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生活不能承受之重

2007-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7年3期


  物价上涨是不是好事?有专家认为,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市场作用的自然周期性来看,中国物价都还要涨。这种上涨是经济开始走向复苏、走向新一轮繁荣的一个重要象征,所以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专家观点比较乐观,投资需求加速增长、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流动性过剩等原因,促使年末物价涨,这是很正常的市场反映。可是,从老百姓的角度看,物价上涨却很难说是一件好事。
  
  据中新网消息,2006年11月份以来,北京市米价、面价、食用油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食用油价格上涨一成,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上海市场的食用油价格也出现“跳高式”增长。深圳、广东等地粮油价格也出现上涨。这样的局面被一些市民形容为“涨”声一片,倍受大家的关注。
  物价上涨是不是好事?有专家认为,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市场作用的自然周期性来看,中国物价都还要涨。这种上涨是经济开始走向复苏、走向新一轮繁荣的一个重要象征,所以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专家观点比较乐观,投资需求加速增长、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流动性过剩等原因,促使年末物价涨,这是很正常的市场反映。可是,从老百姓的角度看,物价上涨却不是件好事,越来越多的人明显感到用钱容易挣钱难。特别是下岗职工,低收入群体,他们对物价上涨大多持反面意见。物价增长的因素错综复杂。笔者分析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认为价格上涨主要有五大原因:
  
  “紧”出来的
  
  中国目前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紧缺,物价上涨成了必然趋势。重要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不是最近才涨,而是一涨再涨,已经持续相当时间了,如钢材、电力等。但归根到底,还是土地、能源等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今年1-11月经济增速较高,GDP同比增长10.7%,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7个百分点,大幅超过了“十一五”规划中GDP年均增长7.5%和今年8%的预期速度,已处于潜在合理增长区间的上限。相应地,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并有过热倾向。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月到10月期间,我国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增长,而另一方面,由于未能改变高耗能低产出的生产方式,能源资源需求仍面临突出矛盾。电力存在区域性、季节性和时段性的供需矛盾,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运输通道仍然紧张。即使国家采取政策措施,不是一朝就可见效。资源紧,物价涨,人们还得耐心等待平抑物价的时期。
  
  “造”出来的
  
  按定价相关规定,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涨价要由“听证会”来定。但是,有多少“涨价”是经过真正的听证和论证呢?基本上是闭门造车,听证只是形式。有人把“听证会”说成是“涨价会”,只要听说什么东西的价格要开“听证会”,就会知道必然是涨价。一些商品“涨价”是办公室、资料、文件的产物,往往“肥”了某个行业和个人。少数部门自己的商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