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兴趣教学刍议

2008-01-16 03:07夏意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笔者标准

夏意娟

[摘要]分析初中作文教学误区的主要表现,在剖析这些误区形成原因的同时,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兴趣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以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作文;但是中学生极怕写作文,把它当作一种苦差事,常常应付了事。这表明作文对广大同学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认识,分析学生的作文心理,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像来拯救作文,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以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中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要达到这个效果,笔者通过十几年的教学与实践,认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必须具备生活性、激励性、互动性、实用性。

一是生活性。让学生作文贴近生活,因生活而美丽。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纯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贴近,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让学生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

二是激励性。让学生作文得到激励,因赏识而快乐。

笔者发现,同样一篇学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而后者却让学生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哪怕他的作文并没有什么进步。“诚于嘉许,乐于称道”,应该是兴趣培养的加油站。让学生作文得到激励,作文也就会真正“快乐”起来。

三是互动性。让学生作文融入交流,因阅读而美丽。

假如让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条件,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机械讲解与灌输,学生就会疏远排斥阅读,必然造成“读写分离”。当学生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也就不能去体验“作文”的快乐。只有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他们才会产生表达的需要与激情。要做到此点,首先教师要把阅读课上得生动有趣。其次,教师自己也要喜欢并坚持阅读,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另外,教师不妨也写写“下水作文”,让学生从师生交流中体会作文的快乐,产生作文的欲望。

四是实用性。让学生作文融入生活,因生活而成功。

传统的作文教学,除了个别学生的作文能被当众阅读或刊登外,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是写了让教师或几个优秀学生改后就完事了,成了一个封闭的没被“用”起来的东西。虽然当前的作文教学已比较重视对“作”、“改”、“评”的研究和实施,但是依然很少在“用”上下工夫,即便“用”起来也难以做到面向全体,这样又怎能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呢?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把作文“用”起来,这就必须在“相互交流”与“自我展示”上努力。比如,笔者让每个学生每个月出一张手抄报,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让每一组每一星期出一张“组报”,每半个月出一期黑板报,文章都从小组成员中选出来,并定期将所有的手抄报在班级里展出交换阅读。另外,笔者还进行全班作文互相传阅、修改及写评语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写信,给亲朋好友或老师写信、寄作文;逢年过节,还可以把自己作文里的“精妙语句”抄录在贺卡上赠给别人等等。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写”以致用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兴趣去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

当然,作文教学,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与导,教师要有长远的全局的眼光,全面掌握一学期或一学年乃至整个初中阶段作文目标的实现及作文评讲的全部过程,战术上要把各次的评讲组织好,尤其是学生参与的评讲,要作必要的点拨、示范指导,想方设法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操作起来才能有效果。那么,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应该如何更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以从优化评讲过程人手,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同教学评价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

一般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标准来评价学生作文的优劣。但各校、各班的学生各有差异,每次作文训练项目的难易程度又不尽相同,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也难以一下子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标准,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即以班级中的学生平均水平作为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作文成绩的高低,评出各学生在本班级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事先设定的不同层次的写作目标而做的不同训练,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而不过于求全责备,使学生丧失作文的信心。这样能使学生能看到差异,不至于看到高分便高兴得忘乎所以。如初中生写记叙文,各年级的要求不一样,老师只能按各年级的要求来评定学生的作文成绩。水平相当的作文若出自初一学生之手可以给较高的分,若出自初三学生之手,则分数要相对偏低,然后再逐渐过渡到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标准为评分标准。

二、同阅读教学相结合,促进能力提升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学习了写作知识,教师在作文评讲时应联系课文中的某些写作知识,来评讲学生作文中的优劣,进行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拓展。如笔者曾让初一学生写了一篇《一次意外的成功》,许多学生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在评讲时笔者则是联系《蝉》来评讲学生的写作手法是否运用得当;以后学生上初二时又学了《白杨礼赞》,笔者又结合课文联系这次习作的得失谈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学生在“理论、实践”的循环中提高写作水平,用课文中的写作知识来激活个体积淀的经验,使学生自己的鲜活的写作经验得到发展、提高的动力。这样能改变那种单一、单调的评讲,使作文评讲更具有经常性、连续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目的。

三、同说听教学相结合,创设参与意识

在训练说话和作文评讲时,让学生读自己的或其他学生的习作,并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让学生评价、发表意见,把自己的理解或意见表达出来,习作者本人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写作意图、构思、语言的表达以及自己对自己的习作的评价,是否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不过,在此之前教师要教给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辩证方法,这样,在教师的示范和点拨指导之下,各人都能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习作中的优劣之处,达成共识。

这种口头互评比书面互批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产生热烈的气氛,激发大家积极参与的热情。各人能从对他人习作的评价中提高评价能力,又能从听取他人的评价中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和成就感,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即使低分也不低沉,从而形成一定的自励、自控的欲望和能力,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全体学生的作文能力。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笔者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