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电力、煤炭、钢铁行业运行趋势预测

2007-12-29 00:00:00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5期


  (一)
  
  2006年,全国电力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供需形势进一步缓解,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为促进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预计2007年电力供需将呈现发用电增幅整体较高、大部分地区趋于基本平衡、部分地区供应偏紧、个别省区紧张仍需限电的走势,尤其是几个水电比重大且蓄水不足省区的情况需引起应有的重视。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 电力消费仍将维持较高水平。预计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1%。全国主要电网统调最大用电负荷预计达到4亿千瓦,同比增长12%,高于用电量增速。
  二是新增电力需求趋缓。国网区域2006年共有557万户完成用电增容,新增容量13508万千伏安,同比增长10%,南网区域新增用电容量2146万千伏安,增幅均比前几年有明显回落。
  三是设备利用率将有所下降。由于新增机组较多,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有一定程度回落,预计2007年将下降230小时,全年为5000小时左右,其中火电下降300小时,全年约为5300小时。
  四是全国电力供需紧张进一步缓解。六大区域电网总体均基本平衡,个别区域和部分省区市电网电量出现富余。但由于需求依然增速保持两位数以上及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时段性、季节性矛盾仍然存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西藏自治区由于负荷增长较快、电源新增较少,加之没有与区外联网,不能形成互相支援,藏中电网存在较大电力缺口。
  五是二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继续上升。
  据国网公司快报统计,一月份发电量完成25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其中,水电增长17%、火电增长31%、核电下降4%,增幅比较高。虽然有去年春节在1月份这一不可比因素,同时也反映出电力需求比较旺盛。
  一季度正值北方地区用电高峰,考虑当前经济增长较快、电力需求旺盛、新投机组较多、电煤供应总体较好以及去年一季度增幅相对偏低等因素,这期间发用电总体将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部分水电站水位不高、个别地区存在线路“卡脖子”、春节和“两会”期间保电任务重以及一季度容易出现极端天气等因素将会增加保电的压力,因此,预计一季度全国电力将呈现发用电增幅较大、个别地区会出现用电紧张、保证安全可靠供电存在一定压力的运行态势。
  (经济运行局电力处供稿)
  
  (二)
  
  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针对投资过快增长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措施,成效正在逐步显现,预计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进一步回落,煤炭需求增幅也将随之回落。同时,主要耗煤行业潜在的产能过剩格局不会改变,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步伐不会减缓,耗煤指标将继续下降。预测2007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增幅回落到6.5%左右,增长1.5亿吨左右。
  从煤炭产能看,根据在建煤矿规模和建设周期,预计2007年、2008年将是新增产能集中释放期。2005年新投产能力将在2.5亿吨以上。
  从煤炭运输看,大秦线、侯月线经过改造,2007年煤炭运输能力还将增长,但其他线路运输已经饱和。华中等铁路直达运输地区运力继续紧张。
  综合上述,铁路运力制约仍将是影响煤炭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以运定产的格局不会有明显改变。预计2007年煤炭供需仍将保持总体平衡、总量略显宽松的态势,但局部地区、部分煤种、个别时段煤炭供给过剩和紧张的现象将同时存在。从煤种看,优质动力煤以及强粘结性炼焦精煤供给偏紧,低质煤炭供大于求。从时段看,迎峰渡夏和冬季取暖期间局部地区仍可能出现供应偏紧的问题。
  从煤炭价格走势看,2007年,煤炭价格总体上仍将保持适度上扬趋势。这既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其合理性。主要是,随着国家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鼓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协商定价,原来长期偏低的优质电煤重点合COvuv6FoPj6ls9arRDZaEQ==同价格,必然按照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向市场价格靠拢。同时,近两年来国家集中调整煤炭产业政策,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煤炭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也必然推动煤炭价格上扬。我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低,如目前火电发电煤耗较世界先进水平高出20%左右。适度提高煤炭价格,有利于促进用煤行业结构调整与节能技术进步,有利于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以下政策措施建议:
  一是继续加强对煤炭生产开发的宏观调控,避免大起大落。一要强化煤炭开发规划管理,依据国民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生态环境承载力,确定资源投放和煤矿建设规模,从源头上控制无序发展。二要继续依法清理在建煤炭项目,坚决停止建设不符合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规避审核的违规项目,遏制盲目重复建设。三要进一步完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严禁超能力组织生产。四要密切关注煤炭生产、投资和市场供求形势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二是为煤炭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要抓紧研究建立有利于煤炭行业发展的财政税费政策,完善税费体系。二要加快煤炭增值税改革,降低税率,调整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将煤炭增值税负担降低到全国平均水平。三要比照中央企业主辅分离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做法,增加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的转移支付,尽快完成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主辅分离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四要尽快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加快煤炭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煤炭订货改革,大力推进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的煤炭市场体系建设。鼓励煤电联营、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按照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和成本充分补偿原则,加快研究建立科学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四是按照统筹兼顾、合理负担、循序渐进的原则,审慎出台各项政策。出台政策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听取行业和企业意见,统筹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做好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搞好政策衔接,防止政出多门。
  (经济运行局煤炭处供稿)
  
  (三)
  
  2007年,总体讲国际环境对钢铁工业的发展还是有利的。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近年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有所加强,土地管理、金融监管等相关制度和市场准入标准进一步完善,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有所缓解,有条件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同时,国家还将继续采取措施,抑制投资、信贷和外贸顺差的过快增长,因而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在2007年将会逐步体现。总体上讲,将对钢材保持一定的刚性需求,但需求增长幅度将会有所减弱。
  针对目前钢铁行业产能不断扩张,淘汰落后产能进展缓慢,国内钢材市场平衡靠大量出口来维持,2007年需求增长将有所下降的状况,2007年钢铁工业经济运行要继续以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为工作重点,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尤其是按产业政策要求在淘汰落后上下功夫,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尽最大努力维护市场的供需基本平衡,保持市场平稳发展,避免出现价格的大起大落。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近几年钢铁工业的发展为各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一些地区经济实力的提升更是主要得益于钢铁工业的迅速扩张。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钢铁行业对资源依赖程度高、能源消耗大、粉尘排放严重、运输压力大以及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情,不能无限制的盲目发展,不应把今天的发展建立在对明天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上。要从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统一思想认识,按照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坚定钢铁工业的发展以满足内需为主的方针。
  二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近几年钢铁产能大幅度增加,而落后产能依然还占据总量的很大比例,市场总体讲供大于求,这就为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结构调整要加大力度,真抓实干,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确保本地区落后产能的淘汰。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省份和地区,更要下决心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任务的完成。
  三是加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力度。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大户,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占全国的工业总能耗15%左右,粉尘排放占工业粉尘排放的13%左右,吨钢综合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5%左右,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区和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采取有效措施,包括严格执行差别电价、差别水价、差别排污费等措施,确保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
  四是优化钢铁产品出口结构。2006年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为国内钢铁企业提供了机遇,使通过出口大量钢铁产品减轻国内市场压力成为可能。但是,出口高速增长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一是加重了国内资源、能源、水资源、环境、运输等方面的压力,另外也极易引发世界钢铁贸易的摩擦。同时,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又是以低端产品为主,为国内落后产能提供了生存空间。因此,在2007年钢铁产品出口中,除了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外,还要注重出口节奏,拓宽出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减少钢铁贸易摩擦。
  (经济运行局冶金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