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是生命的“意义”

2007-12-29 00:00:00潘石屹
中国市场 2007年3期


  今年国庆节期间,我们公司在组织培训时,老师告诉我们一个例子。在美国有一项实验发现,从事创意工作的人得了一种疾病后,康复率要比从事非创意工作的人高得多。为此,前一阵我到纽约时特意向我们的一位朋友证实这个说法。他告诉我,虽然他没有听过这种说法,但他说,有一项科学实验证实,长期从事创意工作的人突然中断了创意工作,身体很容易得病,甚至死亡。这两个故事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性的本质是呼吁创意的,这是生命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生命每天的要求都是新的。
  如今在中国,大大小小的会议都充满着“创意”“创造力”“创新”等这样的词语,从中可以看到大家对创意的渴望和呼唤。而有无创意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一个可以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有人说人的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认为人的思想是上帝给的,人们把这类观点认为是唯心主义;也有人认为人的思想是从实践中来的,是从周围环境中来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唯物主义。我本人既相信人的思想是天上掉下来的,有一位能力和智力远远超过我们人类的创造主,也同时相信人的思想是实践中来的。所以,我既唯物又唯心,相信科学,也相信信仰。我们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建筑,就是大家工作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建筑有没有创意就关系到大家有没有一个能产生创意的的工作环境;就关系到能不能为社会输出有创意的思想和工作。
  在过去的十年,我们公司试图给社会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工作环境,力求避免盲目、简单的复制。我们既不想简单盲目地复制洋人的东西,比如纽约、巴黎、伦敦,甚至中国香港地区洋人的建筑;也不想盲目地复制中国古代的建筑,比如用现代材料、设备营造出与现代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的,有点装腔作势的四合院,因为这些都是没有真正创意的。我们想建设的建筑是当代的、中国的建筑,从现代城开始,我们就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第一步,一直到建外SOHO、SOHO尚都、朝外SOHO。这一路走来,虽然磕磕绊绊、困难重重,但总算艰难地走过来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我们在这四个已经销售的SOHO项目中,创造了170多亿的销售额,拥有了7000多个忠实的客户,这些忠实的客户还陆续地带来了他们的朋友、家人成为我们的回头客。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同行和国际上的认可,建外SOHO获得了包括美国《商业周刊》《建筑实录》评出的“2006中国奖”在内的许多大奖……同时,我们也承受了一些压力和批评,这种批评大多是来自于市场、同行竞争对手们,我们对于这类意见不太在意,也不想在这类意见中分散我们过多的注意力和精力;还有一些来自于旧的势力、思想、腐朽审美观的批评,我们也不想过多在意。比起建筑史上,或在任何一个有创意行业的历史上,我们每一个作品的诞生过程,都让我们感觉到非常幸运,因为中国的大环境是开放的、年轻的,向上的,大家盼望着新的东西出现。
  今天,我们在CBD中的第五个SOHO——光华路SOHO,与大家见面了,这是与继崔恺、朱小地、山本理显、承孝相、张永和、严讯奇、隈言吾、张智强等这批优秀的建筑师合作之后,我们与另外一位优秀的建筑师马清运合作的项目。一个有创意的建筑离不开营造商、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以及工人们的努力、团结和配合,但这一切的灵魂是有没有一个有创意的设计,而这种有创意的设计则是来自于建筑师。马清运和我们之前合作的建筑师一样,是一个富有创意和激情的建筑师。但他与其他几位不同的是,他的思想更融汇东西方文化,他的世界观更是贯穿东西方。今天与大家见面的光华路SOHO这个礼物就是我们与建筑师马清运联手献给大家的,也是献给21世纪北京的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将永远在我们的视线中,在我们生活中,在北京每一个有创意的人的思想中。
  在项目设计和审批之初,由于我们事先未能及时向南侧公寓邻居们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造成了一些误解。后来大家坐在一起坦诚的沟通交流,误解慢慢消除了,邻居们不仅谅解了我们,还给予项目设计建设以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和我的同事们学到了不少。无论我们遇到任何的困难,只要用心,用自己的真诚和大家坦诚地沟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包括那些原来对自己不理解的人。
  昨天美国《时代周刊》杂志采访我,问我如何看北京的建筑。我说,再过两三年,北京将成为全世界当代建筑的博物馆,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编辑/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