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重要动态

2007-12-29 00:00:00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5期


  政策动态
  
  国家发展改革委采取综合措施稳定天然气供应。为缓解去年入冬以来天然气供应偏紧状况,国家发展改革委采取了六大措施,有效促进天然气市场供需平稳,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一是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主要天然气生产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增加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二是加强监测和协调,做到有序供气,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协调解决;三是加强需求侧管理,制订天然气供应序位表,首先保证城市居民生活、公交及公共事业等重点用气;四是研究制订天然气利用政策,推动用气结构优化,实现有效合理利用;五是加强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工业项目管理,严禁盲目建设,促进天然气市场有序发展;六是加强对油气田及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安全保护工作,维护天然气供应体系安全稳定。
  三部委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布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一五”节水的重点领域是农业、工业、城市和非常规水利用。节水目标:到2010年,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115立方米,比2005年降低30%以上;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5%。生活节水器具在城镇得到全面推广使用。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通过《规划》实施,可节水69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节水200亿立方米,工业节水134亿立方米,城镇生活节水18亿立方米。
  
  经济运行动态
  
  2006年我国能耗水平同比下降。2006年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3%,增幅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万元GDP能源消耗1.21亿吨标准煤(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23%,这是自2003年以来能耗水平首次下降。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431万吨,增长1.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594万吨,增长1.8%。
  2006年我国钢铁行业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我国钢铁行业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据协会统计,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1.98亿吨标煤,同比下降8.8%;吨钢综合能耗645.12公斤标准煤,下降7.1%;吨钢耗新水6.56吨,下降14.9%。
  二季度国内外市场钢材价格呈上涨趋势。今年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呈回升之势。2月28日,宝钢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调价公告,钢材产品价格普遍上调。其中,热轧、普通冷轧、轧硬卷及电镀锌、电镀锡和电工钢产品均比第一季度上调200—300元/吨;高端紧缺的电工钢上调600—700元/吨,钢坯产品也普遍上调100元/吨。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全球钢铁需求强劲等因素影响,韩国多家大型钢铁厂商计划在近期上调钢铁产品价格。全球最大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集团也预计,今年世界钢铁价格将保持稳定或上升态势。
  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缓解三峡通航压力。三峡船闸从2006年9月15日开始为期一年的完建施工,其间只能单线运行,使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下降,给长江航运畅通带来了很大压力。为此,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部门采取了“客货分流、翻坝运输”措施,有关地方与中国三峡总公司、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互相配合、加强协调,采取了一闸室待闸、船闸四级运行等方式,极大地促进了船闸的高效运行。三峡船闸目前每天运行已达15.3个闸次,日均通过船舶100艘以上,日均货物通过量在10万吨以上。原来估计单线运行将下降运力60%,现在通过优化调度,船闸单线运力已达双线时的90%。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最近,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约占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我国大型民航客机百分之百从国外进口;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以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石化装备的80%、数控机床和先进纺织设备的70%依赖进口,彩电、手机的关键技术50%以上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我国的外贸总额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仅仅占外贸总额的2%。
  我国品牌经济发展面临九大问题。最近,商务部发布《中国品牌报告2006》。报告指出,我国品牌发展的总体水平与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程度很不相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品牌知名度不高;二是品牌资产价值有待提升;三是品牌国际化进程缓慢;四是品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五是缺乏先进的品牌理念;六是缺乏品牌经营长远战略;七是品牌经营策略有待完善;八是品牌资产运作不够成熟;九是缺乏品牌危机的管理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