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生体育竞赛制度的发展现状、改革与实施方法的研究

2008-03-13 02:47史为临毛丽娟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3期
关键词:实施方法

史为临 毛丽娟

摘要:通过对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体制现状的分析,结合与美国NCAA的比较研究,找出一个与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为学校体育竞赛的开展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手段和方法,指导学校体育竞赛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学生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体制;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8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417-03

我国学生体育竞赛制度的大环境是现行的运动竞赛体制,其中包括了运动竞赛管理体制,运动竞赛制度及其运行机制。我国现行的运动竞赛制度是为了统筹规划全国各类运动竞赛,提高运动竞赛的计划性和有效性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这些法规性文件包括:全国体育运动单项竞赛制度、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试行工作条例、全国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全国体育竞赛赛区的工作条例、体育运动全国记录审批制度、运动竞赛奖励制度、还有其它一些辅助性制度。从组成成分看,学生体育竞赛制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体育竞赛制度的小环境是现行的学校运动竞赛体制,其中有关学生体育竞赛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实施方法研究将为学校体育竞赛的开展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手段和方法,指导学校体育竞赛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我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针对普通高校的学生体育竞赛制度。

我们对学生体育竞赛制度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比较研究法。

1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各国的体育管理体制可以归结为三种形式:政府管理型、社会管理型与政府和社会结合管理型,这三种管理的形式各有其优、缺点。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体育是依托市场的一项产业,竞技体育发展是由社会团体来管理的。政府各个部门没有专门负责管理体育的机构,政府很少直接资助体育。大学体育属业余体育性质,由NCAA(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管辖,NCAA是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它通过法律或经济增长幅度等手段来实施对大学体育调控。

我国运动竞赛体制从总体框架中还没有脱离政府管理型模式。在政府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背景下,决定了管理大学生体育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FUSC)只是一个无实际职权的对外联络和交流机构,它实际上是隶属于教育部体卫艺司管理的一个民间组织,这与NCAA所担负的职能大相径庭,FUSC缺乏自主性和控制力。

我们应当看到,NCAA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才形成了自己较为完备的管理机构和竞赛体制,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彼此之间的文化背景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应有选择地汲取他们发展高校体育中有益的经验,为我所用。

2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施方法

2.1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章程中,我们可以看到:FUSC是非营利性的全国群众性体育组织,尽管赋予了它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但它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没有话语权,实际的职能名存实亡,直接对我国大学生体育竞赛有话语权和主导职能的是教育部体卫艺司。

我们认为:首先应当转换教育部体卫艺司对学校体育教学和竞赛工作的管理方式,变直接领导为间接调控,变微观调控为宏观调控;使FUSC的管理职能实体化,担负起推动学生体育竞赛发展的职责,改革大学生体育协会的会员制度,变单一的会员制度为更加多元的会员制度。

2.2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

2.2.1转换教育部体卫艺司对学校体育教学和竞赛工作的管理方式,变直接领导为间接调控,变微观调控为宏观调控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运动竞赛的管理是依靠纵向的上下级隶属关系,通过行政手段来调控高校体育运动竞赛的发展方向。实施管理的主要行政机构是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它通过大学生运动竞赛制度、运动员年龄限制、项目安排、奖牌分配和各单项得分等调控方式使下属单位的决策与之相符。这样的直接管理手段和措施加大了下属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对其的依赖性,缺乏自身相应的自主权和控制权,对学校体育运动竞赛发展十分不利。特别是在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大统大揽的状况势必造成对学校体育运动竞赛发展的束缚。

我们认为:应加大FUSC的管理权限,建立和健全它的内部管理机构,使它对学生体育运动管理实体化,这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对学校体育管理的要求,也符合当今世界学校体育管理的大趋势。FUSC应当负责为大学的运动队、教练员、管理人员和运动员制定各项法规和制度。它开展高校竞技运动的宗旨应当是“使群众性体育与竞技体育互动,加大体教结合的力度,提高竞技体育的水平和管理”。必须强调竞技运动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业水平与发展运动能力同等重要。

