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摘 要:在长期的奥运备战过程中,我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备战基本模式,即中国模式。研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基本理论,采取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统计分析、文献归纳、逻辑推断等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对奥运备战“中国模式”的组织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奥运备战“中国模式”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我国奥运备战领域的生动体现,是在奥运会上不断取得突破的制胜法宝和基本经验,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参加奥运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 我国奥运备战组织管理采用的是兼有委员会制特征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奥运备战系统包括目标、人员、资源、流程、制度、结构和文化等要素,由决策、指挥、参谋、执行、操作、监督、反馈、保障等典型子系统构成。专门性的管理制度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构成了奥运备战的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包括动力、决策、竞争、激励、控制、评价、保障等主体构件。
关键词:奥运会;组织管理;中国模式;竞技体育备战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635-06
A Theoretical and Positivist Research on China's Organizing and
Management in Preparation for Olympic Games
MIAO Xiang瞛u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In the long preparation for Olympic Games, a basic mod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瞔alled China mode, has formed. This research explores its organizing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multiple subjects theory by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of exper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case study, statis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s. It pit forward that preparation for Olympic Games of China mode implie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in Olympic preparation, and performs as a key to victory and basic experience. It is also a product combining with nation瞱ide institu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 and practice of participation in Olympic Games. The organizing and management of Chinese preparation for Olympic Games applies a linear瞗unctioned structure with feature of committee, including goal, staff, resource, process, institution, structure and culture made up of typical sub瞫tructure policy瞞aking, conduct, reference, executive, operation, supervise, feedback and protection. The institution system is consisted of special management and permanent offices, and the operation system includes major elements such as dynamic, policy瞞aking, competition, encouragement, control, 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
Key words: Olympic Games; organizing and management; China mode; preparation for competitive sport event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奥运会已经成为集体育、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种要素于一体的当代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体育盛会[1],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阅。备战奥运会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实现组织特定战略目标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奥运备战不仅是对一个国家以实现特定战略为目的的竞技体育动员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在共同的时限标准下对各国备战效率和效益的全面衡量。奥运备战的组织管理是围绕备战奥运会的有关人、财、物等有形和无形资源,实施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和过程。奥运备战组织管理不仅涉及到整个奥运备战周期的战略规划,而且还涵盖了会对运动训练质量和参赛成绩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有效和合理配置。组织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参赛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各项备战任务的完成。实现对备战过程的科学组织与有效管理是实现备战工作效益和效率最大化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奥运备战是以奥运会比赛项目为中心,以国家最高体育行政机构为主体组织和发动,围绕国家奥运战略总目标,以实现国家奥运战略阶段目标为目的而组织实施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在20多年征战奥运会的历程中,我国的竞技体育走的是一条以举国体制为基本内涵的有中国特色的超常规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备战及参赛组织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积淀并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备战模式和基本经验。这些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运作方式和成功经验对我国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连续实现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奥运赛场的群雄逐鹿中显现出强大的威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组织管理作为提高组织战斗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手段,作为渗透和贯穿到备战系统各个环节的重要实践活动,其科学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奥运备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奥运备战要主动适应和实现奥运战略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育标准化理论与方法。通讯作者:池建教授。
