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个人都当作空船

2007-12-29 00:00:00何权峰
今日文摘 2007年24期


  在作家王溢嘉的《世说新语》里曾读到一篇文章:
  有一个人,在某个下雨天搭乘公车,车上的乘客挤得像沙丁鱼一般。
  在不耐烦中,他突然觉得某个人的雨伞尖碰到了他的脚踝。他本想转头对那不知轻重的人还以颜色。但车里实在太挤了,他根本无法转身。当车子摇晃时,那雨伞尖就刺得更重,他心中的怒火逐渐升高,心想等一下非好好训斥对方一番不可。
  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大站,下去了一些乘客,他终于有了转身的余地,他愤怒地以皮鞋顶开那刺人的雨伞尖,然后转身以最严厉的表情怒视那个“不长眼”的乘客。
  结果他发现对方竟是一个盲人,刺到他脚踝的并非他想象的雨伞尖,而是她的拐杖!
  他心中原本难以扼抑的一股怒火突然消失无踪,而脚踝似乎也不再那么疼痛。
  为什么整个感觉会突然转变呢?没错,是想法变了。
  表面看来,这个人的愤怒是起因于刺痛他脚踝的“那个人”和“那件事”,但其实是来自“这个人真鲁莽又无礼”的想法。所以,当他发现对方是个盲人时,他的“想法”变了,随之“感觉”也就转变了。
  在《庄子》里也有一则故事,大意是这样:
  在一个烟雾弥漫的早晨,有一个人划着船逆流而上。突然间,他看见一只小船顺流直冲向他。眼看小船就要撞上他的船,他高声大叫:“小心!小心!”但是,船还是直接撞上来,他的船几乎就要沉了。
  于是他暴跳如雷,开始向对方怒吼,口无遮拦地谩骂着。但是,当他仔细一瞧,才发现原来是条空船,因此气也就消了。
  从此以后,他很少再发脾气,因为他把每个人都看成是“无人的空船”。
  如果天空忽然下了一场雨把你淋湿,即便你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也不会大发雷霆;但是如果你发现这水原来是楼上的人泼下来的,你很可能会对他大声叫喊;如果那个人没有理会,你还会开始大骂。为什么?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人”在那里。如果那里没有人,你一定不会那么生气,对吗?
  是的,假如我们把每个人都当作“空船”,就能去除“生气的想法”,即使发生偶然的碰撞,也无伤大雅,那不是很好吗?
  
  (特约编辑徐智丰荐自《意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