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建设
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沟通制度、重大事项酝酿制度和常委会工作例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的工作运行机制
县(市)区党委领导班子肩负着县(市)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使命,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县(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积极适应县(市)区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新格局,不断规范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从机制和制度上保障新班子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有效地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宁波市委针对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后配备改革的实际情况,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职责分工,作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沟通制度、重大事项酝酿制度和常委会工作例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的工作运行机制。
规范和完善议事决策机制
明确议事决策范围。主要讨论制定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指示和本级党代会决议、决定的措施,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等,做到“抓大放小”,减少议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决策效果。
健全议事决策规则。建立重大事项酝酿会制度,加强决策前的沟通,强化常委会的议事决策职能,对议事的范围、议事的程序、参与的人员和决策的过程、决议的形成和执行作出具体的规定,明确划分需要提交常委会讨论决定的事项,特别是要明确界定“四重一大”事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编制、重要干部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建立常委工作例会制度,完善日常通报制度,形成经常性的议事机制,便于常委对全局工作的了解和把握等。
规范议事决策程序。按照确定议题、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科学论证、逐项表决、公示通报等程序进行,使议事决策活动建立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广泛参与、寻求共识的基础之上,确保议事具有民主性、决策具有科学性、决议具有权威性。
规范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工作定期沟通制度。建立主要领导定期碰头议事制度,交流研究党委重点工作,加强书记与常委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重大议题事前个别沟通制度,在议题提交讨论前进行个别沟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以保证表决时形成一致意见。
建立健全工作督促落实制度。探索建立分类推进工作的机制,建立重大工作进度分析制度、跟踪督办制度,定期汇报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既KsZId3SfTZsUQXErZuGpwMGLRz8UrnPmtxaDHpMWsQU=定的部署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建立常委牵头协调抓工作落实制度,防止出现凡事都要专职副书记或书记牵头协调的状况。
建立健全谈心交心制度。县(市)区委书记要切实担负起维护团结的政治责任,带头经常与班子成员谈心,协调好与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关系,及时疏导矛盾分歧,统一力量;建立常委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规范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规范干部用权行为。加强干部用权行为的制度体系建设,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推荐提名、酝酿讨论、决定任用等环节,明确市委及县(市)区委主要负责人在用人上的权力范围、运行程序和承担责任;健全定期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推荐后备干部制度,规范和制约市委及县(市)区委主要负责人的用人行为;健全党政主要负责人用人、用权年度述职评议制度,积极推行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检查,加强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用人、用权行为的监督。
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完善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制度,规范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制度,扩大通报范围,畅通反映渠道;坚持和完善巡视制度,强化巡视监督的力度,充分发挥上级监督的作用;探索建立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实行代表定期活动和提案制度,建立代表提案的处理和回复机制,尝试党代表列席常委会、全委会的做法。
拓宽群众监督渠道。积极推进党务、政务信息公开,扩大党员和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行重大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通过民主恳谈会、协商对话会、民主议政日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接受社会的监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加强民意反馈渠道建设,建立网上民意调查系统,开设群众参政议政论坛,使群众的意志和要求能够及时得到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