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节能和减排指标的成败——2007年是关键

2007-12-29 00:00:00房维中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7期


  一、第一年没有完成节能和减排指标告诉我们什么
  
  按照2006年国家计划测算,全国GDP增长8%,由上年的18.4万亿元增长为19.9万亿元;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4%,由上年的1.22吨(标准煤,下同)降低为1.17吨,由此计算出全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为23.3亿吨,比上年增长近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2%,由上年的2549万吨减少为2498万吨,减少51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2%,由上年的1414万吨减少为1386万吨,减少28万吨。计划执行结果,按不变价格计算GDP为20.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能源消费总量增加到24.6亿吨,比上年增长9.3%,万元GDP能源消耗为1.21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594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达到1431万吨。这就是说,全国GDP增长超过国家计划2.7个百分点,多增产值5000亿元,是以多消耗能源1.3亿吨、多排放二氧化硫96万吨、多排放化学需氧量45万吨为代价的,致使全国的能源供应压力继续增大,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这个代价显然是过大了。
  即使按照统计数字的实际增长10.7%的速度测算,如果实现节能4%的要求,能源消费总量也应当为23.9亿吨,实际消耗比这多出将近7000万吨。按照1.21吨标准煤换取万元GDP,即多产生了5700亿元GDP,相当于GDP的近3%。扣除这个因素,2006年GDP的增速也就是8%。
  2006年节能和减排计划落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第一,在我国当前的能源和环境约束的情况下,GDP增长速度超过8%就是危险的。继续追求过高的速度,主要又是靠加快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这与国家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的指导方针相悖,与国家“十一五”规划和2006年国家计划的宏观导向相悖。
  2006年全国火电发电量增长了15.1%,钢材产量增长了25.3%,电解铝产量增长了20.1%,氧化铝产量增长了59.4%,水泥产量增长了15.5%,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7.9%,增长速度比上年更高。该淘汰的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设备和工艺没有淘汰,又新增加了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那过高的能源消耗怎么能降低下来,过大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怎么能减少下来。
  如果各地掀起的发展重化工热刹不住车,不把过快的增长速度降下来,追求一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