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生
他曾被美国政府监控5年;
他一个人能抵得上5个师!
一张旧船票,一把旧吉他,
他的去留如此牵动世界的目光;
一个誓言,一份约定,
他的内心有着怎样始终不变的情怀?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让美国政府感到威胁的人
1950年6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一个名叫钱学森的中国人的造访,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陷入了不安。钱学森刚一离开办公室,他立即拨通司法部的电话:决不能放走钱学森,他知道的太多了,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因为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师。
钱学森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引起美国政府如此紧张?是什么让他一个人抵得上5个师(图1)?
(1)一个人抵得上5个师的钱学森
1950年8月29日正在美国从事火箭研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买好了回国的船票,但8月30日人们突然得知,钱学森已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扣留。美国洛杉矶海关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声称在钱学森托运的行李中发现了近800公斤的草图,笔记和照片,这些全部都是技术情报,他们暗示钱学森是一名红色间谍,正准备偷运机密回国,于是把他关在了联邦调查局的监狱里。
其实,这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个阴谋,而这个阴谋与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对钱学森的评价有关。钱学森是世界航空理论权威冯·卡门的得力助手,作为美国火箭4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图2),他掌握了美国国防部大量的机密信息,他想离开美国,肯定不是那么容易。
(2) 美国火箭领导小组成员(左二:钱学森)
经过钱学森所在单位加州理工学院的多方努力,最终钱学森以15000美元被保释。但他在美国的生活开始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他每个月必须要到移民局去登记,还要随时接受移民局官员的问话。钱学森并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将持续多久,那些被海关扣留的箱子,也一直放在那里,始终没有打开过。钱学森还多次遭到有关部门的审讯,当被问到他忠于什么国家的政府时,钱学森义正辞严地说,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我忠于对中国人民有好处的政府,也就敌视对中国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
1955年8月1日,在日内瓦第五次中美大使级会谈上,中美双方终于就两国平民回国问题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第二天钱学森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对他的管制令已经撤销,他可以自由离境了,与此同时11名美国军人也抵达了夏威夷机场。
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曾非常满意地对大家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虽然没有取得积极的成果,但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就是这一件事,会谈就非常值得。
1955年9月17日,在美国旧金山港口,一艘名叫克利夫兰总统号的轮船即将起航,钱学森及其夫人蒋英带着7岁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购买了这一航次的船票。
这是1955年9月17日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们正在为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钱学森送行(图3),照片中有一个背对着的人,他是一名美国特工,在阻止一些人接近钱学森,同时有人向钱学森宣布,在整个旅途中不得离开克利夫兰总统号,否则不能对他的人身安全负责。而事实上,美国当局已经限制钱学森的人身自由长达5年,面对美国政府的百般刁难,钱学森始终微笑着,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很高兴能回自己的国家,我已经被美国政府刻意延误了我回祖国的时间,今后我将竭尽全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所有经历过钱学森事件的美国人内心都明白,钱学森的离去意味着什么,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那天没能到码头去送行,但是他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钱学森回国不是去种苹果树的。
(3)为即将启程回国的钱学森教授送行
20年来,钱学森的心里始终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学成之后回去报效自己的祖国。一想到此时日思夜想的祖国正张开博大的胸怀迎接自己的到来,钱学森的心情非常愉悦。随着克利夫兰号的起航,他彻底终结了自己20年来在美国人眼中的传奇,踏上了回国的旅途(图4)。而这一走,他就再也没有踏上美国国土。
(4)一心报效祖国的钱学森,携家人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钱学森的回国引起了各国媒体的瞩目,人们无不对这位世界著名火箭专家返回红色中国后的生活充满好奇,当年一位香港大公报的记者正好拍下了钱学森一家从香港步入深圳罗湖桥的镜头,从照片上看,这位火箭专家与人们想象中的有所不同,他一手牵着自己7岁的儿子;而另一只手却提着一把吉他。
让祖国人民期待的人
历尽艰难,钱学森终于回到了20年来日思夜想的祖国,也许他不曾想过,他的归来唤醒了中华民族的一个梦想,这是一个震惊世界的梦想。
