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在内需强劲扩张下,2006/07年度印度经济增长9.4%,是1991年经济改革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2006/07年度经济运行的主要表现:制造业加快,服务业稳定。工业生产指数增长11.3%,增幅比上年度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12.3%,提高3.2个百分点。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业增长10.6%,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投资品生产增长17.7%,增幅提高1.9个百分点;投资率达到27.9%,比上年度提高1.2个百分点。消费品生产增长10%,比上年度回落2个百分点;私人消费率为57.2%,比上年度下降1.7个百分点。物价上涨趋势加快。批发价格指数为206.9,比上年度上涨5.8%,高于印度央行设定的5—5.5%的目标上限。4个季度分别上涨4.6%、5%、5.5%和6.4%,呈逐步加快趋势。汇率大幅升值。大量外资的涌入继续推高汇率,今年初以来,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已经升值9%,5月24日达到40.50,是1998年5月21日以来的最高水平。股市大幅上扬。2006年印度Sensex指数累计上涨34%,市盈率为23倍。2月8日股指创历史最高纪录,5月29日市值达到1.01万亿美元,成为继中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市值过万亿美元的新兴市场。
印度经济过热的特征已经比较明显,物价、汇率、股市都处于历史高位,信贷投放过快,大部分企业超负荷运转,工资增长水平连续二年名列亚洲第一。一年多来央行采取多项措施收紧银根,升息频度加快,控制开支和投资,同时出台取消粮油进口关税,限制小麦出口,降低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等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措施。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减缓,增长9.1%,增幅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2007/08年度政府的预期目标是,力争将增长速度降到8.5%,但印度经济增长各方面的动力仍很强,要想降温还需继续努力。
一、制造业发展动力较强
为实现十年内印度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中心的目标,汽车工业大力吸引外资,加大研发力度并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汽车工业发展很快,而且潜力较大。2006/07年度客车销售138万辆,增长21%。目前,每1000人中只有7人拥有小汽车,据汽车制造商协会估计,未来几年汽车销量将达到300万辆。汽车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外国投资,美国通用、福特、日产、本田、现代、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均加大在印度的投资,计划建立发动机和变速器等零部件工厂。政府预测,2007年汽车行业将吸引外资180亿美元,2010年乘用车制造厂增至20家。
二、投资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
一是经济特区审批恢复。印度计划在全国兴建500个经济特区,已有234个获得批准。由于征用农业用地引发严重的暴力事件,今年1月份政府被迫冻结了对其他经济特区的审批。4月6日政府出台新政策规范征地行为,经济特区的审批工作已经启动。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缺口大。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受基础设施的瓶