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打运动的审美阐释

2008-03-13 02:47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3期
关键词:散打审美特征

孙 刚 王 涛

摘要:从文化学视角,运用美学的相关基本理论,审视现代散打运动的文化审美情趣,指出现代散打运动竞赛场上,运动员健壮的体魄、精湛的技术、巧妙的战术、机警的睿智、拼搏的精神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由此而形成了身体美、技术美、战术美、智慧美和精神美的散打美学特征,并且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同时,针对散打竞赛场上一些不美的现象进行客观甄别,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散打;审美;特征;策略

中图分类号:G8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23-03

现代散打运动于1989年被列为我国正式竞赛项目,迄今已历经近20个春秋。20年的风风雨雨,催生了全运会散打比赛(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散打开始列入)、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打比赛(1993年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打开始列入)、亚运会散打比赛(1998年第十三届亚运会散打开始列入)、世界杯武术散打锦标赛(2002年开始举行)等国内国际重大赛事,锻造了日益成熟的散打体系,并以其独特的魅力稳妥地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格斗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竞赛场上运动员健壮的体魄、精湛的技术、巧妙的战术、机警的睿智、拼搏的精神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更多人们沉浸于散打美的殿堂,享受散打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的审美感受。

1现代散打运动美的本质

1.1“美”的本质问题思考关于“美的本质”,西方哲人一直进行着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的探讨。毕达哥拉斯说“美是数的和谐”;柏拉图说“美在理念”;康德说“美是那凭借要领而普遍令人愉快的”、“合目的性的形式”;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桑塔耶那说“美是客观的快感”;贝尔说:“美是有意味的形式”;马克思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等等,虽然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定论,但基本上是从审美主体、客体或二者的关系来探讨“美”的,同时也反映了“美”的无穷意蕴和存在的普遍性。

“美”是生命的运动——这是中国古代精神的核心。从汉语的文字学、语源学分析,“美”最早见于甲骨文,由“羊”和“大”组成,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宋徐铉作注云:“羊大则美”,说明古代中国人把美和实用结合起来。可见,“美”字从文字学、语源学考察,是同功利伦理结合起来的。李泽厚认为,“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都叫‘美”,美作为“自由的形式”,首先是指这种合规律性(真)与合目的性(善)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和过程本身[1]。

1.2现代散打运动美的本质《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指出:“体育审美判断的标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一是审美对象具有真实性,即体育美应是合乎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应是真本事、硬功夫。二是审美对象具有功利性,即体育的目的应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三是审美对象有完善的形式。完美的形式表现在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特定的内容。”[2]根据这项权威研究,判断体育美的标准应该是,是否通过鲜明生动的运动形式(合规律性的客观存在的“真”),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合目的性的功利性的“善”),反映一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诚如李泽厚先生所说:“美作为‘自由的形式,首先是指这种合规律性(真)与合目的性(善)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和过程本身。”[1]

“散打是两人按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3]它所表现的踢、打、摔的技术动作是客观存在的鲜明的运动内容,长期练习能提高素质、增进健康、启发心智、塑造人格,具有合目的性和功利性的意向旨趣,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由此,现代散打运动符合体育审美判断的标准,具有客观存在的文化审美内涵。现代散打运动美的本质可概括为,通过武术中踢、打、摔技术动作的外在表现形式,达到增进健康、启发心智、塑造人格、愉悦心境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2现代散打运动的审美旨趣

随着2004年新的散打竞赛规则的试行,现代散打比赛节奏加快,竞争愈加激烈,更增强了观赏性。运动员漂亮的巧摔、精彩的攻防、机警的睿智、不挠的斗志都给观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心灵的通联感受,或欢笑或哀叹或赞许或惋惜,对心中郁闷的释放,对生活压力的舒缓,都通过散打这一最初来自人性本能生存抗争的原始格斗术的现代文明虚拟再现而得到消解。