世界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的回国,也立即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在1956年接见钱学森时对他说:“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5个师呢!”毛泽东伸出5个手指头,“我看呀,对我们说来,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我现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用来指挥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呢!”钱学森的归来使新中国的领导人把导弹研制的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一场惊天动地的巨大工程正在酝酿当中。
人们发现回到国内的钱学森,生活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他脱下穿了20年的西服,换上了卡叽布的中山装,除了不一样的气质,不一般的学识和不同寻常的经历外,他和国内普通的中年知识分子没有什么区别,而刚回国时他的身份已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为了尽快熟悉国内的情况,钱学森接受了有关领导的建议,前往当时工业最发达的东北地区进行考察。直到今天来看,这次出行,不管是对钱学森,还是对中国的导弹事业,都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旅行。
钱学森:有一天呢,突然通知我,说今天晚上你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大将要会见你。我去了,陈赓大将就跟我谈,谈着谈着他就问我,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我那个时候正憋着一肚子气呢,中国人怎么不行啊,所以回答很干脆,我说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难道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陈赓大将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说好极了,就要你这句话。
这次短暂的会面,似乎只是东北之行中一个愉快的插曲,但与这位年轻的火箭专家的会面,使中国的军事领导人对导弹的认识变得具体清晰起来。
而此时的中国在导弹研制方面就像一张白纸,许多与导弹相关的词都是钱学森亲自翻译的,他又像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样拿起了教鞭,为新来的大学生们教授导弹概论,在同学们的印象里,这位从美国回来的大科学家不仅知识丰富而且为人谦和,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钱老师经常组织大家开讨论会。
钱学森:讨论很重要,搞科研不是一个人坐在那儿冥思苦想,要花工夫是对的,但讨论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他在力学所的时候,他要求每个办公室都要挂一个黑板,便于你在办公时想到什么事需要讨论随时记上。
钱学森在年轻的学生当中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这股热潮带来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然后针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最终根据大家的意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答案.
正当钱学森还在给他的学生们讲授导弹概论的时候,1957年秋,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一个月以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这个标志着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胜利的事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在前苏联的帮助下,中国也开始了导弹仿制工作。
就在我国仿制导弹工作进行到关键阶段的时候,1960年,苏联撕毁全部257个科技合同,包括给我们提供原子弹、火箭、导弹样品的合同;赫鲁晓夫下令撤走全部苏联专家,并带走了导弹研制中最关键的图纸。“主席,” 钱学森拳头微微一握,“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自己干!”“有你这工程控制论创始人牵头,我们要比他们干得好!学森同志。”毛泽东用力在烟灰缸上拧熄了烟头。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定,要自力更生,发展我国的尖端技术,一定要争口气,依靠我们自己的专家,立足国内,无论如何也要把自己的导弹搞出来。
1960年6月10日,也就是苏联专家从中国撤走仅仅17天,在钱学森的领导下,用工程控制论作为指导,用国产燃料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近程弹道导弹,导弹在空中预定的轨道飞行了7分钟,准确命中目标。一个多月后,国产近程导弹也相继升空,高标准度地命中目标......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毛泽东特别高兴。一向反对为其做生日的他,这一年一反常规,破例地请了大家一次。
宴会前,工作人员拟定了一个入席者名单给毛泽东审定。毛泽东看了3桌客人的名单后,十分郑重地用铅笔将钱学森的名字从另外一桌划到了自己所在桌位的名单上,而且让钱学森紧挨自己坐(图5)。
(5)毛泽东主席与钱学森亲切交谈
被镌刻在新中国航天事业丰碑上的人
1991年,是钱学森被人们关注的一年,这一年,他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面对国家给予的最高荣誉。
钱学森:这个荣誉不应只属于我,一切成就应归于党,归于人民。我只是恰逢其时,回到祖国,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今天国家授予我这么高的荣誉,有人可能问我,激动不激动啊,我可以老老实实告诉大家,我今天并不激动,为什么?因为在我这一生,已经有过三次激动。