2.2.2改革大学生体育协会的会员制度,变单一的团体会员制度为多元的会员制度美国大学运动协会主要有全美大学运动学会(NCAA)、全美大学校际运动协会(NAIA)和全美学院运动协会(NJCAA)。NCAA是一个由1000多个机构、组织和个人会员组成的协会。NCAA的会员分为:正式会员、团体会员、附属会员、通讯会员和预备会员若干种,其中正式会员和团体会员构成NCAA会员的主体和核心,每一类会员都有其相应的资格条件:资格要求、申请程序、权利与义务。

而FUSC的会员是地区性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团体会员,一个省级大学生体育协会才可以成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团体会员。这就使我国每隔4年举办1次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只能由各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的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运动队参加,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是来自各个省、市(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各高校学生运动员,摘金夺银是省、市(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荣誉,与各高校无直接关系。

因此,在FUSC实体化过程中,我们应变单一的会员制度为多元的会员制度。参加比赛不仅仅有团体会员,更应该使有实力的高校以个体正式会员身份参加比赛。NCAA是根据地理位置将其成员划分为8个区域,各级和各类项目校际间比赛是在相应区域进行的,只有竞技水平较高的学校才能脱颖而出,从而参加全美高校各项目的锦标赛、总决赛等。我们的比赛也可以此为参照进行改革:可根据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港澳台七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由10~12所左右的大学组成甲级和乙级体育项目联盟若干个,把属于不同行政区划中具备相当办学规模和学术水平的大学组成在一个大学联盟中。学术水平高、办学资金充足和规模较大的大学组成甲级联盟;学术水平一般、相对资金不很充足和规模较小的大学组成乙级联盟。比如在华东地区,我们可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侨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组成一个华东地区10强甲级联盟。我国高校体育运行的实际状况和NCAA经营管理和成功的经验是设计我国各行政区划中大学体育甲级联盟和乙级联盟的重要依据。

3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的发展现状、改革与实施方法

3.1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的发展现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高校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同时,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广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多数高校每年的校际间比赛少,水平不高。除了每4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各单项运动项目协会、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举办的大学生运动会之外,只有少数院校组织一些校际间田径比赛和球类方面的联赛。根据对历年来参加大学生网球比赛的运动员问卷调查发现,近50%的运动员在1年中几乎没有参加过一场较高水平的比赛,在其它项目的调查中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竞赛少是困扰大学生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1987年4月,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共有59所可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院校。1995年,国家教委提出了逐步单独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计划,并重新确定了53所可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院校。这样的举措对推动高校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无疑是好的,但他们不能单独组队参加全运会,又不能参加全国各种锦标赛,1年中大部分时间只是在训练,比赛锻炼机会太少,没有比赛又如何检验训练效果呢?对大多数高校来说,大运会周期太长,每年都投资运动队,不一定有期望的回报,还不如在大运会当年加大投资力度,这种短期行为主要是由于缺乏竞赛造成的。我们如果不制定出相应策略来应对,长此以往,势必影响高水平运动队的质量。

3.2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的改革与实施方法

3.2.1我国学生体育竞赛改革我们在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中已经指出:可以根据我国行政区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港澳台7个区域开展高校间体育竞赛,每个区域分别由10~12所左右的大学组成甲级和乙级体育项目联盟若干个,把属于不同行政区划中具备相当办学规模和学术水平的大学组成在一个大学联盟中。根据行政区划来划分竞赛区域,各高校间的各项比赛相对就比较固定,不仅方便各高校制定自己的体育发展计划,而且还有利于管理部门对各高校体育的总体调控。

根据行政区划来划分竞赛区域的方法,目的是为了使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职能向实体化逐步推进,制订自己的高校竞技运动长期发展规划,形成高效的竞赛制度,竞赛制度的建立将有利于高校竞技运动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应从诸多方面对我国学生竞赛制度进行改革:改革大学生体育协会会员代表资格,各高校可单独组队参加比赛;增加高校体育竞赛的层次和数量;改革高校竞赛体制等。

