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成
我们在阅读古代诗文时常会见到“行人”和“离人”两词语,二者含义相似,又有差别。
“行人”在古代诗文中的常见意思有三个:其一指出行在外的人,如“秋月朗朗关山上,山中行人马蹄响”(张籍《关山月》),“行人念前程,不待参辰没”(孟云卿《悲哉行》);其二指出征的人,如“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王维《从军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杜甫《兵车行》);其三,“行人”在古文中是使者的通称,如“使其子狐庸为行人于吴,而教之射御,导之伐楚”(《国语·楚语》),“齐王好高人以名,今为其行人,请魏之相,齐必喜”(《战国策·楚策》),“令其子为吴行人,吴于是始通于中国”(《史记·吴太伯世家》)。
关于“离人”的意思,《辞海》《辞源》等权威工具书没有解释。笔者这里不揣冒昧,试为“离人”作些阐释。
首先,从字面看,“离人”应指分别在即的男女。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有崔莺莺的一段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里的“离人”,是即将与张生分别的崔莺莺自指。“离人”的这个含义多见,如“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离人席上起,征马路傍嘶”(李峤《送李邕》),“樽酒岂不欢,暮春自有程。离人起视日,仆御促前征”(韦应物《送令狐岫宰恩阳》)。
其次,“离人”称指别离之后的人。从性别而言,“离人”可指出行在外的男子,如“去国年方晏,愁心转不堪。离人与江水,终日向西南”(张说《广州江中作》),“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柳永《引驾行》);同时,也可指居家的思妇,如“朝日上高台,离人怨秋草。但见万里天,不见万里道”(孟云卿《古别离》)。
“行人”和“离人”虽然都可以指出行在外的男子,但二者含意有细微差别:
第一,使用“离人”时,对象通常为已婚男子;而“行人”陈述的对象可以是已婚的,也可以是未婚的,“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孔雀东南飞》)中的“行人”与“离人”的含义等同。第二,“行人”侧重于强调羁旅之凄苦、困顿,如王安石《葛溪驿》中“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突出了“行人”因羁旅困顿而心意烦乱;而“离人”则强调游子或思妇别后相思之愁苦、哀怨,如“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辛弃疾《满江红》),“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需要指出的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应照离人妆镜台”的“离人”注释为“离家在外的人”,笔者以为此注有误。从该句本身看,“离人”是“妆镜台”的限制性定语,那么,“离人”应该是女性才对。再看相关语境:“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复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从“玉户帘”“捣衣砧”“愿逐月华流照君”等语句可以发现,它们描述的对象分明是思妇。因此,笔者认为,此处“离人”指“思妇”无疑。
(安徽省利辛县第一中学 23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