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3年欧盟颁布WEEE指令带来了有关人士对废弃电子产品循环再利用问题的讨论,为应对这一指令,我国电子制造业需遵循闭环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通过整个行业内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产品回收商和再处理商等众多企业的相互合作来共同协作。为此,本文就电子行业面临壁垒可能带来的影响作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构建电子行业的闭环供应链。
关键词:欧盟绿色壁垒; 闭环供应链构建; 可持续发展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近年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达国家纷纷立法对废旧家电进行管理,以便回收和利用。继日本《家用电器回收法》2001年4月生效实施之后,欧盟也于 2003年通过了有关电子垃圾的立法。
一、欧盟关于电子垃圾回收的立法
欧盟《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在 2003年2月13日起成为欧盟的正式法规。欧盟同时规定,各成员国必须于2004年 8月 13日前将上述法规纳入到本国法律体系中。(WEEE)指令要求生产商(包括其进口商和经销商) 在 2005年 8月 13日以后,负责回收、处理进入欧盟市场废弃的电子电气产品, 并在 2005年 8 月13 日后投放市场的电子电气产品上加贴回收标识。
指令生效已有一段时间,但有统计显示,目前仍有超过50%的相关企业仍然处于观望和等待状态,另外30%-40%的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了相应的环境物质管理工作,但进展依然处于无序、被动状态。
二、欧盟指令对我国电子行业的影响
按照欧盟指令的规定,达不到指令要求的产品将被欧盟市场排斥在外。据中国家电协会的最新统计,中国出口欧盟的家电产品占中国所有家电产品出口数量的32%。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出口市场。如果欧盟指令付诸实施,约120亿美元的中国机电产品将有可能被欧盟拒之门外。
1.WEEE法案使得反应迟缓的企业成本上升
第一个挑战是企业的逆向供应链也就是回收处理的流程如何设计。WEEE指令颁布后,出售的电器商品在产品生命周期后100%都要商家自行回收。制造商们迫切需要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流程和相应手段来应对。特别对数码相机、电脑和手机,由于它们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厂家很快就会面临100%回收的情况。这对大多数厂商来说绝对是一个挑战,因为大多数厂商的供应链都只有正向的。
第二个挑战是经过回收的电子电器商品如何正确处理,而不是简单地扔进垃圾场。WEEE的目的之一是要减少垃圾场的倾倒量,并促进电器零部件的循环再利用。欧盟希望每年的废旧电器回收量可以达到平均每个欧盟公民4公斤,其中至少70%~80%的废旧电器必须被循环利用。
由于意识到厂商执行WEEE的困难性,法案的制定者提出市政当局的废品处理机构可以为厂家提供废品处理的有偿服务。零售商和厂家就不需要亲自来处理大量的回收废品,只要委托专业废品处理机构处理即可。但WEEE指令的原则在于,提供保证最终消费者抛弃电子废弃物的过程是免费的体系。于是回收与再利用处理的费用成本将从生产端收取,而这样的费用中短期内给生产端带来的将是大量的纯支出性成本,而长期内这些成本也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2.欧盟各国法令不一,让企业难以适从
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家在WEEE指令出台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自己的废料管理法律。欧盟之所以出台WEEE指令,目的还在于统一欧盟各成员国的废料处理法律,消除各成员国该领域法律内的较大差异。
三、我国电子行业的对策
为了能够顺应这一绿色环保潮流,中国电子界各方正在积极探讨应对之策,以便顺利跨越欧盟的环保壁垒。
应对欧盟的环保指令的方法,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走技术革新的道路,在不改变原有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寻找有害物质的替代品,让产品满足欧盟的环保指令;而在产品满足环保指令期间,有一个问题往往被制造商所忽视掉,那就是企业供应链上的问题,QvktmwJjvt+/i5CUWx65QZ+OIOVqReM2PUV1HgsYbZA=也就是说我国电子行业要构建新的供应链——闭环供应链。
1.中国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构建要点
政府投入带动回收产业市场化。目前,绝大部分企业自身没有能力在全国范围内组建电子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体系。因此,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帮助企业履行这样的责任,但由于前期投入成本非常高,因此,可以采取由政府投资建立回收体系,并成立相应的回收企业,再由企业独立运作的形式来逐步走向市场化。加强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的技术设备和示范工程的研究和建设。在这方面,政府可以借助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力量,进行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系统设计、总体布局、工艺优化及技术和设备方面的研究,以帮助企业共同攻关。在废弃品循环再利用方面,我国电子制造业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政府可以按照由点带面的原则逐步推进电子厂商对废弃品的循环再利用,让国内大型供应商和制造商率先进行前期的回收试验计划,通过测试各电子产品在回收方面的成本与效益,再推出长远的废弃品管理计划。
确定逆向回收渠道的参与者。由于最终用户的分散性,废弃品的回收成本往往十分高昂,而合理的逆向回收渠道设计则可以显著降低制造商的回收成本,有助于实现闭环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在确定逆向回收渠道时,制造商可以有如下几种选择策略:(1)制造商直接从客户那里回收废弃产品。 例如佳能及IBM等公司对废弃产品的回收采用了这种方式,直接从客户那里回收废弃产品,但为避免过度运输导致的高昂成本,这些公司采用了邮递服务从而将回收任务的一部分转移给消费者,顾客只需将不要的设备包装好,通过邮递服务将它邮寄到指定的回收中心即可。(2)制造商可以与零售商达成协议,由零售商帮助完成废弃产品的回收工作,而由制造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3)制造商将回收任务外包给第三方服务商,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实现回收系统的共享。通过回收任务外包,可以避免各个制造商分别建立回收系统的重复性建设,此外,共享回收系统可以使第三方回收商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使制造商降低回收成本。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尽早控制或减少回收产品流的不确定性因素。在闭环供应链中,供应源不仅包含来自供应商的零部件,还包含来自客户端的废旧产品。由于缺乏对客户端的控制,因此,无法获知未来回收产品的数量、质量及回收时间等信息。为降低废旧产品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统,通过Internet、电子数据交换等方式尽可能在逆向过程的早期阶段将这些未知因素变为已知因素,以便于企业采取主动策略。
2.建立逆向回收供应链—闭环供应链。
(1)回收。回收是将最终顾客或下游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持有的废弃物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返回销售方。这里的销售方可能是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如来自顾客的废弃物可能返回到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也可能是下游的分销商、配送商、零售商。
(2)检验与处理决策。该环节是对回收品的功能进行测试分析,并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及产品和各个零部件的性能确定可行的处理方案。包括直接再销售、再加工后销售、分拆后零部件再利用和产品或零部件报废处理等。然后对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最优方案。
(3)分拆。按产品结构的特点将产品分拆成零部件。
(4)再加工。对产品回收分拆后的零部件进行加工,恢复其价值。
(5)报废处理。对那些没有经济价值或严重危害环境的回收品或零部件,采用机械处理等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方式进行处理。
传统的观念认为遵循可持续发展方针要付出很高的成本,目前还过于理想化,因此建立闭环供应链的行业还很少,有人认为“目前逆向物流的发展状况类似于10至20年前的正向物流。”总之,闭环供应链与传统的供应链有着显著不同的地方,尤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但是,我国电子行业在如此严峻的贸易壁垒阻碍下,要想占领欧盟市场,必须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构建一个闭环经济系统,从而实现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著.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