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

2007-12-29 00:00:00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5期


  2006年,广西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努力做好各项发展和改革工作,国民经济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发展局面,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2006年广西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经济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9.5%,地方财政收入跃上300亿元新台阶;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五年高于10%,经济运行稳健性进一步增强。
  
  (二)产业发展协调,结构调整见效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648亿元,增长7.1%。工业生产创近10年来最好水平,工业增加值完成1595.83亿元,增长20.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3.2%,提高2.2个百分点,升幅自1995年以来最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88.1亿元,增长38.3%。物流、商贸、金融、房地产、会展、社区服务和旅游业等发展势头良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1%左右。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2.4:37.1:40.5调整为21.5:39.2:39.5。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县域经济和非公经济得到新的促进和发展。
  
  (三)项目建设顺利,重点领域加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6.03亿元,增长27%。钦州金桂林浆纸一体化等93项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实现新开工,沿海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全面启动建设,龙滩水电站等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百色水利枢纽等37个重大项目实现投产或部分投产,桂林、南宁机场扩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沿海港口整合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国际大通道加速构建。全年新增高速公路134公里,新增电力装机210万千瓦。
  
  (四)“三会”举办成功,开放合作扩大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和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取得圆满成功。沿海地区开放开发全面启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想及广西沿海开放开发的举措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得到东盟有关国家积极回应,广西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同,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五)人民生活改善,社会稳定和谐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99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771元,增长11.1%。城镇新增就业27.34万人,新解决1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得到加强。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年初确定为民办八件实事基本完成,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较好地把握好了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努力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扩大经济总量,又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持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既突出工业化城镇化的主导地位,又切实加强“三农”工作;既加快经济建设,又注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坚持完善和深化发展布局。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在“十一五”规划总体框架下,重点研究制定工业化、城镇化、重点产业、人才发展、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等专项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提出具体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努力形成比较完善的发展布局。
  第三,坚持抓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以解决投资来源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吸引、集聚民营资本和区外、境外资本,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第四,坚持以开放合作促发展。抓住多区域合作的新兴机遇,提出和推动形成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重点的“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强与粤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强与内地省区市的合作,努力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更大的范围集聚资源,加快发展。
  
  二、全力做好2007年发展改革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7年广西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新兴机遇,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扎实推进开放合作和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发展环境和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提出了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明确了2007年广西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强基础、推两化,增投入、保重点,降消耗、提效益,抓改革、促开放,兴科教、求创新,重民生、建和谐”的基本工作思路和原则,突出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
  突出抓好有色金属、汽车、机械、铝业、制糖、食品、电力、钢铁、锰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加强制糖、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产业技术改造,培育形成矿产冶炼、农产品加工、汽车、钢铁、工程机械、医药、海洋、建材等十大类型企业集团。加快发展石油化工、林浆纸、生物质等新兴产业,以及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突出抓好城镇化建设。着眼于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加快南宁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其他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完善城市功能。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和建设好县城,抓好一批重点集镇的提升和特色塑造。突出抓好现代服务业。
  
  (二)着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
  结合做大做强农林资源型大工业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围绕做大做强制糖、林浆纸一体化、茧丝绸一体化、现代中药、生物质能源等农林型大工业,加快甘蔗、速丰林、桑蚕、中药材、木薯等农业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基础化建设步伐。结合发展县域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三)着力加快沿海地区开放开发,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加快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重点加快经济区规划编制,加快整合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大港口资源,加快建设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二期项目;加快金桂林浆纸一体化等在建项目进度,推进钦州1000万吨原油加工项目等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建设,抓紧抓好北海炼油厂异地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北海市铁山港工业区、钦州市钦州港工业区、防城港市企沙工业区的规划和建设;创新投融资体制,强化政策扶持,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城市间的合作和协调机制,形成推进沿海地区全面开放开发的强大合力。
  
  
  (四)着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全民创业
  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切实放宽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积极鼓励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放胆自主创业,着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健全促进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创业的支持和服务体系,着力培育本土创业;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全民创业、加快发展增添活力。
  
  (五)着力调整投资结构,推进重点领域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项目建设,重点是: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通道建设项目,农林水利重大工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资源开发重大工业项目,重大技改项目;节能环保和社会公益项目。全面启动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项目建设,促进一批民心工程和重大公益项目按时按质投入使用。
  
  (六)着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进招商引资
  积极参与泛珠三角、长三角、大西南协作等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拓展与福建、江苏、上海等省市的经贸合作渠道,促进东部产业加快向广西转移;着力将桂东地区打造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桂西地区以实施两广“十一五”扶贫协作纲要为契机,积极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突出抓好利用外资工作,重点抓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两广、桂浙、桂港、桂澳、桂台等各大类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协调服务机制,确保签约项目落地,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
  
  (七)着力开拓内外市场,推进消费出口
  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工作,积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参照外省的做法,建立由全区14个市政府及民间中介机构和企业共同组成的广西营销联盟,共同开拓广西工业品市场。主动适应国家外经贸政策的变化,突出抓好有比较优势产品向东盟国家出口,推进广西凭祥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等工作,努力扩大外贸进出口。扩大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外交流与合作重要平台的效应,全力办好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八)着力加强节能减排,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推广节能技术,推进节能型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对污染源管理和监控,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执行节能降耗和减少排放目标责任制,强化各级政府责任。
  
  (九)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围绕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继续抓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家庭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加快发展卫生、文化、体育、广电事业。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加强就业服务,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启动第二批1165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落实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做好防灾救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