究,发现社会关系(家庭支持、同伴关系、友谊、与同伴群体的整合等)与青少年抑郁有密切的关系,那些社会关系良好的青少年,善于从外界获取帮助,解决问题,减少抑郁的可能性。其中,家庭支持排在各种社会关系的首位。研究还进一步指出,家庭支持与对抗抑郁情绪有极为重要的联系,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如经济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都会对大学生对抗抑郁情绪产生影响。以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调查为例,调查发现:在进人大学后,那些获得家庭支持较少的学生较之获得家庭支持较多的学生,更易出现身体健康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是,获得较高家庭支持的大学生较少出现健康问题。

陈成文在探讨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时也指出,家庭的影响是其中一个客观因素。如有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使得他们在“生活城市化”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有的大学生由于父母感情不和,被卷入家庭矛盾中而感到苦恼;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内心苦闷。长此以往,这些大学生都很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大学生会表现出有控制地、积极地、以摆脱挫折情境为目标的理智性行为,有的则表现为失常、失控、没有目标导向的消极行为。

四、结语

随着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对于父母的依赖在逐步下降,但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作为学生最亲密的支持源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仍然排在各种社会关系的首位,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尊和战胜困难的坚强信念,有效减少发生抑郁和意外事件的可能。因此,高等院校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必须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这一中坚力量的沟通,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蔡平.犯罪心理学教授的马加爵心理报告:不是因为贫穷.新华网,2004-4-14.

[2]胡湘明.中国青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初探[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5,(02).

[3]Sullivan, HS.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M].New York: Free Press,1992.

[4]易进.儿童社会支持——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02).

[5]程虹娟,张春和,龚永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6]张文宏,阮丹宵.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仁[J].社会学研究,1999,(03).

[7]邻佩霞,陶沙,曾琦.2~6岁儿童气质特点与父母教养困难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7,(03).

[8]朱卫红,顾永清,黄希庭.家庭支持对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

[9]陈成文.论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0,(04).

[10]赵汗青.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偏差与对策[J].经济师,2004,(12).

[11]王海萍.从社会支持理论谈优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14).

[12]刘玉新,张建卫,金盛华.社会支持与人格对大学生压力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

[13]廖军和.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 (6).

【基金项目】本文受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工作研究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宫阿都(1976-),男,山东威海人,博士,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庭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庭“煮”夫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