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逆向物流 构建我国循环经济

2007-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7年23期


  摘要:发展逆向物流,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是经济环境的大方向。本文通过分析逆向物流、循环经济及其二者的关系和发展逆向物流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发展逆向物流、促进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逆向物流;循环经济;建议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活动日趋频繁为社会创造了相当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同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以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噪音污染、废渣污染、交通堵塞、资源的严重浪费等为特征的传统工业模式己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发展经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甚至一个民族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强大,由此绿色化的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应运而生。
  
  一、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逆向物流是指为了重新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或正确处置废弃产品的目的,将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从产品消费一端(包括最终用户和供应链上客户)返回到产品来源点一端(生产地或供应地)的过程。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增长模式,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为基本特征。符合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逆向物流是循环经济的支柱。循环经济的流程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流程中包括了回收、回收物的处理、可再利用资源再投入到生产中的逆向物流活动。使得在正向物流中产生的残次品、包装物等经过逆向物流,对其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形成可再利用的能源,部分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废物经过焚烧和填埋回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可见逆向物流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必要手段,只有构建起顺畅的逆向物流,才能形成封闭的循环流程,物质才能高效、低成本循环利用。
  2.逆向物流发展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在现有的逆向物流管理水平下,大量物资没有得到很好的循环利用或根本无法循环利用。随着逆向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前不能回收利用的废旧物资也逐步变成可回收再利用的对象,这就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再利用程度,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逆向物流是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倡导的是建立在物资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物资在循环利用中达到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和资源化原则,此三原则与逆向物流的发展要求及宗旨相关。由此可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逆向物流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构建与实现是逆向物流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社会资源消耗、促进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同时逆向物流的开展也为废旧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铺设了渠道,使废旧产品在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增加其价值,节约了大量社会资源。
  
  二、构建循环经济中发展企业逆向物流的困难及问题
  
  1.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的冲突。我们通常指的正向物流是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流动。而逆向物流是从消费者向生产者的流动。其中部分逆向物流业务与正向业务在加工、库存、配送等环节可能会相互冲突。在紧急情况下,企业为了使常规物流业务正常运作,不得不放弃逆向物流业务。此外,逆向物流业务对企业的生产能力、物流技术、信息技术、人员素质、组织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供应链上风险逐级放大。逆向物流虽然能使下游客户减少或规避经营风险,但由于采取宽松的回收策略而加大了自身的风险,即风险由下游往上游转移。另外,供应链也存在需求信息逐级放大效应,即“长鞭”效应,致使上游所获信息严重失真。上述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供应链的风险逐级放大效应更加明显。
  3.经济利益、环境效益的矛盾。由于环保法规的约束,企业必须通过产品回收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危害,以达到国家的环保标准。然而,产品回收却不一定能带来经济利益,甚至造成亏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以采取政府或行业协会补贴的方式促使企业运作逆向物流业。
  4.产品回收的不确定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逆向物流系统往往难以确定回收产品的时间和数量,造成回收产品的需求和供给难以平衡。从信息获得的角度来讲,许多企业不容易获得可以正确分析产品回收处理问题的信息。因为这些相关的信息通常都相当的分散,有的信息在公司内部,有的在整个企业链中,有的信息甚至是无法取得的。所以这对废旧产品的回收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三、我国发展逆向物流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逆向物流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物流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一些知名企业已经注意到逆向物流所蕴含的商机并将其作为强化竞争优势、增加顾客价值、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发展逆向物流促进我国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显的尤为重要。为此,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1.尽量减少商品回流和残次品的出现。通过供应链内各个节点的联动化、一体化的物流流程的设计,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逆向物流。如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如何使回流产品后续处理更加容易,以便于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对流通过程中的包装物的设计上,要尽可能的减少利用资源,而不仅仅是强调包装的回收和重新利用。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减少客户购物的盲目性,这样也可以减少逆向物流的产生,节约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2.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产品的回收不一定能带来经济利益,甚至造成亏损。逆向物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企业的边际成本大于对社会产生的边际效益而导致的外部性问题,会导致企业的投入少于社会的最优逆向物流投入水平。政府这时必须在政策、法规、税收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补贴,尽可能是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提高逆向物流的水平,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利用科学理论指导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的构建。首先,建立基于供应链集成的逆向物流组织模式。现代物流已进入了供应链管理阶段,要求供应商、生产商、中间商对市场变化同步作出反应。逆向物流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涉及到供应商、生产商、中问商等各个节点以及顾客。任何某个节点逆向物流没有处理好,就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逆向物流的速度和效率,所以必须加强供应链各节点的合作,建立契约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其次,建立集中的退货中心。为了避免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冲突,国外大型企业的解决方法是建立返品中心,对逆向物流和正向物流做分流处理。返品中心集中分类,处理企业逆向物流过程中的所有产品,并将其送到最终的归属地。由于是专业化经营,逆向物流的配送设施可以高效的利用,有效降低了单位逆向物流产品的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由于成本原因,可以由第三方或几家企业合伙建立返品中心,降低单个企业的成本,实现专业化的逆向物流管理。另外,引入第三方逆向物流。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第三方逆向物流逐步成为逆向物流发展的趋势。第三方逆向物流的引入一方面有助于利用专业化经营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将使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能力的提高。这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4.加强政府立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相关立法的严格,相关法律也越来越多的关注产品的最终责任问题。企业必须主动承担起更多回收产品的责任,以避免法律的制裁。另外,消费者日益高涨的呼声要求企业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品和加工流程对环境的影响。这也使得企业考虑投入重力对已使用过的设备进行再生产,回收和废弃处理。我国目前虽然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但相关法律还不完善,需要研究建立和完善关于循环经济和逆向物流的法律体系。当前要抓紧时间制定和颁布《再生资源法》、《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等专项法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行业对环境保护和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的法律责任,规范其经营活动,逐步将循环经济与逆向物流的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5.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树立循环经济的意识。循环经济的绿色消费理念的特点是消费的生态化和科学化。绿色消费又称可持续消费,企业通过绿色营销把一种“绿色理念”传达给消费者。促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主动进行绿色消费。它强调适度的消费规模、合理的消费结构和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国贸系
  
  参考文献:
  [1]马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火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4.
  [2]陈春霞等.循环经济下物流体系的重构与大力发展第三方逆向物流[M].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