化发展战略的协调发展,要立足于竞技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完成奥运备战的各项既定战略和参赛目标,必须要提高备战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我国20多年来备战奥运会的实践活动为系统总结我国奥运备战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运作方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为开展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对于备战奥运会组织管理的理论研究还没有系统化、体系化,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对某一现象的描述,尚缺乏全面的整体性研究成果,因此,进行我国奥运备战组织管理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是对我国奥运备战理论研究工作的一次重要完善,具有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备战奥运会组织管理涉及的诸要素及相互作用机理和方式为研究对象。以备战奥运的有关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部分专家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的方法论
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与调查访问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历史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
1.2.2 具体研究方法
1.2.2.1 文献研究法
1.2.2.2 调查研究法 调查采用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1) 访问调查:
采用结构式与非结构式结合的方法,对国家体育总局2008年奥运会竞技备战领导小组下设的备战办公室、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部分备战奥运会的国家队、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教练员、科技人员以及部分熟悉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访问调查。访问以直接面谈为主,并部分采用了电话访谈的方式。
2) 问卷调查:
为获取第一线教练员对备战奥运会组织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部分国家队教练员发放了问卷,问卷采取匿名填写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9份,回收45份,其中有效问卷40份。
1.2.2.3 实地考察法
研究期间,对国家体育总局竞技备战办公室、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部分备战国家队进行了实地考察。
1.2.2.4 历史分析法
1.2.2.5 个案研究法
1.2.2.6 统计分析法
研究综合运用了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处理。
1.2.2.7 逻辑推理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奥运备战“中国模式”的理论阐释
2.1.1 奥运备战“中国模式”的基本内涵
奥运备战“中国模式”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我国奥运备战领域的生动体现,是我国在奥运会上不断取得突破的制胜法宝和基本经验。具体是指我国在发展竞技体育的过程中,在举国体制的框架内,围绕奥运战略,遵循竞技体育的内在规律,在长期备战奥运会的过程中形成的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潮流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对稳定的发展道路和基本经验。
2.1.2 奥运备战“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
1) 发展的超常性——采取的是重点发展奥运优势项目的超常规发展策略;
2) 管理的行政性——以政府体育行政机构直接管理为主导的备战管理体制;
3) 资金的保障性——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基本经费来源的稳定的资金保障制度;
4) 运作的协同性——初步形成了决策、训练、竞赛、科研等多位一体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多部门协同机制;
5) 训练的集群性——形成了重点项目国家队的长期集训制度;
6) 制度的成熟性——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体系;
7) 目标的确定性——力争奥运赛场争金夺银,为国争光。
2.2 奥运备战“中国模式”的组织管理架构与系统构成
2.2.1 组织管理架构
2.2.1.1 管理层级
管理层级的设立是实行分级管理的基本组织结构基础。所谓管理层级就是直线行政指挥系统分级管理的各个层次。[2]我国备战2008年奥运会组织机构在纵向上分为四个层级,即决策层、指挥层、执行层、操作层(图1)。
2.2.1.2 基本组织结构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建立一个组织结构首先应该考虑这个组织结构必须达到的要求,管理者必须明白该结构承担的任务和压力,以及该结构应该取得的绩效[3]。目前我国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基本组织结构为直线职能式结构,并兼有委员会制组织结构的部分特征。委员会制是相对于单一等级制的概念,是委员会的成员以同等的地位参与会议并做出决策的制度。[4]奥运备战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采用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处理复杂性问题,需要组成类似委员会制的议事机构以提高处理复杂性问题的能力。我国奥运备战的基本组织结构见图2。
2.2.2 奥运备战系统分析
所谓奥运备战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奥运备战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集合体。
2.2.2.1 奥运备战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任何系统都由一定的元素或要素构成,[5]根据奥运备战系统的基本涵义,结合组织系统的一般构成,将奥运备战系统的构成要素分为目标要素、人员要素、资源要素、流程要素、制度要素、结构要素和文化要素。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见图3。
