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树立、发展并提升我国汽车企业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其必要性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进行自主产品开发,中国汽车工业将长期落后于世界汽车工业强国。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看,汽车工业正不可避免、不可逆转地成为支柱产业,并有力地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与美日德汽车工业大国相比,我们既没有具备世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也没有自主开发能力,我们仍然只是一个世界汽车加工厂。这种产业“空心化”的局面使得我国汽车企业处于全球产业分工的低端,不仅没有前途,而且将危及国家经济的独立与安全。世界制造中心的第一次转移是从欧美转移到南美,但今天制造中心再从南美转移到中国,这次转移导致南美国家经济急剧衰退,因为他们没有专利,没有核心技术,一旦将工厂转移走,他们将失去一切。
二是不进行自主产品开发,我国的综合国力也不会得到全面提升。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中,汽车工业是几大支柱产业之一。新兴的汽车工业强国韩国也是在发展汽车工业之初,便确立了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经过不断努力探索,整体汽车工业的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和提高,在较短的时间内,也为韩国经济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令老牌汽车工业强国刮目相看。
目前,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有三大问题,其中,汽车企业仍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排在首位。产品开发是连结技术和市场的关键环节。不掌握产品开发能力就难以把对市场的需求特点以及对这些特点的理解转化为产品的性能特性。在依赖外国产品技术时,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只能是购买已经集成为产品的技术形式,所以没有任何空间根据中国市场的条件自主进行技术选择。
自主开发产品的汽车企业能够带动相关工业的研发活动,其中首当其冲的则是零部件企业的研发。另外,自主开发产品的汽车企业倾向于比合资企业使用更高比例的国产零部件、材料和设备,所以对推动中国工业发展具有更大的作用。因此,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企业的成长将会比合资企业更有力地带动一系列中国工业的发展。
三是不进行自主产品开发,合资企业就会失去长期生存和自主发展的基础。虽然按照国家政策,合资企业中中方控股比例不少于50%,但是实际上真正掌握企业话语权,掌握产品开发技术等关键环节的是外方股东,即跨国公司。合资形式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的绝大部分是外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即根据外方提供的成型设计进行组装,中方企业很难对引进的产品进行任何修改和创新。近年来,合资企业虽然每年推出几十款新车,但都是从外方那里拿来的,是按照人家的图纸,人家的管理,人家的体系、标准,是别人的品牌,设计确认权也完全属于外方。如此中方企业难以通过合资锻炼研发队伍,学习和提高开发水平,逐渐积累自主开发技术能力。实际上,由于这种合资方式既不能提供也不需要中方的自主开发能力,中方企业也满足于合资带来的高额利润而逐渐减弱甚至放弃了自主开发的努力。合资几十年来,几家大型轿车企业不但没有发展起更高的产品开发能力,连原有的开发努力和开发平台也中断了,不仅没有创建出新的品牌,连已有的品牌也消亡了。“以市场换技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市场对外资开放了,承担获取技术任务的中方企业虽然分得了较小比例的一部分利润,却成了没有自主开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果不早日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他们自身的前景令人堪忧。
四是自主产品开发是汽车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自主发展的内容至少包括四个“自主”:即自主开发、自主制造、自主销售、自主品牌。其中,自主开发是首要条件,也是关键点和难点。对于汽车工业这个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来说,任何一家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离不开包含独特的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
自主开发企业的产品开发成本比引进外国现成产品技术的成本低。当基本建设的总体安装方案都是自主控制时,中国企业的投资成本就会比合资企业大幅度地下降。
缺少自主品牌将使我国沦为世界名牌纯粹意义上的“加工车间”,而我们的所得仅是以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大量耗费为代价的低廉费用。对外资品牌的依赖无疑成了我国汽车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天堑,跨过它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自主产品开发,打造自有品牌。
五是拥有自主产品开发能力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个以产业发展全球化序列为特征的国际分工架构正在形成:处于这一分工架构最上层的是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国;其次是核心部件生产国;再次是附件生产及加工装配国;第四是资源供给国,最底层为产品销售国。所有的国家都难以在这一国际分工架构之外去寻求自己的利益。”很显然,中国汽车工业处于国际分工架构中较低层次,面临双重窘境:既无法与发达国家分享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高额利润,还要把中国汽车市场拱手让给世界巨头,让其赚走高附加值。
近几年来国内企业在未形成自主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情况下,依靠合资企业的“贴牌生产”模式,只得到十分有限的利益。由于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及出口销售渠道均需要依赖外方,使我国汽车企业在利益分配时丧失了话语权。外资全方位控制我国汽车产业的局面如果不加以改变,长期来看中方只能在汽车产业中获取微薄的加工制造费用,而这点利润的获得还需要以资源耗费、环境污染为代价。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打造和培养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尽快走向国际分工架构的更高端,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大的经济利益。
此外,进行自主开发的企业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自主开发企业是为中国供应和储备高级人才的关键环节,而这是中国技术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自主开发的企业,国家的人才战略就丧失了基本立足点。
所以说,自主开发企业的成长是中国本土技术能力成长的基本动力源泉和基本组织载体。这种成长不仅仅具有经济意义,还具有国家安全意义和政治意义,甚至具有民族精神和价值观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