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有两大热点话题:一是中央非常及时地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向国人警示。在充分享受了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条件也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恶化着。原本稀缺的土地、淡水、煤炭、石油、铁矿、有色金属矿总量以及生态环境的容纳能力等已经下降到极度危机的程度。因此,必须摒弃简单、粗放,不计资源成本地追求GDP增长的发展道路;二是地方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在市场需求复苏看好的刺激下,还在大干快上,争先恐后地抓住“机遇”,壮大自己,部分行业和地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愈演愈烈,而中央政府宏观调控部门遏制这一趋势的手段乏力。因此,如何有效贯彻中央的战略决策,在保持、发展经济增长好势头的前提下,遏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是我委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应该看到,当前的局部过热和以往的经济过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前的局部过热是市场配置资源发挥主导作用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做的,必须是以“三个代表”为宗旨,以保障国家整体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用法律的手段,制定能耗、物耗和污染排放的及格线,以此遏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具体设想是,研究出台一套针对地方、企业现有和投资新建的生产性项目的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总量上限控制数,建立一套完整的总量控制体制,强制性地要求地方、企业只能在上限允许的范围内扩大生产能力,否则国家有权对超过上限的地方和项目采取干预性措施。
首先,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对污染大,耗水、耗能、耗稀有原材d0780b9d2026d59ca66f864d3e8231ae料高的行业和产品制定产品单位排放、消耗标准。标准可以参照国际上的平均水平,技术上有条件的行业和产品也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现有水平,但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现有国情,做到标准适度。标准以法律形式出台,向全社会颁布,并以此计算出对具体企业排放和消耗的上限。对超出上限的企业,要求限期改造达标,仍然不合格的企业,只能是停产或转产。对全国各工业大城市,也要核定出每个市的生产性污染排放、耗水、耗能的地区上限,此上限可以随经济发展进行定期调整。如果一个城市要上生产性项目,首先要看这个城市的污染排放、耗水、耗能的上限有无空间,如果没有,要做的就是对超标企业进行关、停、并、转,以腾出空间容纳新上项目,否则不能上马。
建立这一制度有五点好处:
一是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施政准则。既避免了过去传统上的行政命令一刀切的做法,也符合已经出台的投资体制改革方案。既没有保护既得利益获得者,又没有封死进入的大门。只要技术先进,污染排放和消耗达标的都可以进入,多多益善,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
二是鼓励先进,排斥落后。单位污染排放少、消耗低的企业,大部分是已达到经济规模、管理先进、技术水平高的企业;低水平的小企业不可能做得到。
三是有利于逼迫地方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和鼓励企业进行跨地区投资。要发展地方经济,上新项目,首先要做的就是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否则腾不出空间容纳大项目。企业投资也会向那些有发展空间的地区转移。
四是可以统一同一产品的成本负担,扭转技术先进、污染少的大企业竞争不过落后小企业的悖理。
五是可以彻底改变现行的以付费购买无限污染权的现状。
最后,实行这一制度有可能推动我国在真正意义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科学的发展观,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我国有限的经济资源,顺利实现本世纪前20 年的发展目标。
在分析了好处的同时,也不能回避实施这一制度有可能带来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企业生产成本将会较大幅度地提高。但这并不可怕,只要是真正地、无例外的实施这一制度,生产成本的提高将是全行业的、整体性的,不会产生苦乐不均。并且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这一制度本身会迫使企业走技术创新、挖潜式经营的道路,缩短我国企业和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差距。毕竟这一成本是客观存在,不打入企业成本,最后还是由全社会来承担。
二是设计、制定这一制度将会花费一定时间,对今年的宏观调控作用不大。但这应该是一项治本措施,早动手比晚动手好,早动手,早主动。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