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楼梦》不仅有文学价值,其理财思想也不乏闪光点。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红楼梦》中的理财经验,也剖析了其囿于条件而未能解决的一系列理财问题。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也是一本管理大作。贾府规模庞大,管理特别是理财尤显重要。贾府兴时,王熙凤、探春和宝钗等理财尚有一些成效,而后来由于府中上下奢费逸乐终致衰落。贾府的盛衰之变说明了“俭兴奢败”的道理,可谓“成也理财败也理财”。
一、《红楼梦》理财思想的闪光点
《红楼梦》给我们展示了三种类型的理财人才:一是执行型人才,王熙凤既具有管理才能,又有较好的执行力,她心眼很多,而且办事干练,在贾府兴旺时期将荣府治理得有一定的条理和秩序;二是改革型人才,探春虽是妾生, 且又未出阁,但她办事果断,棉里藏针,勇气可嘉且具有创新思想;三是协调型人才,宝钗能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还会柔性管理, 能使被管理者都口服心服。她们三人在管理方面都有一些可取之处,都有一些理财的闪光点。
(一)积极理财观
探春在理财方面积极主动,善于捕捉理财的信息,转变理财观念,变消极理财为积极理财,变“消费型”经济为“生产与消费型”经济,既节流,又开源。第56回探春过年时到赖大家做客,在与赖大家的女孩闲聊时,探春无意之中了解到赖大家的园子有人包了去,除他们带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赖大家的新机制、新模式使探春颇受启发,掌握了很好的信息。虽然她此时尚未代理家政,但志存高远的探春是个有心人,为她日后理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熙凤也善于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和弊病。第13回在协理宁国府时,对宁国府做了一次家族诊断。她极其尖锐地指出,宁国府存有“五大弊病”———“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委;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只有先找出这五大弊病,王熙凤才能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理财责任观
王熙凤应对宁府五大弊端的措施之一是建立宁国府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进行职责分工,把任务落实到人,要求做到各司其职。凤姐命彩明订造簿册,传来升媳妇,要家人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第二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她根据举办丧事和家务活动的各项任务加以分类,管事、管人、管物分工明确。1.管事的分为几类,以四人到二十人为一组,有管人客来往倒茶的,有管本家亲戚茶饭的,有灵前上香添油的,有挂幔守灵的,有管杯碟茶器、酒饭器皿的,有管上夜监察火烛、打扫地方的,余下的按房分开,某人守某处,所有桌椅古董,各类器皿,痰盂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照样赔偿。2.王熙凤还对负责管理的人提出要求,要来升家的每日总揽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报告。若有徇情,一经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3.吩咐管物的按数发与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等物,一面发交,一面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清清楚楚。正是由于王熙凤 “事有人办,物有人管;职责分明,各司其职”的管理,宁国府的事情才办得井然有序。
(三)理财控制观
贾府规模很大,费用和开支是笔很大的数目。贾府的管家们在费用控制方面有一些可圈点之处。如第55回探春、李纨和宝钗在王熙凤生病以后,由王夫人临时指定代理“管家”。探春一接手,首先就对财政开支上的两种宿弊开刀。第一刀砍的是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一年各八两银子的费用,因为这一项开支其实是以他们上学为名津贴给袭人、赵姨娘、李纨的,而她们三人本来就各有月银,不必再重复开支。第二刀砍向小姐们重复支付的头油脂粉费2两银子,理由是每个姑娘每月已有2两月银,再发银子属于重复、浪费。此三刀引起广泛影响,显示了探春敏锐的观察力和魄力。