散打是中国武术对抗类项目,蕴含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赛场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巧摔胜拙劲、以巧力胜大力、以优异技术取胜、以巧妙战术夺冠等精彩场面,都给观者带来一种痛快淋漓、称好叫绝的审美感受。借力打力、巧摔快摔等技法的运用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对“灵”、“巧”的追求。规则中的“禁击部位”、“强制读秒”、“优势胜利”以及赛场上运动员良好的武术道德风尚等体现了中国伦理型文化的“仁爱”思想,在与国外技击术的较量中,中国散打大胜美国拳击、泰国泰拳、日本空手道的场景仍使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那强烈震撼人们心灵的不仅是赛场上动人心魄的精彩场面,更重要的是民族血脉的共振,那拨动心弦的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折射,是中华文化“大美”境界的外显。

3现代散打运动的美学特征

美具有想象感染性的特征,离开了感性认识就谈不上审美感知。现代散打运动正是通过技战术的外在表征和运动员心灵的外化来增强直观感知和感染力,以达到审美主体和客体的通联,从而带给观者身临其境、撼人心魄的审美感受。

3.1身体美黑格尔说:“比起动物来,人的身体属于较高的一级,因为人体到处都显出人是一种受到生气灌注的能感觉的整体。”[4]人的身体是有生命的活体,显示出自然结构的美,主要表现在外部匀称而协调的体态、形状方面。身体美的要素主要包括:体型、骨骼、肌肉、皮肤、毛发、身体素质、形体。[5]18世纪德国思想家莱辛认为:“身体美是产生于一眼能够全面看到的各部分协调的结果。”[6]身体美是以身体的健康为核心的,不健康的身体难以言美。

散打运动员经过系统的身体素质和专门的手靶、脚靶功力练习,身材比例匀称、肌肉发达而富有弹性、四肢结实有力,整个身体矫健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给人以健康、刚健、豪迈的生命力之美感。尤其在双方的攻防对垒中,运动员在一种生命流动中表现出来的挺拔、强健、力量、节奏等美的特征,展示了一种勇敢、蓬勃、进取、豪放的“健”与“力”的美的神采,是中国文化生命精神的映射,诚如刘纲纪先生所说:“以生命力刚健充实的表现为美,是儒家艺术哲学的重要特征。”[7]

3.2技术美体育运动中,动作美的特点在于准确、干净、敏捷、协调、连贯、舒展而富有节奏。[8]每一运动项目都是通过其特有的运动技术而展现出相应的动作美的,故就项目而言则表现出相应的技术美,技术美是以身体美为基础的。现代散打运动发轫于古代的格斗术,技击是其本质属性,其动作技术都是围绕“技击”而创编的,故散打运动的技术美重点体现了其技击美的特色,可以理解为在散打比赛中通过拳法、腿法、摔法等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的灵活运用所形成的击打效果而给人带来的美感。

现代散打技术一般包括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进攻技术包括冲拳、掼拳、抄拳、鞭拳、弹拳等基本的拳法;蹬腿、踹腿、鞭腿、扫腿、勾腿、劈腿等基本腿法;夹颈摔、接腿摔、抱腿摔、拉臂摔等基本的摔法。防守技术则分为接触性防守技术(如拍挡、挂挡、拍压、阻截等)和非接触性防守技术(如后闪、侧闪、下潜、摇避等),其中,灵活的步法贯穿于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之中。现代散打主要体现“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术特点,中国人“灵”、“巧”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借力打力、巧摔快摔的散打技巧,通过精湛的拳法、凌厉的腿法、巧妙的摔法淋漓尽致呈现出来,给人以巧妙、灵活、机警之美感。准确、利索、敏捷、连贯以及快速的爆发力、富有节奏的散打组合动作,给人粗犷、自然的野性之美。