钱学森的第一次激动在1955年,那时他刚刚被获准回国,临行前他拿着自己在美国刚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跟自己的老师、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辞行。冯·卡门看完钱学森的最新著作后,诚恳地说了一句话,钱,在学术上你已经超过我了。
钱学森:听到这句话我很激动,因为我当初出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学到手,而且我要超过所有的外国人,然后回去建设我们的国家。现在我所从事的这个领域里,世界上最大的权威,我的老师冯·卡门说我超过他了,我这20年的心血,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所以我激动得一夜没睡着觉。
这是钱学森珍藏的冯·卡门的照片(图6),照片是恩师1955年送给他的临别礼物。面对别离,这位74岁的老人难免有些伤感,他在照片上用德文写下了“不久再见”,但是这个美好的愿望在冯·卡门的有生之年并没能得以实现。但作为老师,冯·卡门应该感到欣慰,那就是他的学生所写的《工程控制论》刚一出版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6)世界著名力学大师,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
《工程控制论》出版以后,马上被翻成德文的版本,俄文版也相继出来,中文版是出版最晚的了。最初由美国出版,直到今天,这本书还是自动控制论的经典的著作。
然而没有人想到,这本迄今为止仍然在学术界乃至众多工程控制领域都产生重要影响的经典著作,竟是钱学森在被美国政府限制人身自由的5年中写出来的。
50多年来,尽管曾有过很多次的被邀请,但钱学森再也没有踏上过美国国土,即使是美国相关部门承诺授予他两院院士称号及由总统颁发的美国最高科技大奖,也被他通统拒绝。在他的信念里,如果美国政府对他当年不公正地对待,不进行公开道歉的话,即使是给他再高的荣誉,他也不能接受。这就是钱学森的原则。
1959年,经钱学森本人申请,并经过党组织的严格考察后,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钱学森: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了,我又激动了一夜没睡觉,因为我回来的目的是什么,我回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把我的力量贡献出来,我要这样做,只有成为一个共产党员,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这个愿望实现了,我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了。
1991年5月份,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看到王任重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共中央组织部把史来贺、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和钱学森同时定为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的优秀共产党员。钱老说,我看到这个东西以后,我又激动得一夜没睡着觉。
这是钱学森的第三次激动,这激动来自于党和人民对他的认可。
1956年2月17日,一份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放在了周恩来总理的写字台上,在这份意见书中,钱学森对发展我国的导弹事业提出了长远的规划。同年10月,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出任首任院长,在当时的中国,钱学森是为数不多的掌握火箭知识的科学家。
而事实上早在1949年钱学森就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的概念,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人在钱学森这个设计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称为龙的三角翼飞行器,这就是今天美国航天飞机的祖先,由于钱学森在这个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使得他被尊称为“龙之父”。
“航天”这个名词也是钱学森提出来的,为此他动了很多脑筋。过去没有这个名词,过去就提出来宇宙,空间,是钱学森坚持有航空,再高一层就应该有航天。
钱学森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绝不仅仅只是起一个名字这么简单,有人说,如果没有钱森当年的回国,就不可能有中国航天事业的今天。
有人说钱学森脑子里好像有一个传感器,能够跟踪最新现代科技的发展,这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学习不无关系,钱学森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且自己亲手做简报。据了解,他每年要看的资料,是要用卡车来定量的。2005年7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钱学森,在与温家宝总理的交谈中,人们仍然能感受到钱学森始终关心的是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
温家宝总理:我非常想您,16年前您曾经对我说,我们的社会不仅要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要有政治文明。你是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图7)。
(7)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
晚年的钱学森依然在不停地思考,在沉思中倾听勃拉姆斯的4个庄严的套曲;关于生死的答案亘古不变,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走过的道路上留下财富。在2002年出版的《创建系统学》里,我们发现钱学森晚年所做的研究工作,目标瞄准的是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的日子。
他就是曾让美国政府感到紧张的钱学森,已经96岁高龄的他,近年来虽然很少出现在公众媒体面前(图8),但他的名字却并没有被人们忘记,因为钱学森这三个字早已不再属于他自己,他已经被镌刻在了新中国航天事业的丰碑上。
(8)人民科学家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