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数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07-12-29 00:00:00卢高东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2007年3期


  注重“数学探究”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本文结合笔者一学期两个模块的教学实践,论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1 重视教材“探究”素材的教学,培养数学探究习惯
  
  与大纲教材相比,新课标教材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增加“探究”素材,人教A版必修1、必修4两个模块共有37个探究素材.如何处理好这些内容,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教育功能,是每个数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数学课堂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尝试过程的研究,加上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全方位地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追求真理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类比、归纳、猜想、论证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1人教A版必修1第33页的函数的单调性的“探究”问题.
  画出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
  (1)这个函数的定义域I是什么?
  (2)它在定义域I上的单调性是怎样的?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按步完成这个探究,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写出它的定义域,说出它的单调性,并用定义加
  以证明.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并及时作出概括和评价,共同归纳出探究过程的四个部分,即画图象、写出定义域、判断单调性、证结论,强调整个过程的难点重点即在单调性证明中要注意到分式问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