2.2.2.2 奥运备战系统典型子系统及互动工作过程
1) 典型子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是对这些子系统进行组织和整合的产物,是这些子系统在系统整体层次上涌现出来的新的特质。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和功能的不同,奥运备战系统包括决策、指挥、参谋、执行、操作、保障、监督、反馈等八个子系统(图4),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要素组成。
2) 互动工作过程:
整个奥运备战系统的联结中心是备战指挥子系统,其他子系统的运行要通过备战指挥子系统进行指令和协调;而运行的重点子系统是备战操作子系统。其他子系统的功能发挥最终要通过备战操作子系统体现出来,是实现奥运备战系统目标的核心途径。在奥运备战系统中,决策子系统规划系统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指挥子系统按照决策子系统的要求,指挥整个备战工作,是指令和协调整个备战活动有序开展的大脑中枢;参谋子系统是提高各项备战活动开展科学性、合理性的重要系统;执行子系统是各项备战工作得以推行的关键,是连接其他子系统与操作子系统的桥梁;操作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重心,是实现系统最终目标的体现中心;保障子系统是操作子系统得以顺利运转的基本前提和保证;监督子系统和反馈(评估)子系统贯穿于整个备战系统运行的全过程,是保证备战系统向预定轨道发展的重要子系统。
以上八个子系统功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奥运备战系统。
2.2.3 奥运备战系统的基本管理内容
奥运备战系统的基本管理内容是奥运备战组织管理工作涉及的主要领域和主要的工作着力点。根据备战奥运会的任务,其基本管理内容见图5。
2.3 奥运备战“中国模式”的运行实态
组织体系和结构为组织的运行提供了静态的流程和组织基础,而要实现组织目标,必须实现结构动态化,而组织运行就是实现组织动态化,达到组织预期目标的基本过程。奥运备战“中国模式”的运行实态包括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三个主体部分。
2.3.1 专门性管理制度体系
除遵循我国基本的体育管理制度外,我国在奥运备战领域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专门管理制度,见图6。
2.3.2 经常性工作制度体系
为实现各项备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我国各级奥运备战机构都建立了经常性的工作制度体系。通过建立工作制度体系,使各项工作纳入到制度化、程序化发展轨道,体现了工作的组织管理成熟度在不断增强,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各级备战机构建立的主要工作制度如图7~10所示。
2.3.3 运行机制
任何组织都会在一定的环境中按照特定的方式运作。所谓运行机制是指事物运行的带规律性的模式。竞技体育的运行机制是指竞技体育运行的带规律性的模式。[6]考察奥运备战系统运行机制是洞察和透视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作用过程和原理的基本途径。
我国奥运备战系统的运行机制是整个备战系统运行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程序方式。由于其属于我国竞技体育大系统的一部分,所以是在竞技体育大系统框架内运作的。按照奥运备战的内在规定性,将我国奥运备战的运行机制分为动力机制、决策机制、控制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各机制间的互动工作过程见图11。
2.4 奥运备战组织管理评价新视角——成熟度模型的理论初构
2.4.1 建构2008年奥运会备战组织管理成熟度理论模型的目的
项目是以一套独特的且相互联系的任务为前提,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所做的工作。奥运备战属于以实现参赛目标为基本目的的由众多运动项目的备战活动组成的实践过程,许多的具体备战工作带有明显的项目特征。借鉴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对建构我国奥运备战组织管理成熟度模型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索,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适宜于奥运备战自身及组织环境特点的组织管理能力评价与持续改进的新的途径与方法的参考框架,是为了从一个新开辟的视角出发,丰富备战组织管理能力和水平评价的完整体系。
2.4.2 模型的基本结构
综合分析目前国际主流的几种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多数有着类似的结构和基本的构成要素,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通常由“领域”和“能力”两部分组成。[7]依据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基本原理,设定奥运备战项目级组织的组织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基本结构如图12所示。
2.4.3 能力等级与领域定义
按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理论,奥运备战组织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核心是“能力等级”和“领域”定义。
2.4.3.1 “能力等级”的定义
按照经验式管理,计划性管理、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动态优化管理的管理层次跃升路径,将能力等级定义为经验级、计划级、规范级、量化级和持续改进级5个层次,每个能力等级的典型特征见表1。
2.4.3.2 “领域”的定义
在项目管理成熟度中,每一级的目标是指在成熟度提升时,需要通过对本级关键过程域的实践达到其所规定的要求。关键过程域是达到的相应成熟度等级所必须解决的相应问题。[8]
为了更有效、更全面地反映奥运备战组织管理能力成熟度水平,结合前述奥运备战主要的管理内容,将奥运备战项目级组织管理成熟度模型“领域”定义范围界定在文化管理、管理人员、训练竞赛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管理、物质保障管理、科技保障管理、进度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宣传管理以及反兴奋剂管理等11个关键领域(表2),用以明确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备战管理需要关注的主要方面,将奥运备战组织管理能力评价问题转化为:每一个成熟度等级必须在哪一些关键领域达到何种程度的要求(目标)。
3 结 论
1) 我国备战奥运会的基本模式——奥运备战“中国模式”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我国奥运备战领域的生动体现,是实现我国在奥运会上不断取得突破的制胜法宝和基本经验,是我国在发展竞技体育的过程中,在举国体制的框架内,围绕奥运战略,遵循竞技体育的内在规律,在长期备战奥运会的过程中形成的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潮流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对稳定的发展道路和基本经验。其形成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参加奥运会的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具有发展的超常性、管理的稳定性、资金的依赖性、运作的协同性、训练的集群性、制度的成熟性、目标的确定性等基本特征。
