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水资源安全保障

2007-12-29 00:00:00
人民论坛 2007年6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福建省水利而言,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保障”,即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安全保障和防汛安全保障。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十一五“期间,水利服务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村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强化海堤加固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消除水库工程运行安全隐患,启动实施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建设,实现95%以上大中型水库和水闸正常运行。推进农村除涝工程建设,粮食主产区排涝基本达到5~10年一遇标准。
  改善农村水利设施。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整合各级政府财政支农资金,逐步扩大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农业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的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田间排灌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等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完善农田排灌体系,推广和普及喷、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标准化渠道建设,搞好渠道防渗。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兴建小型水库、小山塘、山地蓄水池等山地水利工程项目,以增加调洪和供水为中心,加大蓄水工程建设力度,逐步建立有效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长效机制,实现全省初级水利化。
  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开展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重点产区的基本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实施千万方山地水利工程建设和年十万亩旱片整治工程,提高建设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比例。推进围垦工程建设,发展滩涂围垦面积14万亩,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后备资源。
  改善农村生活设施,全面满足农民最急需的基本生活需求。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巩固农村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继续实施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加大农村自来水建设和推广力度,解决好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的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继续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加大对水污染综合治理力度,继续实施千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实施严重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工程、示范小流域工程、水库库区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技示范园和崩岗侵蚀综合治理等“五大治理专项”和构建水土保持监督保护、监测评价、普及教育、科技推广“四大支撑体系”,推进主要江河水源地及沿海风沙侵蚀地带以及崩岗侵蚀劣地等严重水土流失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与生态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