随着现代散打竞争的激烈化加剧,散打技术日益呈现出速度快、力量大、预兆小、方法巧的发展趋势,竞赛场上势均力敌的双方往往呈现出一种白热化的“残酷”的拼搏态势,刺激性大大加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感官享受和心灵慰籍,起到一种情感宣泄的移情效应。这就是所谓的“暴力美”的彰显,是散打的原始雏形——原始人与野兽生死搏斗的野蛮的厮杀活动的文明虚拟再现。暴力美学是将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发掘出来,并将其中的形式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而产生的。它不仅是一种美,其魅力也不仅在于简单肢体的对抗,还在于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人的潜意识形成通联。人类本来有许多本能的冲动和附带的情感,如攻击欲、生存欲、占有欲等,只不过在社会道德的约束下被有意识地压制,而这种潜欲望又强烈地蛊惑着人的内心,人们只能通过一定的艺术载体得以宣泄,以达到内心情感的平衡,暴力美实际上是对暴力的消解。在观众的意识中,暴力不再是充斥着惨不忍睹的血战,而成为与舞蹈一样散发着美与技巧的“表演艺术”[9]。

3.3战术美拳谚云:“拳场如战争”。现代散打比赛场俨然古战场的实战虚拟,运动员不仅模拟敌我双方在进行技术、体能的角逐,而且更是智慧和谋略的较量,离开了战术的合理运用,任何高超的技术都会大大减弱攻击的威力。正是战术的变幻莫测,使散打运动在一种不断的变化中给观众带来新异的刺激而产生美的享受。

散打比赛中,运动员根据场上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变换打法,或主动出击、抢占先机或审时度势、后来居上,但时刻都把握着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以己之变牵制彼变的原则,在发挥与反发挥、制约与反制约的辩证思维中,积极掌握场上的主动权,体现出良好的战术意识竞争之美。如高个队员对矮个队员可充分利用腿长、臂长的优势多采用“直攻战术”,而矮个运动员则充分发挥身小灵活的优势采用“迂回战术”;技术优秀的队员往往采用“主动进攻”战术以凌厉多变的技法抢得先机,而体力较好的队员则可采用“体力战术”以灵活多变的闪躲技巧拖垮对方的体力,然后伺机反击,以点数来赢得比赛胜利。

散打战术只有具备迷惑性才能出奇制胜。《孙子兵法·计篇》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正所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对方摸不清规律,实招和虚招交替而出,或者实招中寓有虚招、虚招中寓有实招,在实招和虚招的迷惑运用中出奇制胜。其它的诸如“诱敌深入”、“佯攻战术”、“强攻战术”、“边角战术”、“下台战术”、“心理战术”等蕴含了《孙子兵法》的思想,给人以瞬息万变、出其不意的悬念审美感受,体现了散打运动的多变战术美[10]。

3.4智慧美现代散打比赛竞争日益激烈,场上局势瞬息万变,运动员随机应变的机警睿智,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对人类智慧的颂扬和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具体表现在技术、战术的灵活运用和应变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运动员针对对方出奇不意的招法或者己方已经既定的战术被对方破坏、识破、场上形势突变时,及时采取一定的策略,或化险为夷或改变战术,这需要较高的智慧以及娴熟的技术水平和囊括于胸的丰富的战术策略和临场经验,如《孙子兵法·虚实篇》所说:“兵形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无形”指战术策略的独创性、出奇性的战术战略境界。

当运动员自己既定战术被对方识破或化解时,应采取应急措施补救;当自己所施战术受场地或对方干扰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加以转化;当场上对手与赛前所了解的情况不同,既定战术失误时,应有应急心理进行相应防范。当针对对方战术,己方出现既定对策防范失误时应采取应急对策,甚或情急之下使出匪夷所思的创造性动作等等都是运动员聪明睿智的体现。智慧美往往和多变的战术美交相辉映。散打比赛中,运动员机警的眼神中透露出智慧之光,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善于捕捉对手的优缺点,及时调整战略战术,表现出机警的睿智。另外,教练员通过运动员的场上表现,及时指导队员变换战术打法,展示指挥意图和战术思想,表现出临场随机应变和临危泰然自若的大将风度和机警睿智。

