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古井开展了一场被外界评价为“整风运动”的改良运动——“批判与再造”。作为一个老牌的国有企业,传统的文化观念固如坚冰,要在完全控股的国有产权下来推动这场革命,成功与否首要取决于企业家本身觉醒的程度,其次是取决于对这场革命作为企业的高层下了多大的决心。活动至今已过4年,古井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危机谋变
尽管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让许多企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契机,但我们却发现,2004年几乎称得上中国企业的危机年,各种各样的危机不仅频频发生,而且来势汹汹,在席卷整个商业市场的危机风波中,许多行业领导品牌陷入危机泥潭尤为引人瞩目。这些风波迭起的危机事件,渗透了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从产品危机、信誉危机、品牌危机、企业危机到行业危机。2004年中国企业所遭遇到的危机,从发生的频率、影响的范围、渗透的深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与许多行业一样,中国白酒行业由于入行门槛低、品牌众多、竞争激烈、市场秩序混沌,整个行业的发展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一方面大量的白酒企业亏损,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外行涌进白酒产业。市场运营规则的混乱使得竞争日渐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而过份依赖广告与促销的投入使得行业利润不断走低,更为严重的是各种危机事件却不断浮出水面:从秦池兑水、山西假酒大案、广州毒酒事件,到某国酒被揭露学术造假而引发的信誉危机等等。这些危机一方面反映出中国酒类行业在监管上存在着缺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激烈市场竞争面前,一些酒类企业由于无法实现营销突围而不得不铤而走险采取某些短视行为。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税收政策的调整,对白酒行业无疑雪上加霜。除了政策制约外,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的改变也是重要的因素。
在这场变异中,古井也未能幸免。古井1996年上市,2001年前一直作为深市的袖珍绩优股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然而进入2001年后,公司业绩迅速走熊,净利润从1997年的19014万元峰值下滑至2003年的2043万元。2004年依然走低。
此时古井在风云变幻的市场风暴中,这支白酒业的老牌劲旅何去何从,面对危机四伏的市场暗流,面对曾经的辉煌,古井能否重新书写光荣与梦想,这对全体古井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现在的市场已非10年前的市场,现在的市场环境已非10年前的环境。在持续下滑的利润面前,在政策多变的压力下,古井的基业如何长青?
2001年,古井产业整合,将古井的多元化产业,由过去40多家整合成现在的20多家,并提出了专注化经营。然而也就在这一年,古井决策层提出的组织结构、人事、用工、薪酬、考核五项制度改革推进力度不尽人意,国有企业的成年痼疾此时演绎的淋漓尽致。这将是古井可持续发展最可怕的障碍,要么大变要么等死。
紧接着2002年古井高层提出的“批判与再造”,在古井发展史上为什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