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2007-12-29 00:00:00李丽婷
会计之友 2007年34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在会计高职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重点阐述了其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应注意的问题,以使这一教学方法能更好地为会计教学服务。
  
  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商学院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和倡导的一种模拟实验的教学方法。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但一直主要用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法学、临床医学、市场营销等学科领域。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是现代企业会计教学的主流方法,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故尝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有着现实的意义。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在会计高职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
  
  案例教学法与讲课中的举例说明有着本质区别。讲课中的举例说明一般是用来肯定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主要是为传授理论服务的;而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讲课开始于实践,从实践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发现规律,提炼理论,然后使理论回到实践,并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会计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社会需要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会计案例教学法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准则”及相关“制度”等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适时的变动,会计专业的学生只有“会学”了,才可能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成为知识的主动者。高职会计专业强调的是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而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为这一教学目标的达到提供了一种可能。
  当然,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还会受到相关因素如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的制约,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同时,案例教学法本身尚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不断充实与完善。
  
  二、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以案施教
  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会计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例如:在《基础会计学》会计等式的关系教学中,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不好理解,在教学中可这样设计:
  1.给出案例:某公司要创办下属原料工厂,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首先公司要有资金,资金可以自己投入或别的单位、个人或外商投入。若不足也可向外界金融机构借入。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总结可知资金来源的两条途径:
  一是投资者投入→形成所有者权益;二是向债权人借入→形成债权人权益(负债),这两项就构成了权益。
  3.启发思考:公司筹足了资金后如何运用呢?
  4.学生讨论:公司要用筹集到的资金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无形资产、原材料等。
  5.教师概括与总结:公司用这些资金建造的厂房、购买的机器设备、无形资产、原材料等,这便是一个资金运用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企业的资产。从而得到下面的结论: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学生充分理解了“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这一知识难点,同时对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的理解和掌握也就迎刃而解了。实践证明,通过以案施教,不仅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克服死记硬背的缺点,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讨论与分析
  会计案例讨论旨在说明会计案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学生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会计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热烈讨论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但要注意,老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如债券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买方和卖方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老师则在学生讨论比较成熟的时候提出新的问题,如当债券以不同的价格发行时候,双方又该如何处理?这样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会计案例广泛地讨论后,应要求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进行账务处理时,通过分析复杂的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物资采购案例,可以结合购入物资的成本构成、相关税金、销售折扣、不同的销售方式、结算方式等知识点来归纳分析,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三)案例“演习”
  所谓案例“演习”,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训练。例如,在《企业财务会计》关于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教学中,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学生却很不耐烦的局面,而实际工作中,学生仍可能不会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及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还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并且通过一种结算方式的模拟操作,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
  (四)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的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能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因此,每次案例教学后要求每个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既可以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三、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更新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但有时采用案例教学法未必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案例教学组织是否得当的问题,因此在会计案例教学中还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案例的来源与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和相关性
  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题材来源广泛,可以是教材中现成的;也可以是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的;还可以借鉴他人的或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总之,教师对所讲的案例要精心编排,紧紧扣住教材中的知识点,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针对实用性、相关性、典型性的原则进行加工整理,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二)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会计案例教学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但是会计案例教学并不排斥讲授法。就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而言,会计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解决,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因此,笔者认为,会计课程的教学,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从头讲到尾,也不宜整个课程全部使用案例教学。
  (三)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应相辅相成
  其它教学方法除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讲授方法外,还包括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实习等方法,对待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应避免两种倾向,1.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2.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替代其它教学方法,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实际上,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并不是会计专业中的每一知识点都可用案例教学法。
  (四)教师要精心准备,形式多样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又可以进行逼真模拟训练;既可以进行个人练习,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企业财务会计》有关会计业务核算的教学中,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则教师免不了要先介绍所设置的账户,然后讲分录编制。而在讲授账户设置这一内容时,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学习兴趣。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即先将发生的经济业务给学生,要求其核算,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怎么核算?此时再指导学生学习有关账户知识,学生便会因学习目标的进一步明确而增加学习兴趣。
  (五)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应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即引导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以“主体”的身份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总之,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选择、领悟去获取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必须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规章制度和相关专业方面的实际材料。同时通过自修、进修、培训等手段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