凤姐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对采购费用也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她通过职务不相容原则来控制采购费用。凤姐亲自掌握授权和审核两项大权,执行、记录和保管这些不相容的需要相互牵制的职务由不同的下人担任,例如:丫环彩明为记录员,买办设采购员,库房设保管员等。以王兴媳妇的一次买线采购为例:王兴媳妇先向凤姐报称“领牌购线,打车轿”,然后将一个帖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帖,知“数目相符”后,又命彩明登记,才取荣国府的对牌掷下。王兴媳妇方去采购……待王兴媳妇交过牌,取了买办的回押相符,然后方予领取。这样一次采购的财务控制非常严密,将内部牵制控制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宁国府下人们不敢再“滥支冒领”。
(四)理财效益观
1.盘活土地资产。第56回探春受到赖大家花园管理的启发,提出了大观园新的管理方案,变“支出”为“收入”。赖大家的花园没有大观园的“一半大”,探春感到大观园中所生产的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等,一年值四百两银子,没有合理利用,完全被糟了。她提出委派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可以一举多得: “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然一年好似一年了,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致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成年家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连宝钗和李纨对这个盘活园子的方案也都称赞叫好。
2.盘活货币资产。贾府有很多的流动资金及个人的私房钱,这些钱在王熙凤放高利贷的营运下,产生了资金效益。王熙凤让她的陪房旺儿替她经管放债的事,周瑞则是王夫人的陪房,他在荣国府“经管地租庄子银钱出入,每年也有三五十万来往”。荣府及至被抄家时,还有成箱的借票。王熙凤还通过推迟或者减少丫环们的月钱放高利贷。第39回,袭人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太太屋里还没放,是为什么?”平儿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两天就放了。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王熙凤通过高利贷为荣府谋取了很多利益,但她也为自己搞到了不少体己钱。李纨不禁惊叹道:“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
3.盘活固定资产。《红楼梦》也有数处描写了贾府的典当活动。第53 回王熙凤想到了要拿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第69回贾琏为发送尤二姐,向王熙凤要银子,王熙凤说:“什么银子? 家里近日艰难,你还不知道? 咱们的月例一月赶不上一月,昨儿我把两个金项圈当了三百银,使剩了还有二十几两,你要就拿去。”《红楼梦》写贾府的典当,也是为了反映这个官僚地主家庭渐趋没落衰败的过程。虽然是王熙凤故意哭穷,但由于贾家奢华浪费,经济亏空,此时王熙凤能够借典当来盘活一些资产,筹措资金应付各种开支,不失为一种暂时解决问题的理财方法。
(五)理财法治观
探春管理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不讲情面,严格执行。探春刚上任就碰上一个难题,赵姨娘之弟赵国基(也就是她的亲娘舅)死了,吴新登媳妇故意不说以前丧葬补贴的数字,也不出主意,要看看这位年轻无经验、且与生母有关的新管理者如何处理。而探春依然是按制度行事,查明旧账,依照往例“赏银”,一两不肯多加。弄得生气的赵姨娘亲自出马,向探春兴师问罪。王熙凤也派平儿来说情。面对压力,探春既不屈服,也不手软。为了维护“制度”,她坚决顶了回去。探春在与李纨、平儿商量削减开支的时候,平儿都表示凤姐已经想到了,只不过没有去落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表现了她的理财技巧和管理能力,而对荣府很多问题却怎么视若不见呢?精明的王熙凤自然是考虑到层层叠叠的利益关系,怕得罪了人影响自己的权利地位。而探春则不同,更多按规则和道理行事,很少考虑人情面子;对事不对人,也不怕得罪人。这些都说明,对管理者而言,不能有私心和受关系网的束缚。
二、《红楼梦》中揭示的理财问题
《红楼梦》虽然展示出王熙凤、探春、宝钗等人的管理经验,但由于贾府所处的社会背景和贾府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也不可避免暴露出了贾府理财的一些问题。
(一)过度膨胀的人员问题