3.5精神美“武术精神”是武术的核心,是武术发展的内驱力,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元典精神的映射,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尚武精神”,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现代散打运动不仅彰显了技术动作、战术策略的美,而且运动员表现出的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值得人们称颂。

现代散打运动的竞争性和对抗性日益增强,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勇敢顽强、不屈不挠、冷静自制等,都属于精神美的范畴。如有些队员在被对方击倒的情况下,在裁判“读秒”过程中咬紧牙关,坚持站起来继续比赛。虽然他们处于弱势,可能最终输掉比赛,但勇于拼搏的精神令人敬佩;有些队员在处于劣势或受伤的情况下仍顽强拼搏、不折不挠,靠坚强的意志支撑坚持打完整场比赛,体现了体育运动“重在参与”的思想理念,他们收获的不是奖牌,而是人格的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些队员被击中“禁击部位”或屡次遭到对方犯规后,并没有表现出狂躁、偏激的报复行为,而是坚决服从裁判、遵守规则,表现出坚强的自制力,是一种崇高的人格美。显然,散打运动员内心的这些外化行为已经远远超越了摘金夺银的功利层面,而上升到一种令人敬佩的精神层面和美学境界。

4比赛中有悖于散打美的现象的评判和建议

4.1有悖于散打美的现象的评判现代散打运动具有审美价值,给人们带来精神愉悦的审美感受,但在比赛中也存在一些不美的现象,不利于散打运动的发展。

“抱拳礼”是武术中最基本的礼仪,也是展示习武人形象的一个窗口,应该规范、大方,表现出一种不卑不亢的精神状态,是武术内在精神气质的彰显,能给人以精神抖擞、涵养深厚的美感。反观现代散打比赛中,一些运动员在做“抱拳礼”时,不仅极不规范,而且翘臀哈腰、草草了了,给人一种敷衍了事、轻描淡写甚至奴性十足之感,更别提那种光明磊落、大将风度的美感了。而跆拳道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以礼始,以礼终”的严格礼仪分不开的,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跆拳道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品质素养。

散打比赛中,一些运动员动作极不规范,乱踢乱打、没有节奏、没有章法,俨然街头小巷的打架斗殴,没有丝毫美感;一些运动员不合理运用技术,故意“死推硬拉”、无效抱缠或消极比赛,违背了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比赛淡然无味,可欣赏性大大降低;一些运动员为了利益弄虚作假,打假赛,违背了“美”的客观真实性的特性;一些运动员性质恶劣,故意犯规伤人,或恶意攻击对方的禁击部位,或诈伤,违背了体育道德精神等等都是散打比赛中一些不美的现象,不仅不能给观众带来审美体验,而且不利于散打运动的发展。

4.2建议为修正散打比赛中的不美现象,真正使散打的审美价值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服务,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 规范“抱拳礼”,加强武术礼仪教育;2) 加强教练员、运动员对散打裁判法的学习;3) 加强散打技术的规范,在规范技术的基础上,培养教练员、运动员创造美的意识,以吸引更多的观众;4) 加强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提高素养,晓之以理,明确开展散打比赛的意义,以弘扬中华瑰宝的大局为重,摒弃私利,赛出水平,赛出风格,真正展示出现代散打运动的魅力风采。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 课题组.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3] 邱丕相. 中国武术教程(下)[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 (德)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胡小明.体育美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71-78.

[6] 宗白华.美学的散步[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13.

[7] 刘纲纪.艺术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635.

[8] 胡小明.体育美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96.

[9] 陈春娣 乔凤杰.作为艺术的武术[J].体育科学.2007,27(6):79.

[10] 徐志平 孙刚.散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9-75.

猜你喜欢
散打审美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关于散打教学方法的研究
东莞高校散打课程的现状与调查分析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