3.2.2我国学生体育竞赛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

3.2.2.1改革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会员代表资格在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是重要环节,而青少年体育的大环境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也是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我国许多高校都采用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运动队两类办队形式,这种办队形式层层递进,处于顶尖的是高水平运动队,根基是普通大学生组成的运动协会队。高水平运动队在推动学生群体活动的同时,还肩负着为国争光的使命。清华大学的跳水队、同济大学的手球队、上海交大的篮球队等已成为了各自高校的体育窗口,带动了各自高校群体体育活动的发展。在上海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有60多名刚刚在2004年奥运会上拼搏的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出现在大运赛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高校竞赛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大学生运动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争金夺银。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们的体育体制还没有脱离政府管理型体制,学校也受其影响。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代表资格只能是以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的团体会员,各高校不能单独组队参加各个项目的比赛,这极大地影响着各高校对自身体育竞赛的投入。尽管各高校的投入很大,却未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成绩和价值,极大地削弱了学校对体育竞赛投入的积极性。要在根本上调动各高校发展体育竞赛的积极性,改变大学生运动团体会员代表资格为以各高校为单位的个体会员代表资格,可使各高校增加对体育的投入。

3.2.2.2增加高校体育竞赛的层次和数量根据我国行政区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港澳台七个区域开展高校体育竞赛,应涉及到各个级别和各个层次的运动竞赛。

各区域的甲级和乙级联盟应在各自联盟范围里进行不同层次的竞赛,包括校际高水平运动队间比赛、普通大学生运动代表队间比赛、大学生运动协会队间交流和比赛,还应当包括学校内部各学院和单位间各个项目的比赛。

各区域的甲级和乙级联盟的优胜队可参加全国各单项大学生锦标赛和冠军杯赛。

大学生锦标赛和冠军杯赛的优胜队可代表中国大学生单项代表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也可与国外水平相当的运动队进行定期的国际比赛。

当然,对一些影响面不大的运动项目,应当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使各个运动项目在高校体育的发展中都起到应有作用。

3.2.2.3改革高校竞赛体制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自己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才刚刚开始,不少运动项目还没有完全脱离国家体育总局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模式。

我国大学生运动竞赛制度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但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接轨则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应当尝试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奖牌和名次带入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应计入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的积分和奖牌的排名,同时还应计入提供运动员的各大学的积分和奖牌排名中。当然也应考虑输出大学生运动员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的利益,可协议计分。对于投资较大的集体运动项目,应当采取鼓励和倾斜措施,对获得的积分和奖牌实行加倍计算的方法,鼓励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大学生体育协会和提供人才的大学发展集体项目的积极性,使集体项目人才培养纳入到可持续性发展轨道上来。这些措施虽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在实际中逐步实施,层层推进,终将取得显著效果。

4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对我国学生运动竞赛制度的改革与探索,特别是对高校运动竞赛制度改革诸多方面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更应重视学校体育自身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这个小环境改革,加强自身造血功能,调动各个部门积极性,共同发展学校竞技体育。

2) 研究表明,应加大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实体化步伐,全国大学生运动协会应当负责为大学的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人员制定各项法规和制度。对学校间竞赛、运动员资格审查、教练员培训、大学生竞赛体制和机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等应有明确规定。

3) 改革大学生体育协会会员制度,变单一团体会员制度为多元会员制度。除了团体会员之外,还应当有个体会员存在,就是说各大学可以根据自己所属区域单独参加比赛,这样可调动起各大学开展体育运动的内在动力。

4) 我国地域辽阔,学校体育竞赛可以根据我国行政区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港澳台七个区域开展高校间体育竞赛,每个区域分别由10—12所左右的大学组成甲级和乙级体育项目联盟若干个,把属于不同行政区划中具备相当办学规模和学术水平的大学组成在一个大学联盟中,促进联盟内和联盟间不同层次水平的大学竞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5) 我们应尝试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奖牌和名次带入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计入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的积分和排名,也应计入提供运动员的各大学的积分和奖牌排名中。还应协议计分,考虑输出大学生运动员的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利益。对于投资大的集体项目采取倾斜措施,对获得的积分和奖牌实行加倍计算,以进一步调动相关地区和学校发展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海元.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竞赛改革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944-946.

[2] 高建新.美国大学培养体育专业人材的教学管理[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1).

[3] 何振强.试析中、美大学校际体育竞赛制度[J].中国学校体育,2003(2).

[4] 张雅俊.比较美国高校体育,浅谈我国高校体育改革[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2).

[5] 薛孝恩,刘虎平.市场经济下高校体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体育学刊,1997(2).

[6] 池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竞赛市场的培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297-1299.

猜你喜欢
实施方法
浅谈工厂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法探究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
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研究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