人口膨胀是贾府最重要的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随着“奴役模式”的升格,造成日益严重的人力浪费。贾府第一代创业者刚刚转入“纯”消费的时候,“主子”、“奴才”都不会太多。至几代以后,“合族”上下已经“四五百人”,其中“主子”二三十人,基本人均二十多个仆人和丫鬟,单是贾母一个就役使八个大丫头,二三流丫头若干。秦可卿的丧事,由王熙凤主办,单是第一次点卯,涉及的“婆子”、“丫环”就达一百零六人。人口的迅速膨胀使得这个大家族增加了大量的日常开支,加上管理层的日益铺张浪费,在贾府的收入来源相对固定甚至日渐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肯定就会越来越入不敷出了。
(二)奢华浪费的理财环境
贾府铺张浪费严重,为排场和面子花费了很多的银子,生活也挥霍糜烂。从过个年两三千两银子都不够,推算每年正常消费均在数万两,还不算婚、丧、寿及其他大额消费了。从当时的谚语“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就可以看出贾府是怎样的奢华。1.政治消费。第18回元妃省亲,为供赏玩,花几万两银子搞了个园林建筑大观园,加上省亲仪典所需的人力财力,所耗银子的总量虽然没有详细披露,但仅仅“下姑苏请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一项“小事”,就动用了三万两银子,省亲的总消耗量也就不难推测了,估计也在十万两以上,连贾妃都默默叹息奢华过费。2.宗教消费。为求福祉贾府中本有个规模不小的家庙,还在城外又修造了个铁槛寺,并且逢节庆、红白大事,就时常去拜祭,拜祭时车乌压压地占了一街。3.婚丧寿事消费。第55回凤姐讲婚庆每人要花上万银子。加上秦可卿的风光大葬:“好生预备新鲜陈设,多请名僧,以备接灵使用。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4.日常生活消费。贾府衣食住行极其奢侈:凤姐穿“大红洋绉”的皮裙,黛玉穿“大红羽缎”的褂子,宝琴有用野鸭脸颊上的毛织的凫靥裘,宝玉穿用孔雀毛纺成线织的“雀金呢”。用的是进口舶来品,西洋玫瑰露、猩红洋毯、玻璃炕屏、金西洋自行船、波斯国玩具、“西洋珐琅黄发赤身女子”装璜盒子的洋烟……“单管穿罗罩纱,吃的戴的,都是人家不认得的”。吃的可谓是玉盘金樽,过一个年“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 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可见贾府的生活是何等奢华浪费。
(三)严重匮乏的资金来源
贾府是典型的“官养体制”,资金来源很少,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定期到礼部领取的“赏银”。第53回贾蓉去了一整天,才领回来。至于数量,只够“世袭穷官儿”过一次年用的,大约三四千两银子,似贾府这样的庞大消费集团,是不放在眼里的。二是十几处“庄子”的租赋,这些“庄子”是 “皇封”,也是“官养体制”的一种体现。在第53回,庄头乌进孝说宁国府有庄子八九个,荣国府的庄子虽然在数量上也是八九个,但面积却大于宁国府庄子几倍。荣国府一年的租赋总额为“二三千两银子”,宁国府的收入也就只有千把银子。这点收入,恐怕连过年的开销都不够。三是贾政的“官俸”。贾政是贾府中唯一正式做官的人,他的收入是多少,书中没有直言,只写了他还需时时从家里寻求贴补。清朝官吏,做清官没法活的,知县的月俸只有几两银子,连“中央”级官吏的月银也只有十几两、二十几两。贾政一年的“官俸”可能也就只够办一些小事吧。其他零星来源也不过数百两银子,另外加上王熙凤放高利贷所得,这几个来源加起来也不到一万两银子,与贾府的挥霍相比远远不够,难怪要亏空了。
(四)浅尝辄止的理财改革
贾府也有两次改革,一是凤姐协理宁国府,二是探春兴利除宿弊。但改革只限于一事和一园,改革的范围太小,仅限于小事情,其他还是老样子,因此不能解决贾府的问题,无法改变大环境,也就无法摆脱衰败的命运。王熙凤和探春的改革都是只针对下人的,基本没有针对上层特别是几个权重人物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的措施,王熙凤曾经向尤氏介绍过自己的成功经验———“只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就完了”。 “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喜欢,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她。”说明王熙凤唯贾母命是从,怎么会改革到贾母等人的头上去呢?探春毕竟也是未出阁的小姐,未经手过贾府的大事,大事基本上是王熙凤一手操办的,所以探春看到的也只能是基层的问题,对“上”和“大”的方面未作深思。另外两次改革也都是暂行代理,行而不久,政策没有连贯性。凤姐处理丧事后也回了荣府,贾珍和尤氏的管理依旧混乱。探春的改革待凤姐康复复出后,也一切又回到旧的轨道上去了。何况大观园里大故迭起,风雨飘摇,哪里还能进行什么改革! 王熙凤和探春做了点修修补补的事情,但她们决不能挽狂澜于既倒。
红楼梦的理财思想是儒家和法家的思想相结合,既强调义利的统一,又突出制度的约束。红楼梦的理财思想即使对于当今建设节约社会,其经验还是很有宝贵价值的,当然贾府的理财问题也很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