2) 我国备战奥运会的基本组织管理架构分为决策层、指挥层、执行层和操作层等四个管理层级,采用的是兼有委员会制特征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具有职责明确的权责利三位一体的分工协作机制,其基本管理内容包括战略管理、训练竞赛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管理、物质保障管理、科技保障管理、进度管理、组织文化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宣传管理、反兴奋剂管理、集成管理等。
3) 我国的奥运备战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奥运备战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集合体。包括目标、人员、资源、流程、制度、结构和文化等要素。其中目标要素是核心,每两项要素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并且都与目标要素发生作用。
4) 奥运备战系统包括决策、指挥、参谋、执行、操作、监督、反馈、保障等典型子系统。整个奥运备战系统的联结中心是指挥子系统,而运行的重点子系统是操作子系统,其他子系统的功能发挥最终要通过其体现出来。
5) 我国备战奥运会基本模式的组织制度包括专门性的管理制度体系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体系。其运行机制包括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动力、决策、竞争、激励、控制、保障、评价等7个主体构件。
6) 我国奥运备战组织管理变革主要集中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训练管理体制、技术、文化等层面和领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参赛环境的变化,参赛目标的选择与修正,组织结构与职能的改变,备战人员的调整,对训练参赛本质规律的新认识等内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是引发我国奥运备战组织管理变革的动力源。
7) 我国奥运备战项目级组织——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组织管理成熟度模型的 “能力”等级可定义为经验级、计划级、规范级、量化级和持续改进级5个层次。“领域”定义范围包括文化管理、管理人员、训练竞赛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管理、物质保障管理、科技保障管理、进度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宣传管理以及反兴奋剂管理等11个关键领域。
参考文献:
[1] 任海.论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影响[A].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5.
[2]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35.
[3] 理查德•L.达夫特著.组织理论与设计(第7版.王凤彬等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02.
[4]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 许国志,顾基发,车宏安.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7.
[6] 吴寿章,等.中国2010年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A].见: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998年)[C].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1998:8.
[7] 袁家军,欧立雄,王卫东.神舟飞船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5(5):1-9.
[8] 白金平.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究[J].项目管理,2006,(6):25-28.
[9] 池建,苗向军.备战2008年奥运会我国奥运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备战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4.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R].中发[2002]8号.
[11] 钱学森.杨沛霆.现代领导科学和艺术[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49.
[12] 刘鹏.2007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讲话稿[R].2007.
[13] 迈克尔•B.波特著.管理就这么简单—迅速提高管理效能的方法(陈桂玲译)[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30.
[14] 杨桦,黄亚玲.坚持与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理论思考.见:杨桦,等著.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3.
[15] 梁晓龙,鲍明晓,张林.举国体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
[16] 袁伟民.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总结讲话稿[R].2004.
[17] 潘志琛.我国参赛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体育文化导刊,2006,(1):5-7.
[18] 田麦久.2008年奥运会我国参赛目标及实现策略[A].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82-286.
[19] 宋林飞.“中国模式”的成功与未来[J].社会学科战线,2006,(2):166-167.
[20] 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21] Evan S.Medeiros and Taylor Fravel. “China's New Diplomacy”[J].Foreign Affairs,2003,82(6):22-35.
[22] Joseph Nye.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8-12.
[23] Beer S. Cybernetic and Management[M].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75. In F. Mathew. The Ecological self. London:Rontedge,1991:93.
[24] Spector, P. E..Measurement of human service staff satisfaction: Development of the Job Satisfaction Survey[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85,13:693-713.
[25] Beer S. Cybernetic and Management[M].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75. In F. Mathew. The Ecological self. London:Rontedge,19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