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玲 王春梅
当前,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每个人来讲都越发重要。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可以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及时有效地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知识,就会产生探究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人就能比较早地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与爱好。笔者结合历史教学,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并结合课堂教学实施教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问题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讲河姆渡、半坡居民生产状况时,可以让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回答:“河姆渡、半坡居民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技术?”但是,这么讲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会失去求知欲望。所以,笔者在上课时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考古学家在挖掘河姆渡、半坡遗址时,出土了若干打磨得非常光滑的骨器、石器、陶器,有箭头、鱼叉、鱼钩、盆、碗等物品,在一个窖穴里,还发现了稻谷、蔬菜籽、麻布等物品。请根据以上材料想象河姆渡、半坡居民当时的生活情况。”这样就用一个启发、探究式的问题代替了枯燥的问答,既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创造思维、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
2 支持学生好问的积极性
学生只有对他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喜欢追根究底。所以,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对这一学科的某些内容产生了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使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滋长、扩大,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提供强大的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因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问题的质量如何,一定要有热情、耐心,正确引导。任何厌烦、搪塞或斥责的态度,都会挫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在每一次新授课之前,笔者都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整体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问,调动其内在的发问积极性,唤醒其发问的好奇心,以发问带动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往往对历史教学感到没有兴趣,笔者为此特别设立发问奖励,即对能够发问或提出具体问题的学生奖励课堂提问分数5分,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培养,课堂发问情绪高涨,课堂教学气氛浓厚,师生互动性强,教学质量高,尤其是课堂教学凸现出特有的魅力,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3 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注意学生提出的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例如讲大汶口文化时,学生发现:“大汶口居民之前社会没有贫富差别,而大汶口居民出现了贫富分化。”随后提出:“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贫富分化?”作为教师,首先应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给予表扬鼓励,但对问题不能直接解答,而应该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寻找答案。面对问题,笔者给学生举例:“如果你有一千块钱,我一分钱没有,让你分我一半,你愿意吗?”有的同学马上就明白:“当然不会,那是私有财产,这就出现了贫富分化。”紧接着学生又提出:“那么大汶口居民以前怎么没有私有财产呢?”笔者又给他举例:“如果你在一个原始森林,又冷又饿,想打只野兔充饥,可你一个人又打不着,这时你看见一个陌生人,他跟你一样,你会怎么办?”学生在引导下,自己不断地思考寻求答案,就把一个非常枯燥的问题变得非常生动有趣,进一步提高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学生想知道还不知道时,及时、热情、耐心、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不但能够满足、强化和鼓励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使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增长才干,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