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家宝总理2006年底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之后不久,《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明确提出要从经营国有企业向管理国有资本跨越,着力打造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看来,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值得解读。
《意见》特别给中央企业进行了使命性的定位,强调央企资本调整需要承载更强的国有经济特定使命,通过国资投向调整和国企股权优化来推动国资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国有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中;向企业所拥有的强势产业和主导业务集中。这“四个集中”自然需要合理收缩战线,将重点投向特定产业链中的基础产业、基础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础原材料、基础元器件和关键技术领域,使国资在跨区域、跨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矿产资源、能源开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打造国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其内在的实现路径值得选择。绝对控制力志在掌控七大重点板块: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航空运输和航运等行业。这就需要通过国资的总量增加和结构优化等措施来进一步提升其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将其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培育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较强带动力意在基础扎实:基础性和支柱性领域通常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和科技等行业。国资对这一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要保持较强的控制力,在国资比重可能适度下降的同时,明显提升其国资的带动力。也就是说,适时选择行业内有较强带动力的重要骨干企业,由国资绝对控股或有条件地相对控股,并重点调整重组其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培育较强的国际竞争实力,为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必要影响力折射其他产业:除了上述两类之外的其他行业和领域,国资可以保持必要影响力,这些其他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商贸流通、投资、医药、建材、农业和地质勘察等行业。国资要在这一领域保持必要影响力,表现为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头兵企业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医药、农业、地质勘察企业保持控股,而对一般性企业,则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整合行业资源和市场,整合行业品牌的企业。
打造国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必然逻辑,势必通过财务投资的内存引擎。从财务的资本性投入与其衍生的匹配性产出的联动关系看,资本好像一颗种子,同样存在着“春之播种、夏之灌溉和秋之收获”效应。如何利用“杠杆原理”或“放大效应”来实现国资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法人框架值得选择。采用国有独资与绝对控制,少量国资可以控制较多的资产,此其一;横向放大与绝对控制,国资并不需要完全持有公司股份,只要持有多数股份,即有权决定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经营活动中获取收益,此其二;横向放大与相对控制,在横向联合的思路下,甚至只要拥有相对最大比例的股份,也同样能够实现相对控制,此其三;纵向放大与多级所有,国资可通过其子公司控制众多孙公司的资产,即纵向放大,使国资呈现更多更强的扩张功能,此其四。
国资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既是一个国有企业经济实力的象征,更是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每一个核心竞争力的写照。期待着在这份《意见》的指引下,国有企业能够焕发出青春与活力,国有资本能够真正在市场经济中跳动出更加扣人心弦的时代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