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大对党“必须深入群众”的探索与启示

2007-12-29 00:00:00乐基伟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7年9期


  在党史研究中,一般认为中共“二大”的召开是建党任务完成的标志,因为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不仅提出了党长远的奋斗目标,也提出了当前奋斗的目标,这是党成熟的表现。这个论点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人们往往根据纲领来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但是,仅仅提出纲领是不够的,一个政党是否开始成熟,不仅反映在其能否提出符合国情、民意的奋斗纲领,还要看它是能否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组织。因为纲领是政党的行动目标,组织是实现目标的保证。不论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还是和平竞选的方式执政的党,都必须具备组织的支撑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时候,就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明确要求有3个以上党员就应该成立党的组织。列宁更是强调,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不仅要承认党纲和在物质上支持党,而且一定要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认为这是作为党员的必备条件,这样才能保持党组织不涣散,才能保持党的战斗力。
  但是由于党的“一大”在召开时受到党员人数少等条件的限制,对党的组织建设问题涉及得不够深入,这个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中共“二大”的身上。
  中共“二大”在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我们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我们既然不是讲学的知识者,也不是空想的革命家,我们便不必到大学校到研究会到图书馆去,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我们既然要组成一个革命运动的并且一个大的‘群众党’,我们就不能忘了两个重大的律:(一)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二)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和练训(训练)。”①
  在这里,中共“二大”提出了党“深入群众”必须遵循的三个重大原则,一直为今天所遵循。
  
  一、“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层次上提出了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是“二大”。
  党的“二大”认识到:要真正把自己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政党,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党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并在制定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还特别作了说明:我们之所以要制定这个决议,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成功的党,成为能够实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大的群众党。这个党不是学会,不是少数人空想的革命团体。“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我们的活动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②
  党的“二大”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不能离开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正如刘少奇1945年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的:我们共产党人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识。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事业,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我们的一切纲领与政策,不论是怎样正确,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的拥护和坚持到底的斗争,都是无法实现的。曾经长期从事党的领导工作的陈云也多次告诫人们:“历来的经验证明,没有一个脱离群众的党组织是巩固的。”“要站得住脚,就得有群众。……没有群众,一定失败,死无葬身之地。”③可以说,党的“二大”为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基础。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中共“二大”不仅科学地认识到,党的一切工作都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工人们目前利益而奋斗”,“我们要随时证明和解释给工人知道:只有共产党是工人的先锋是工人的政党”。同时要注意“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如果贫苦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④
  
  二、党要深入群众,“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
  
  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指出:我们既然是要建设一个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就要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在“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⑤这里所说的“适应于革命”就是满足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的需要,这里所说的“组织”主要是指党的基层组织,也就是说,要建立能够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开展工作的基层组织。
  马克思对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在哪一层面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列宁在创建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时候,反对把支部作为竞选工具,认为在“工人党中同群众有直接联系的先进分子所领导的地方党支部,尤其是工厂党支部,——这就是我们赖以建立起革命的社会民主主义工人运动的不可动摇的坚强核心的基础”,提出了按生产单位来设置党的基层组织的原则。⑥
  由于建党初期,党员人数少、影响小,也不具备列宁所提出的按生产单位来设置党的基层组织的可能性,所以在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上,只是简单地规定了:“有五名党员的地方可建立地方委员会”,“在党员人数超过五百,或已成立五个以上地方执行委员会时,应选择一适当地点成立由全国代表会议选出之十名委员组成之中央执行委员会。”⑦对党的组织体系,特别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如何设置,设置在社会的哪一个层面没有更多的涉及。
  中共“一大”以后,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全国党员的人数也从50来人发展到了195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在中共“二大”被提上议事日程。
  中共“二大”初步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从中央、区、地方、支部和组5个等级的组织设置体系,并在“二大”通过的《党章》中规定,在各农村、工厂、铁路、矿山、兵营、学校、机关及其附近,凡有党员三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隶属地方支部。一地方有两个支部以上,经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许可,组成地方执行委员会。有两个地方执行委员会以上,组成区执行委员会。最高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党员代表大会的各种决议,审议及决定党的政策和工作方法。⑧
  虽然中共“二大”没有明确规定哪一级属于最基层的组织(1925年党的“四大”才明确把“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的一级组织),但是提出了党的最基层组织必须是建立在农村、工厂、铁路、矿山、兵营、学校、机关及其附近的要求,也就是说,提出了党的基层组织要设立在社会基层这一基本原则。正如后来刘少奇所总结的,要把“我们的党组织基础放在社会组织的细胞中”,⑨因为它决定着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细胞之间的距离,决定着党组织功能的发挥。人们对党的看法,往往是从对基层党组织的认识开始的,对基层党组织的疏远,也是对党疏远的开始。
  中共“二大”对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这一原则,为以后“支部建在连上”提供了依据,并通过“支部建在连上”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一盘散沙的社会凝聚成一个整体,造就了今天的中国。
  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国家与社会二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已经开始从单位转向了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样应该遵循中共“二大”对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这一原则,将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从单位全覆盖向社会全覆盖转变,才能实现党凝聚群众,整合社会资源的核心作用。
  
  三、党要深入群众,必须规范对党员的训练
  
  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教育工作,因为党员是实现党的纲领和执行党的路线的主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党员去贯彻,党的任务要靠党员去完成。党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组织的战斗力,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党的“二大”认识到,要实现党的奋斗纲领,除了必须有适应于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的组织外,还需要对党员实行适应于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的训练。党的“二大”指出,对党员的训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有铁的纪律,“凡一个革命的党,若是缺少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二是要求党员认识形势,使党员不只是在言论上,重在行动上表现出是共产主义者,党员必须牺牲个人的感情意见及利益关系以拥护党的一致。⑩
  中共“二大”以后,“教育党员,组织党员学习”逐渐成为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责,从党的“七大”开始,成为一名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在以后的历史重大转折时期,我们党都是首先针对党员队伍中在思想、组织和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抓党员的教育和训练,并不断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活动载体,不断地探索让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教育管理机制。
  中共“二大”提出的三大原则: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贴近社会最基层;对党员开展有理想、讲纪律的教育和训练。三大原则抓住了基层党建的三个关键问题,对今天党的建设如何以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线,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构建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的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做好发展民利、解决民困、维护民生的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②④⑤⑧⑩《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50、51、44、67~68、52页。
  ③《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5、315页。
  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章程草案》《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8页。
  ⑦⑨《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版,第3~4、95页。
  
  作者单位:中共静安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王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