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由于受自身数学素质的限制以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理解的不同和对相关教材内容统筹能力的差异,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深深的影响着学生.做为数学教师,怎样利用个性化教学风格,提升具有探索精神和活跃思维的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值得每一位老师探讨的话题.下面就以一节《正弦定理》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个性化教学.
1 善于抓“小品”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出现,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教师要抓住契机,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适时的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在大标题下的局部,教师随机应变,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问题,在浅显简单的知识层面上八方联系,因势利导设计一个个生动的“小品”,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师:请同学们回忆在初中学过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短暂的沉静之后,经交流讨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回答的闸门一下子打开,同学们争先恐后,从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到勾股定理,到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甚至说到三角形的五心,…,林林总总,他们不求全,知道啥就说啥,自由得很.
生:△ABC的内角和是180°,即A+B+C=180°.
师:它在解三角问题中起什么作用?
噢,三个角中一个角可以用另两个角来表示,也就是说三个角的问题总可以化成两个角的问题.紧跟着在黑板上写出一道题:在△ABC中,sinA(sinB+cosB)-sinC=0,问这个△ABC有什么特征?
由C=π-(A+B),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